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控制策略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9 09:07:00

導語:新聞傳播控制策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傳播控制策略分析論文

一、新聞傳播控制的必要性

李普曼將現實分為“客觀現實”、“媒介現實”與“主觀現實”三種,客觀現實是指某種外在于人的客觀實在,常被人視為“現實”并借助常識來判斷。媒介現實是對客觀現實的符號化再現,主觀現實則是以上兩者相疊加在個人頭腦中形成的對世界的看法和認識,即個人意識。在現代社會,在個人內心與客觀現實之間,已經不可避免地插入了一個媒介現實,它不斷地影響、限定和修改著個人的態度和行為。由于網絡新聞傳播的信息流程采用的是“傳播者,受眾——網絡媒介——受眾,傳播者”模式,信息流向由傳統的線性變成環狀,使得網民既是受眾。同時也是傳遞者,而且,網民所具有的這種雙重角色在互動傳播的過程中還不斷的相互轉化,這就造成了網絡空間里“把關人”角色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從而使傳統意義上的“把關人”有所缺失,給新聞傳播造成各種負面影響。

第一,容易使輿論偏離正確的導向,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第二,扭曲事件真相,導致媒體公信力下降;

第三,影響未成年人價值觀的形成,導致價值的淪喪;

第四,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引起社會的恐慌。

二、復雜網絡的概念

近年來,由于計算機數據處理合計算能力的飛速發展,科學家們發現現實中的大部分網絡既不是規則網絡(RegularNetwork),也不是完全隨機的網絡(RandomNetwork),而是具有與前兩者截然不同的統計特征的網絡,科學家們把這些網絡稱為復雜網絡(complexNetwork)。復雜網絡理論將現實世界中的復雜系統抽象為網絡,研究其結構特性和動態行為等,其復雜性體現在了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節點復雜性

在現實的復雜系統中,組成網絡的個體的數目相當大。實際中,具有成千上萬個節點(Vertex)的網絡并不罕見。同時,每個個體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即個體能獨立地演化,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在某些復雜網絡中,網絡中的節點還可能具有分岔和混沌等復雜非線性行為。

第二,結構復雜性

本來相對孤立節點通過它們之間的連邊(Edge)來組織在一起。網絡中的節點連接結構錯綜復雜,看上去極其混亂,同時網絡連接結構還可能隨時間發生變化。例如,萬維網上每天都有新的頁面產生和刪除,新連接關系的建立和取消。在某些網絡中,節點間的連邊還可能具有方向性和權重之分。節點間通過它們的連邊相互影響,更加劇了系統的復雜性。

顯然,基于網絡的新聞傳播行為,完全具有復雜網絡的特點,其節點由各類網絡媒介組成(網站、博客、帖吧、論壇等),各節點通過友情鏈接等形式組織在一起,形成了新聞傳播的網絡基礎。將復雜網絡概念引入新聞傳播控制領域,有助于我們從網絡傳播結構的角度來研究并仿真新聞傳播過程,為制定更加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決策支持。

三、構建新聞傳播領域的復雜網絡模型

網絡傳播行為的研究最初目的是為了了解疾病的傳播機制。就一般而言,輿論在新聞網絡上的傳播方式與疾病在人群中的傳播方式十分相似,因此,本文將新聞傳播中需要控制的不良信息看作疾病,則可按照已有的疾病傳播模型構建新聞傳播領域的復雜網絡模型。一般用節點表示網絡媒介,如果兩個媒介之間可以存在直接的鏈接途徑,就認為這兩個個體之間存在連接,這樣就得到了新聞傳播網絡的拓撲結構,進而可以建立相關模型來研究這種傳播行為。顯然,網絡傳播模型研究的關鍵是傳播規則的制定和網絡拓撲結構的選擇。

仿照經典的疾病傳播模型,我們可以構建新聞傳播的SIS(Susceptive—Infected—Susceptive)模型和SIR(Susceptive—Infected—RecoveredorRemoved)模型,它們都將新聞傳播網絡拓撲結構簡單的假定為規則網絡或者充分混合均勻網絡,區別在于傳播規則的不同。這里,s、I、R所對應的概念分別是:

s態:尚未上傳不良信息的網絡媒介(健康節點);

I態:已上傳不良信息的網絡媒介(染病節點);

R態:已上傳不良信息,但失去傳播能力的網絡媒介(免疫節點)。

我們以SIS模型為例介紹不良信息的傳播過程(如圖1所示):首先隨機選擇網絡中一個或若干網站,將某色情信息到這些網站上,則這些網站(節點)成為染病節點,其余網站為健康節點;當一個網站瀏覽者閱讀到該色情信息時,他就有興趣把這個信息傳播出去,在傳播過程中,他將隨機進入一個與染病節點有直接鏈接的鄰居網站中,并將色情信息復制到新的網站上,從而使該節點以概率α變成染病節點,α稱為傳染率;另一方面,隨著網絡管理人員的清理,色情信息被及時清除,每個染病節點都依某個事先設定的痊愈率β變成健康節點,上述演化規則在整個新聞傳播網絡中被同時執行。顯然,傳染率越大,痊愈率越小,不良信息就越有可能散布到更多的網絡媒介,一般定義傳染率和痊愈率的比值為傳染強度λ。研究表明,經典SIS模型存在一個傳染強度閾值λ≥λc,如果λ≥λc,不良信息的傳播將一直持續下去達到一個穩定的范圍,此時稱染病節點數占總節點數的比例為不良信息的傳播范圍;相反,如果λ≥λc,不良信息持續傳播一段時間后最終將全部被清理。因此,一旦不良信息的傳染強度較大時就必須高度重視其危害,對其的控制措施不能完全依賴于網絡管理人員的清理,而需要采取隔離保護某些重要網絡節點、強行切斷相關網絡鏈接進而中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來改變傳播網絡的拓撲結構。

四、復雜網絡下新聞傳播的控制策略

研究復雜網絡上的新聞傳播行為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更好地控制不良信息的傳播。目前,通常采取的控制力‘法是網絡監管,通過網絡管理人員的監督和管理,及時發現管轄范圍內的不良信息并予以清除,從而使其他網民無法復制并傳播。但在現實中,網民數量龐大無比,網絡媒介也極其繁多,信息的上傳下載十分便利。使得有限的網絡管理人員往往疲于應付。為此,控制策略的研究對提高控制效果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本文將基于復雜網絡的新聞傳播控制策略分為三種:隨機控制策略、目標控制策略、基于鏈接層次的局部控制策略。

1隨機控制策略

隨機控制策略完全隨機地選擇網絡中的部分節點進行控制,而沒有考慮網絡中節點之間的任何差異,完全平等地對待網絡中鏈接多的節點和鏈接少的節點。對于新聞傳播網絡而言,其傳播臨界值隨著網絡規模的無限增長而趨向于0時,控制臨界值趨向于1。這意味著,如果對新聞傳播網絡采取隨機控制策略,需要對網絡中幾乎所有節點都實施控制才能保證最終消滅不良信息的傳播。這對以Internet為基礎的新聞傳播網絡來講,幾乎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事情。

2目標控制策略

新聞傳播網絡中存在有少量信息交流巨大的關鍵媒介節點,即人們通常所說的門戶網站、熱門博客等,這些媒介鏈接數目多,訪問量大,一旦上傳不良信息。極其容易在網絡中散布,成為重要的不良信息傳染源。因此,如果能及時、有效地控制新聞傳播網絡中的關鍵節點,對不良信息傳播將起到極大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目標控制策略,即選取網絡中那些信息交流巨大的關鍵節點重點監控,及時清除不良信息,這意味著這些節點與其他網絡媒介的直接鏈接都可以從網絡中去除,從而使得不良信息傳播的途徑大大減少。因此,對新聞傳播網絡,特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目的地選擇信息量大的節點進行目標控制,其控制效果要大大優于隨機控制策略。事實上,目標控制策略利用了新聞傳播網絡信息流量分布不均勻的特點,越不均勻的網絡,對其采取目標控制策略的效果越明顯,反映了網絡拓撲結構對不良信息傳播和控制的影響。

3基于鏈接層次的局部控制策略

盡管目標控制策略的效果非常好,但這需要對新聞傳播網絡整體拓撲結構有充分的了解,這仍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基于鏈接層次的局部控制策略在網絡全局信息未知的情況下,利用被感染節點周圍的局部信息,控制被感染節點周圍的部分節點,從而達到控制不良信息在整個網絡大規模傳播的目的。它不需要考慮節點的信息流量,僅考慮感染節點周圍一定鏈接層次內的所有節點,因此只需要知道部分節點之間的鏈接關系。從被感染節點出發,用d表征鏈接層次,比如d=1,表示控制范圍為被感染節點及其周圍的鄰居節點;d=2表示控制范圍為被感染節點、及其周圍的鄰居以及鄰居的鄰居,依此類推。進行局部控制后,在距離感染節點控制范圍d內的節點都受到良好保護,具體表現為被感染節點d層鏈接范圍內的所有節點被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復雜網絡研究者在不同網絡拓撲結構下研究了該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結果表明,采用鏈接層次d=3的局部控制策略已能將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徹底清除。

在實踐中,網絡新聞傳播控制體現了上述各種策略的有機結合:

第一,對所有網絡媒介實行域名申請、備案,建立以站長、版主為主的管理責任體系,就是隨機控制策略的運用;

第二,加強新浪、搜狐、網易、天涯等大型門戶網站的信息監督和管理,就是目標控制策略的運用;

第三。成立網絡執法專業隊伍,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對不良信息進行搜索、跟蹤和清除,就是局部控制策略的運用。

五、結束語

在網絡社會中,控制策略不再是一個可有可無或者傳播學可以回避的課題。許多國家的政府都撥出專項資金,對網絡的控制與把關進行專門研究。鑒于網絡傳播技術的特點,在網絡上進行控制遠比在社會中實現傳播控制要難得多。本文引入物理學中的復雜網絡理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探討了新聞傳播控制的策略,對制定具體的網絡新聞傳播政策和規則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摘要本文引入物理學中的復雜網絡概念,對不良信息網絡傳播行為進行了研究,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探討了新聞傳播控制的策略,對制定具體的網絡新聞傳播政策和規則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聞傳播控制復雜網絡隨機控制目標控制局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