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會化負面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5 06:31:00
導語:青少年社會化負面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大眾傳媒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如對性題材的濫用,對暴力的崇拜,對超自然力量的渲染,對美的另類化等,這些問題對青少年產生諸多負面影響。因此,傳媒應當有更多的自律和改進,包括加強政府的示范和導向,提升媒體形象的定位,提高創作者的素養等。
【摘要題】青少年成長與社會發展
【關鍵詞】大眾傳媒/青少年/社會化
【正文】
一、大眾傳媒話語可以傳遞什么?
大眾傳媒是一個由符號構筑的話語體系,它是一種特殊的文本系統,通過文字、圖像、聲音、故事情節等傳遞話語主體的價值觀、情感、反思和意向。在現代社會,大眾傳媒已經成為社會成員獲取信息和社會生存資源的重要途徑,它的主要載體是報紙、電視、電影、雜志和互聯網。人們充分享用著傳媒的快捷和便利的同時,也不斷對大眾傳媒中的諸多弊端表示憂慮。從上個世紀早期學者們不斷憂慮的電視問題開始,至今人們沒有停止過對它的關注。如果那個時期有識之士擔心的還僅僅是電視減少了家庭成員的交流、造成未成年人閱讀時間減少和觀眾“傻瓜化”傾向等,那么現在這些問題非但沒有減少,還暴露了更多的其他問題,并且日益顯性化。
1.對性題材的濫用
出于吸引觀眾的需要,大眾傳媒無一例外地在其文本中加入了越來越多的性題材,從原先的遮遮掩掩、欲說還休,到后來的大膽挑逗,再到現在許多時段加長或篇幅加大的親吻、撫摩、器官展示。如果說在“欲說還休”階段還講究些許唯美色彩的話,現在對人體器官的夸張突出,已經將人的視覺和感官還原為蒙昧狀態,但即使是這樣,文本的設計者似乎還擔心不能吸引觀眾持久的關注,連賣牙膏、汽水、奶糖的廣告統統都用上了性暗示。這種情況不僅在以普通大眾為定位對象的大眾傳媒中存在,而且還在向似乎更為理性和高雅的學術雜志中蔓延,其學術表述方式也充滿另類特征。
2.對暴力的崇拜
影視文藝作品中一種力量暗暗興起,黑社會、黑勢力、流氓、打斗、施暴成為媒體另一賣點。記得若干年前一位深受大陸喜愛的武打演員,到好萊塢后,一改善良形象,靠殘酷和殺手起家,現在看來已享譽世界。有學者認為,影視作品中的暴力可以緩解人們內心暴力欲望的沖動,以此來為暴力題材做合理化的美飾。許多報紙的專欄里,詳細描述不同類型犯罪分子作案的詳情,其細節足以使人學會類似事件的實施方案,雖然結果總是正義戰勝邪惡,但讀者卻可以尋到避免被警察發現的種種啟發。
3.對超自然力量的渲染
鬼魅、魔幻是當前另一主題,不僅僅是兒童文學中的“哈里·波特”現象,從《指環王》,到《午夜驚魂》,再到各種情節離奇的武俠故事,其間有人鬼與共的毛骨悚然,有懸念跌宕的驚險刺激,據說票房不菲。許多觀眾對此能坦然面對,而且可以津津樂道,投資者從青少年那里感受到了巨大的市場商機。
4.對美的另類化
“酷”是現代社會的新時尚,從英文詞源“cool”來看,意味著冷、硬、僵,引申為冰冷、殘酷等,顯著區別于溫暖、溫柔為一極的傳統美感標準。大眾傳媒中的主體是通過演員作為特殊符號展現的,他們的穿著打扮、喜怒哀樂、神情舉止無不傳遞了文本設計者的審美情趣。從人們熟悉的歌唱明星來看,近年來新興的許多年輕的明星都愿意走“妖冶路線”,如果是女性,一般要有曖昧的眼神、扭動的腰身、奇異的裝扮,歌詞要有愛,最好是痛不欲生、欲罷不能的愛,歌聲也可以不圓潤優美,呼喊嚎哭,捶胸頓足皆可。現代社會,如果哪天打開電視、報紙、雜志或者互聯網,想不看到上述那些新鮮的時尚都不行。多少父母在問:“電視里出現成年男女親熱的鏡頭時,我該不該把4歲孩子的眼睛蒙起來?”問題是,如果真要蒙的話,那只好讓孩子成天帶著眼罩生活了。因為家里電視機可以不看,走在大街上廣告牌是沒法不看的。
大眾傳媒是一種話語權威,它始終處在主導地位,從言說權力的角度看,它是施予者,受眾盡管千差萬別,但都只能是受動者,雖然手握遙控器或鼠標可以部分擁有選擇權,總體而言,單向接受傳媒符號體系的傳遞是受眾們唯一的選擇。因此,在傳媒網絡體系覆蓋之下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受大眾傳媒的塑造是不可避免的。
[page_break]二、大眾傳媒對青少年社會化產生了哪些負面影響?
傳媒是青少年社會化的重要途徑,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將人的學習行為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本人行為后果所引起的學習,一類是通過他人示范過程引起的學習。媒介影響就屬于后一類。
不可否認,傳媒中具有感召力和震撼力的作品是豐富的,其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對受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影響功不可沒,但與日俱增的色情、暴力和庸俗化的內容使其消極的社會影響令人擔憂。據筆者對南京市部分中小學的調查,青少年存在如下一些令人擔憂的端倪:
1.崇拜黑勢力
黑老大是許多中學生向往的形象,原因是覺得傳媒中的“這種人有權威”,可以使用暴力,“老大”的表情和舉止被模仿,黑話也在校園流行,成為學生時尚的標志。有些學生中發生的糾紛也與校園外的閑散人員有牽連,甚至校方在處理時都有所顧忌。
2.過早嘗試性行為
從前人們十七八歲娶妻生子是允許的,但現在教育年限延長,結婚要等更長的時間。而且生活條件的改善提前了人們生理的成熟期,再加上大眾傳媒有意無意的“性刺激”,強化了青少年的性幻想,但沒有合適條件承載的性刺激是令人擔憂的。
3.抗拒權威
也許現在學生要學的東西太多或自由空間太小的緣故,傳媒中的超現實力量迎合了他們反抗的潛意識,尤其是對家長、教師所代表的權威的抗拒和嘲弄題材,特別受青少年歡迎。傳媒還從反面開啟了青少年這方面的意識,并成為大多數孩子認可的理念。
4.反抗傳統
刻意標新立異是現在青少年的一個傾向,為了獲得新意,與傳統不同的標準如“怪、奇、異、丑”成為新的尺度,從喜愛的演員、愛聽的歌、愛看的節目和愛玩的玩具等方面的選擇上,都有類似傾向,這與近年來某些傳媒內容的設計和立意對青少年的誤導是有直接關系的。
許多評論認為,當前大眾傳媒中充斥了許多不健康的內容,許多影視節目存在媚俗、粗糙或故作深沉的致命硬傷,主持人的著裝、臺詞和表情夸張,缺少內涵,等等。雖然有些批評過于嚴厲,但對具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媒體而言,人們對它寄予更多的期望似乎并不為過,尤其是考慮到受眾群體中巨大的未成年人群時,媒體要加強內省,對自己的言說方式和內容有更多的自律。
三、大眾傳媒應當做出哪些改進?
傳媒要改進,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自身發展的要求。從對青少年社會化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看,傳媒應注意如下方面的建設:
1.加強政府的示范和導向。政府的示范和導向有不可低估的社會影響力,尤其在中國高度組織化的社會結構下,政府的導向和示范作用有其他西方國家所不具備的優勢,在主要媒體上積極推進精品工程,在表現題材和表現手法上體現國家理念建構的要求。
2.提升媒體形象的定位。盡管受眾層次不一,但每個社會成員內心都有真善美的需求,青少年未成形的價值觀和人生信念可以通過美的方式加以熏染,將每一個可能被青少年接觸的文本都賦予智慧的種子,用重新詮釋的美感、正義和神圣感來喚起青少年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在廣告、畫面、文字、聲音和可接觸的各種界面上體現人類對真善美的訴求。
3.提高創作者的素養。媒體產品面世的背后是一群創作者,從編導、設計、策劃到具體操作,直至最后成形,是許多人共同勞動的結果。精品創作需要有精品共識,在基本價值尺度上,首先需要在這個群體的合作上取得共識。在這個價值和意識形態日趨多樣性的時代,如何獲得這樣的一致,尚需更高層面共同理念的建構和較長時間的消化。
- 上一篇:電子游戲拓展管理論文
- 下一篇:環保局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