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時間:2022-05-14 08:49:56

導語:自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1什么是自媒體

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自媒體具有平民個性化、低門檻易操作和交互強、傳播快三個特點。其一,自媒體借助互聯網這個廣泛、深入滲透進社會生活的平臺,使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接收者、傳播者甚至創造者。其二,與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專業性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很多人力、財力支撐以及相關測評要求限制。其三,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人們能夠第一時間通過手機等接收新聞信息,并進行實時互動。

2自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傳播特點

2.1自媒體新聞傳播特點。如前所述,自媒體具有較強的平民化特征與低門檻易操作特征,這兩個特征背后的條件,使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了成為新聞創造者的可能性。但其要成為真正的自媒體,還需要自身有強烈意愿來支撐實際行動。從這個層面來講,自媒體新聞傳播具有傳播主體主動性較強這一特點。另外,自媒體所依托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和傳播價值也使其新聞傳播在傳播路徑上具有雙向性特點、在傳播過程上則具有高效性特點。另外,考慮到人通常只愿意接收那些自己感興趣、有需要的信息,自媒體新聞傳播在傳播價值上,就具有較強的同向性特征。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傳播的主體,意味著所傳播新聞更加多元化的同時,也意味著傳播信息碎片化、傳播內容的可行程度較低和傳播把關難度過大。總的來說,自媒體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媒介、內容、受眾、機制等方面,更進一步影響到了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角色定位。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自媒體的進一步發展,也給我國新聞傳播生態帶來了負面影響。2.2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特點。傳統媒體與自媒體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前者在新聞傳播上的優點和缺點正好是后者的缺點和優點。傳統媒體發展已久,其具有一整套比較完善的運作機制,相關工作人員也都比較專業,且在社會大眾中有較強的威望。因此,其新聞制作具有專業性、新聞信息具有權威性、新聞引導具有有效性。但同時也應注意到,正是因為傳統媒體的專業化和精英化,使傳統媒體新聞傳播在信息更新上具有較強的滯后性。另外,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機制多為單向型,缺乏新聞受眾能夠針對新聞向傳統媒體進行反饋的機制。

3自媒體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影響

3.1自媒體對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角色定位的影響。如前所述,自媒體環境中,人人都可能是新聞傳播的主體、受眾,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在整個新聞傳播中具有絕對主體地位的傳統媒體就受到了很大影響。雖不致于徹底沖擊傳統媒體的傳播主體地位,但也削弱了傳統媒體的影響力。與此相應,傳統媒體的話語權也逐漸變弱。然而,傳統媒體受限于自身客觀條件,很難直接引入自媒體的角色定位,二者不同的產生條件也不允許傳統媒體如此。因此,從大的方面來講,傳統媒體要緊緊圍繞傳播主體這一中心點,進一步挖掘自身角色定位的可能性。當前,我國大部分自媒體對自身定位都比較娛樂化,更有甚者利用人性弱點玩弄文字,刻意煽動社會大眾的負面情緒。針對這一問題,傳統媒體可以將自身定位為理性的、有深刻思維的觀念表達者和輿論、大眾思維的引領者。3.2自媒體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內容的影響。當前,一部分自媒體所傳播的新聞內容具有很強的娛樂化、輕化傾向。同時,部分自媒體出于經濟利益等方面的考慮,所傳播的新聞內容具有較強的同質化特征。自媒體的這些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給傳統媒體選擇新聞傳播內容帶來了影響。部分傳統媒體由于各種各樣復雜因素的影響,選擇了多元化和更關注社會大眾生活的策略,從我國社會近年來的社會新聞傳播來看,這種策略不一定是傳統媒體的最好應對方式,但也不是最差的應對方式。而部分傳統媒體,雖然也做出了相應改變,但其沒有詳細深刻分析過自媒體的特點,而是一味照搬自媒體用來傳播新聞的模式,最終落得個邯鄲學步的下場。既沒有擔負起作為傳統媒體的社會責任,更無法制作出有效、高質的新聞傳播內容。另外,部分傳統媒體也在嘗試引入自媒體,一方面學習自媒體的立體化行為內容表現方式,另一方面將自媒體作為新聞傳播內容的重要來源。3.3自媒體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媒介的影響。我國傳統媒體的傳播媒介,多為報紙、電視,其對新聞信息的承載量、表現力、時效性等都有所限制。而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自媒體在這些方面所受的限制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因此,當前我國的傳統媒體也在逐漸網絡化,一方面,開設自身專門的網站,發表新聞信息。另一方面,在微信、微博等各大網絡平臺上,開設專門賬號。這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媒介,但同時又存在網站訪問量過低、受眾黏度不高、網絡平臺過多等問題。而且,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預見,傳統媒體的傳統新聞傳播媒介將會進一步衰落,互聯網媒介將會逐漸成為傳統媒體的主流新聞傳播媒介。3.4自媒體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受眾的影響。一方面,傳統媒體新聞傳播媒體的拓寬,增加了傳統媒體的受眾數量,優化了其受眾結構。另一方面,自媒體與新受眾導致傳統媒體內容的改變,也會使部分傳統媒體原本的受眾流失。另外,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傳統媒體也能與受眾進行更深刻廣泛的互動和交流,并能通過采納意見、應用新聞材料等方式提高受眾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參與度。但同時也應看到,新聞傳播的受眾們,無論是文化程度、思維方式,還是在新聞閱讀積累及相關知識儲備,都與過往的受眾有很大不同。長久以來,在其腦海中形成的傳統媒體認知和其新時代的思維方式,使其對傳統媒體的權威性、真實性既保持著信任的態度,又比較懷疑。其對傳統媒體的引導性則多持反感態度。另外,其對傳統媒體和自媒體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3.5自媒體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機制的影響。自媒體的傳播機制是網絡化的,有較好的反饋機制。但如前所述,傳統媒體的傳播機制多是“傳統媒體→新聞受眾”,缺乏反饋機制。針對這一情況,我國當前的傳統媒體就開始逐漸接入互聯網,借此構建一個有效的反饋機制。具體來說,傳統媒體在新聞信息,受眾在互聯網上發表看法、意見,或到傳統媒體的官方微博、微信下留言,傳統媒體回復受眾的看法、意見或留言。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不同受眾之間也可以進行充分、深刻的交流和互動。綜上,自媒體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且比較深入。其不但表現在媒介、內容、受眾、機制等方面,更進一步影響到了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角色定位。

參考文獻:

[1]付靜.自媒體《羅輯思維》的傳播效果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5.

[2]李玲麗.論自媒體對新聞建構機制的影響[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5.

[3]晏詩潔.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性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4.

作者:林銀花 單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