獻身中國新聞攝影先驅者工作論文

時間:2022-11-21 03:05:00

導語:獻身中國新聞攝影先驅者工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獻身中國新聞攝影先驅者工作論文

摘要沙飛,中國革命新聞攝影的先驅和奠基人,也是中國人民革命攝影藝術創作實踐和攝影理論探索的引導者。他為革命攝影事業的創作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光輝歷程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影像紀錄,為革命攝影事業奮斗了一生。他用攝影作為武器,探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中各種不平等現象,深入到社會各階層各角落,反映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在社會底層掙扎、呼號的情景,以及邊區抗戰軍民的英勇斗爭事跡。研究沙飛同志攝影理論和攝影作品,對促進新時代攝影事業發展,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國革命攝影;理論和實踐探索;先驅和引導者

1936年10月19日偉大的魯迅先生逝世。魯迅生前最后一次參加社會活動,是1936年10月8日,他在上海參加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現在流行的照片是誰拍攝的?過了十一天,10月19日,魯迅與世長辭,最早拍攝魯迅遺容的人是誰?這兩組照片,現在我們可以經??吹?,但誰是攝影者,卻鮮為人知。這位拍攝者就是中國人民革命攝影事業的開創者沙飛。

沙飛,原名司徒振華,司徒傳。1912年陰歷5月5日,生于廣東省開平縣赤坎區司徒村(現西溪村)。一父親司徒俊勛,在廣州經商。當沙飛19歲時,父親破產,沙飛是八個弟妹中的老大,被迫輟學,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擔。

“九一八”、“一二八?事變的刺激,受魯迅、茅盾、郭沫若革命思想的啟發,沙飛想做一個革命文學青年,幾張好的新聞照片,卻使沙飛十分激動,決心要做一個進步的攝影記者。于是開始了攝影活動,他刻苦自學,掌握了攝影技能。

1935年6月,沙飛用司徒懷的名字,參加了在上海的全國最大攝影藝術團體“黑白影社”,在黑白影社舉辦的第三屆,第四屆攝影展覽會中,展出了《圖案》、《漁光曲》、《勤儉》、《綠波留戀浣沙人》等作品,他把攝影作為暴露顯示的最有力的武器。

沙飛從進步刊物上看到全國救國會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陶行知等人的活動,看到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感覺到全國抗戰形勢的將臨,,便不顧一切,奔往上海去了。

沙飛在上海的時間,是他一牛事業的轉折點。1936年9月,沙飛進了上海美術專門學校西畫系學習。他把美術繪畫的知識,運用于攝影和木刻,他一邊上學,一邊給進步刊物投稿和寄照片,用稿費來購買攝影材料。

時的中國木刻界是得到魯迅的親手扶植的。沙飛利用參加左翼文學活動的機會,很快認識了魯迅,他聆聽魯迅的指教,懷者敬仰的心情為魯迅攝影。沙飛最后一次見到魯迅,并為魯迅拍照,是1936年10月8日,魯迅到上海八仙橋青年會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時,當時魯迅曾問沙飛,“你最近拍了些好照片嗎?”沙飛答:“在十六鋪碼頭拍了幾張工人生活?!濒斞高€提醒沙飛:“應該特別注意學素。描,基礎打好了才能產生好作品呵!”就在這時,沙飛拍攝了魯迅與青年木刻家林夫,,曹白,陳煙橋,黃新波和新聞記者、白危的談話鏡頭。這是魯迅生前最后一次公開活動。

沙飛運用新聞攝影現場紀實的技法,氣氛濃郁強烈,真實親切感人,它永遠記錄了魯迅對于中國新興木刻界的關懷和友誼。這次拍攝是沙飛從事新聞攝影的開始,拍攝的成功,堅定了沙飛從事新聞攝影工作的信心。

現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內陳列室展出的《魯迅與青年木刻家在一起》的一組蠟像,塑造得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就是依據沙飛拍攝的照片為藍本創作的,觀眾乍看,還以為是真人裝扮而成的。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沙飛得到信息,在魯迅逝世數小時內,立即趕到魯迅家里,就在魯迅生前的臥室兼工作室,拍攝了魯迅的遺容。這就是我們經??梢钥吹降囊粠滟F的歷史照片。

魯迅逝世后,沙飛積極進行攝影報道和悼念活動。上海人民向魯迅遺體告別,入殮前后,并結隊游行,送葬隊伍高唱挽歌,高唱挽救民族危亡的歌曲,沙飛是當時最活躍的業余的攝影記者。他同攝影家吳寶基、沈振黃,明星影片公司攝影師,《良友》畫報社的記者一起,為中國人民記錄了這一悲壯的歷史事件。

沙飛將所拍的魯迅生前最后坐在藤椅抽煙的特寫鏡頭,參觀木刻展覽會和青年版畫家談話照片,以及魯迅遺容,遺體入殮前后,民眾舉行葬禮等成組照片,投寄上海各大報刊發表。

沙飛關于魯迅逝世的攝影報道,為上海的《良友》、《時代》、《生活星期刊》、《中國圖書雜志》等攝影畫報所廣泛采用。他第一次用“沙飛”的署名。黎烈文主編的《中流》第一卷第五期,出了《哀悼魯迅先生專號》,封面上是沙飛拍攝魯迅遺容(1936年10月)。沙飛把魯迅照片的發表,表示對魯迅沉痛的悼念,衷心的景仰,永恒的紀念。公務員之家

沙飛在家鄉去上海之前,先去南澳島拍攝照片。南澳島位于廈門與汕頭之間,距臺灣不到400涅,是控制閩西南和粵東的門戶。這時已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南進中國的一個目標,日本從臺灣派遣了很多浪人,到南澳島活動,使面積只有160平方里,居民三萬多人的小島,受到威脅,南澳島成了國防的前線。沙飛以新聞記者的敏銳力,對挽救民族危亡的高度責任感,對這個小島上人民生活作了報道。1936年11月29日,鄒韜奮主編的《生活星期刊》第26期,以《南澳島——日人南進的一個目標》為題,用一整版發表了沙飛的7幅照片。

1937年6月,上?!吨腥A圖書雜志》第55期,又以兩個版面,以《敵人垂涎下的南澳島》為題,再次發表了沙飛的這組七幅照片,其中三幅和《生活星期刊》相同,并繪制了南澳島的地理形勢圖。

1936年12月3—5日,沙飛在廣州,舉辦個人攝影展覽。展出攝影作品114幅,其中“紀念魯迅先生”26幅“國防前線南澳島”20幅,“風景、靜物圖案”16幅,“一般生活”52幅。沙飛在魯迅肖像下面寫著:“我們要繼續魯迅先生的對惡勢力誓不妥協的偉大精神奮戰到底,”以此激勵自己的斗志。廣州《民國日報》1936年12月3日的副刊《藝術》第14期,對沙飛的影展作了生動的評論:“內容可分三部分,一部分是華南國防前線的南澳島的形勢及土人的生活,這類帶有國防性的攝影是最有意義的,因為攝影給人們認識現實比之繪畫更真切”,“第二部分是大眾的一般生活,……人在社會上認真地搏斗、掙扎的各種生活,跳不出沙飛的鏡頭。”“第三部分是魯迅先生的紀念照片。沙飛在滬時幸運地在第二回全國木刻展覽會場里攝取了當時思想界的領導魯迅,并為魯迅先生最后的遺像之后,又攝得逝世后一般場面。這部分二十多張作品,告訴我們痛悼魯迅的情緒怎樣緊張,同時表現出魯翁精神之偉大?!薄敖y觀全部作品,與一般的攝影展在質上略為不同,這是攝影界的一個新動向?!?937年6月25—27日,沙飛又在廣西桂林舉辦第二次個人攝影展覽,共100幅。他的展出,受到輿論界和文化界名人的一致贊揚?!渡筹w攝影展覽會專刊》刊載沙飛的七幅照片,沙飛寫的《寫在展出之前》一文和千家駒、陳望道、馬宗融、祝秀俠、廖壁光、洪雪村、李樺,柔草等八人的評論。千家駒教授認為沙飛作品,“真能站在大眾立場,以藝術為武器來描畫大眾生活與表現社會之矛盾?!薄敖^大多數是對大眾生活的寫真?!标愅澜淌谠u論,“他們攝影差不多隨便哪一張都是嚴肅內容的表現,這在現在用美女照片作封面,用美女照片裝底面的攝影時風中簡直是一種革命?!?/p>

廖壁光教授認為攝影“有它特殊的價值,它是暴露顯示之極逼真極有力的武器。由于這次沙飛攝影展覽會的作品,更是證明攝影在現階段對于社會所盡職能的偉大。他預期:“沙飛將來必有大成。”

洪雪村認為:“沙飛先生的攝影工作,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變革,他把整個的藝術從雅士名嬡的小擺設,移送到廣大的民眾來了。”他還認為:“嶄新的攝影藝術之途是有沙飛先生苦苦開辟出來了,以后只望有志于攝影藝術的同仁,大家走上去就是了?!?/p>

事實證明上述論斷的正確,不久,預期變成了事實。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攻中國,沙飛“決心立即北上至華北前線收集材料(拍攝照片)”。不久,太原危急,國軍主力南撤,八路軍115師一部在聶榮臻將軍率領下,深入五臺山地區打游擊,創建第一個敵后根據地。10月,沙飛參加了八路軍,他是第一個參加八路軍的攝影家。他的革命熱情和才干,受到聶榮臻的賞識。1937年11月7日,晉察冀軍區成立。12月,聶榮臻委任沙飛為軍區政治部宣傳部第一任編輯科科長兼《抗敵報》副主任。

沙飛除了編報,用文字對抗日軍民進行宣傳鼓動和對敵斗爭,還堅持新聞攝影。由于沙飛在新聞攝影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績,1939年2月,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建立新聞攝影科,聶榮臻任命沙飛為科長。這是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第一個新聞攝影機構。

新聞攝影科的建立,在中國攝影史上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它標志著中國人民革命攝影事業新階段的開始。攝影被公認為革命的一種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新聞攝影科的建立,為中國人民建立起一支為人民服務的攝影戰士隊伍,為中國人民偉大革命斗爭史實,有攝影的記錄而永垂千古,成為后世的歷史教材。

晉察冀軍區新聞攝影科成立后,冀中軍區,晉綏軍區也在1940年先后建立攝影科。

晉察冀軍區新聞攝影科建立后,沙飛一面深入第一線,拍攝晉察冀軍民抗戰的新聞照片,一面用帶徒弟的辦法,先后教會,了羅光達等同志攝影。沙飛主持成立軍區攝影訓練隊,成批地培訓攝影戰士,逐步在軍區和各分區建立攝影組。從1940到1946年,共舉辦了八期攝影訓練隊,使整個軍區的各個部隊,都有攝影員。新中國建立,在著名的攝影家中,有很多人就是從這些訓練隊培養的。

1939年初,陰歷春節,沙飛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河北平山縣蛟潭莊辦了敵后第一個,也是中國人民革命攝影史上第一個抗戰照片街道展覽,照片基本上都是沙飛拍攝的。

為了充分發揮八路軍新聞攝影的戰斗作用,沙飛要創辦一種新的畫報,用來反映革命顯示、加速革命進程,他的建議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支持,1942年3月20日,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出版了《晉察冀畫報,時事??返脑嚳?942年5月1日《晉察冀畫報》社正式成立時,軍區委任沙飛成為畫報社主任?!稌x察冀畫報》是敵后,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創辦的中國人民第一個新聞攝影畫報。由于聶榮臻司令員重視人才,知人善任,軍區黨政軍民們信任和支持;沙飛得以充分發揮其個人的創造性和才能。沙飛是畫報社主任,又是畫報的記者、編輯和校對,他還是畫報設備的采購指揮,保管和保衛者。

根據沙飛的要求,《晉察冀畫報》于1942年7月7日,即抗戰五周年紀念日正式創刊第一期。畫報用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名義出版,16開本,連封面封底共94頁,根據聶榮臻司令員的指示,照片說明用中英兩種文字。創刊號共發表照片11組,162幅。第一期畫報上的攝影作品,主要是沙飛拍的。封面和封底刊登了沙飛于1937年10月拍攝的,楊成武支隊向長城內外進軍的《塞上風云》,115師騎兵營向冀北挺進的《沙源鐵騎》,五色套印。畫報系統地反映了晉察冀邊區軍民堅持敵后五年的應用斗爭歷史,其中有10幅照片介紹了白求恩大夫在邊區活動,他逝世后邊區軍民對他的悼念。畫報對日寇暴行進行揭露與控訴,報道了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事跡,發表了百團大戰中聶榮臻將軍營救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故事等。除照片外,畫報發表了鄧拓(署名蕭斯)的《晉察冀的舵師聶榮臻》長篇文章?!懂媹蟆愤€有軍區首長聶榮臻,朱良才,宋邵文,肖克,程子華等人的親筆題詞?!懂媹蟆吩谶厖^發行,通過地下交通,沖破封鎖線送到延安,重慶,甚至日寇占據的城市北平、天津等地。在敵、友、我三方引起了極為強烈的反響。

1980年5月28日,《人民日報》刊載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通訊,還提供了歷史照片,一個八路軍戰士挑著一擔籮筐,里面坐著一個日本小姑娘。通訊引起了中日兩國新聞界長達兩個月的極大關注。根據照片當年月擊者的回憶,這照片就是沙飛在1940年8月21日拍攝的。這位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后來到中國,拜訪了她的恩人聶榮臻元帥,這件事在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史上,寫下了感人肺腑的一頁。

魯迅給予沙飛以偉大的影響,沙飛對魯迅懷著特殊的深情和真摯的崇敬,他始終不忘魯迅對“革命思想的啟發”,始終不忘他所拍攝的魯迅新聞照片,始終不忘這些照片所產生的偉大的社會效果,成為后人認識魯迅形象的最重要依據,為此堅定了沙飛一生獻身攝影事業的決心。沙飛把自己所拍攝的魯迅照片的底片,看作自己生命一般珍貴,他從離開家鄉,北上奔赴華北抗日前線,在戰火紛飛的殘酷戰斗歲月中,把魯迅照相底片裝在一個金屬盒子中,始終帶在自己身上,須臾不離身。

殘酷的戰爭歲月,使得沙飛的身心健康,受到極大的摧殘。1949年冬天,沙飛因為結核病住在石家莊“白求恩和平醫院”。12月15日,沙飛因精神病發作,將為他治病的和平醫院內科主任日本醫生津澤勝槍殺。

1950年3月4日,沙飛被當時華北軍區政治部軍法處判決死刑。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沙飛子女根據沙飛生前戰友提供的沙飛病情,提出申訴,要求重審。北京軍區軍事法院經數年調查,“再審查明,沙飛槍殺津澤勝是患有精神病的情況下作案,其行為不能自控,不應負刑事責任……判處其死刑,是錯誤的,應予糾正?!?/p>

到1986年5月r9日作出新的判決:“撤消原華北軍區政治部軍法處1950年2月24日法字第九號判決,給予沙飛恢復軍籍。”

中共北京軍區紀律檢查委員會于1986年6月11日亦作出“恢復沙飛同志黨籍”的決定,并撤銷1950年1月10日原華北軍區政治部關于開除沙飛黨籍的決定。

在中國現代攝影史上,沙飛是開創中國人民革命攝影事業的革命攝影家。沙飛是《人民日報》的前身《抗敵報》和《解放軍畫報》的前身《晉察冀畫報》的創始人。他最先使攝影成為我黨我軍整個革命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他最早成為中國人民培養,建立起一支革命的攝影戰士隊伍和照相制版技術力量。他為黨和國家拍攝,積累和保存了一整套反映我國華北人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歷史紀程的珍貴底片。他所拍攝的八路軍奮戰長城內外的現場照片,已經成為表現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最重要的歷史圖象。他所拍攝的白求恩大夫在邊區的生活和工作照片,讓后人對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保留了直觀的感受。

沙飛離世時,年僅三十八歲,沙飛是一個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民族解放事業,奉獻給革命攝影藝術的人,沙飛在中國人民革命攝影史上的地位,將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