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多媒體技術研究

時間:2022-03-29 09:15:21

導語:小學音樂課多媒體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課多媒體技術研究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教學實踐中正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音樂課堂教學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不僅拓寬了音樂教學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帶來了音樂學習中的思維方式的變化。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多媒體技術;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在給傳統音樂教學帶來沖擊與變化的同時,也為音樂教師打開了一條音樂教學改革的新路,尤其是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從對教學技術的研究深入到學習技術的研究,必將在更深層次上影響和推動音樂教學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一、正確理解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根據音樂新課程標準的規定,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和掌握是音樂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音樂教師要努力學習和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以便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數字化”生存與發展。在音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不但需要音樂教師參與,更應該是音樂教師的主動行為。在具體教學中,音樂教師與電教老師應該加強合作,共同就課堂音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種種細節問題進行詳細的商討,在音樂教學環節的設計上,什么地方使用多媒體手段,應如何使用等問題,設計技術方面由電教老師解決,而教學藝術上的問題則由音樂教師把握。這樣,雙方的優勢互補會使運用效果合理、清晰、有效。從音樂教師發展的角度來看,掌握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是音樂教師所必須的素質。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隨著計算機知識的普及和廣泛使用,多媒體運用能力必將與學科運用能力相整合,將音樂學習和音樂教學同現代教育技術的結合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樂審美情境的創設,為師生的音樂情感體驗提供了有利條件和環境,而且具有很強的人機交互能力,因此,有利于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將教師與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特別是對于學生來說,多媒體技術為實現新的音樂學習目標提供了便利工具,為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打開了大門,幫助學生組織、建構和完成多項音樂學習任務,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其應用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的課堂學習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徑發展,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獲取音樂知識,還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課件或信息網絡在計算機室、圖書館或家中等場所進行個別化學習。

二、在音樂教學中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

由于多媒體技術擁有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所以音樂教學的很多教學活動,都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音樂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對于音樂的理解需要基于對生活經驗的積累,由于兒童年齡小,經驗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現得越具體,越明顯,學生會越容易理解。這就需要在音樂教學中創設與音樂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相關的情境,幫助他們理解音樂。在教學中,情境的再現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實現。如在欣賞民族器樂合奏曲《漁舟唱晚》時,根據樂曲內容制成幻燈片,表現“漁夫蕩漿歸舟,漁歌飛揚”的熱烈情緒,這種場景的片斷,宜于加深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學生在欣賞時,視聽結合,情致盎然。由于音樂不是單純的音響運動,而是蘊涵著豐厚文化內涵的藝術,一切優秀的音樂都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都深深地植根于時代文化的土壤中。無論是民間流傳的民歌還是音樂家創作的音樂作品,最終反映的都是人類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文化縮影。因此,對音樂主題以及他所囊括的相關文化內涵理解的越深刻,音樂的審美情感體驗也就越豐富。多媒體技術的豐富的信息量為學生了解音樂所隱藏的豐厚的文化內涵提供了方便。比如在欣賞樂(歌)曲時,可以觀看樂隊現場演奏的錄像,通過錄像,學生可以把樂隊演奏時的規模陣容,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樂器的音色特點以及演員的服裝道具,演奏、演唱時的動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歌曲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歌曲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作品的構思,反復地思考和體味,并努力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走進歌曲所表達的意境中,而多媒體技術起著重要的烘托、引導作用。例如在學唱歌曲《七色光》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構成一幅幅色彩各異、奇特美妙的畫卷,增長兒童幻想力的發展。在學習歌曲《咚咚倉》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舞獅、舞龍的表演片斷,精彩的舞獅舞龍的表演鏡頭與喜慶的鑼鼓音樂結合在一起,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聽震撼感受,彌補了以往傳統教學中掛圖式靜態教學的不足,使課堂充滿動感,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中,情不自禁地萌發喜愛音樂的興趣及參與音樂活動的強烈愿望。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

在音樂課堂使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明確的目的性至關重要。無論是何種媒體,它畢竟都只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始終不可能成為教學的主角。如果不顧教學內容是否需要,單純準求所謂課堂效果,為電教而電教、為技術而技術,則是一種本末倒置。例如由于作課、評課等因素的影響,把多媒體的使用當成教學中單獨一個環節來應付,或者把每種多媒體單獨使用,使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或把多媒體技術僅僅當成黑板、錄音機、錄像機、投影儀等。諸如此類,不僅達不到預期的音樂教學目標,影響了音樂教學任務的完成,同時也是一種教學資源的浪費。應該看到,多媒體的元素種類和表現形式很多,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是簡單的媒體相加,教師要注意不同媒體的綜合運用,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中媒體功能互補的作用。因此,多媒體的合理選擇與運用,必須建立在對音樂教學目標與過程設計的基礎上。音樂教學有著自身的教學規律,任何先進的教學手段都只能起到輔助教學作用,所以不能以違反音樂教學固有的規律來適應多媒體的特點,這在音樂新課程的教學中是一個重要原則。多媒體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就像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恰當,便能提高教學效益,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當、喧賓奪主,也會沖淡音樂教學本身,甚至影響和降低音樂教學質量。例如:盲目依賴多媒體技術,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教師上課不停地按鍵播放講解,成了一個“解說員”;或者用事先設計的課件演示流程取代學生思維的發展軌跡,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電腦既定的流程上來,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課前準備好的課件之中,學生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接受器”;或者不注重實際,片面追求課件的新穎、動感、時尚,忽視了對音樂內涵的關注;甚至不管合適不合適,有沒有必要,動不動就用多媒體,舍簡就繁、避易求難,拋棄所有實用且簡單的傳統媒體等等,都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避免的。

總之,多媒體技術輔助音樂課堂教學是音樂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音樂課程標準對我們音樂教師提出的要求。在運用體育•美育媒體進行音樂教學的實踐中,應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學生的學習實際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找準使用的最佳時機,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的巨大功能,使學生能更為有效地參與到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過程中來,真正實現促進學生音樂感知、表現、創造等能力的提高,真正使在多媒體輔助下的音樂課堂綻放異彩!

作者:張向東 單位:湖北省襄陽市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