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開發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25 07:06:00
導語:新聞媒體開發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西部大開發的歷史進程中新聞傳媒所應擔當的是需要發揮多種社會職能的多重角色。本文試圖對媒體在西部大開發中所應扮演的角色身份及職能定位進行分析,闡明媒體作為黨的政策的宣傳者,先進觀念的倡導者,決策運作的參與者,信息資源的服務者,有序開發的監督者和開發歷史的記錄者等多重角色身份及其所應發揮的多種社會職能。
關鍵詞:西部開發;新聞媒體;社會角色;職能
大眾傳播具有多方面的社會功能,它在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推動作用是通過對社會輿論的影響來實現的,誰善于利用大眾傳播媒介,誰就可以在社會進步事業中掌握輿論的主導權,這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在世紀之交,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必將深刻地影響我國的歷史進程。作為推動社會發展有力工具的大眾傳媒在這一重要的歷史進程中如何發揮作用,發揮怎樣的作用,就成了我們的社會和媒體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新聞傳媒要在西部大開發中發揮好自身的作用,擔當起社會所賦予的歷史使命,首先要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筆者認為,媒體在這一重要的歷史進程中所應該扮演的不僅僅是單一的宣傳員或者記錄員,而是需要發揮多種社會功能的多重角色。本文試圖對媒體在西部大開發中所應扮演的黨的政策的宣傳者,先進觀念的倡導者,開發決策的參與者,信息資源的服務者,有序開發的監督者和未來歷史的記錄者的角色身份進行如下分析論述。
一、黨的政策的宣傳者
在我國,大眾傳播媒介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社會整合的最強有力的工具。黨和政府通過大眾傳媒宣傳黨中央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一系列重要的方針,政策,使全體人民領會中央精神,掌握中央部署,共同去實踐西部大開發的宏偉戰略。作為黨的政策的宣傳者,媒體在西部大開發宣傳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既要熱情又要冷靜。在當前西部大開發戰略剛剛起步的階段,各媒體對此給以了熱切的關注,紛紛增設各種特刊、欄目、專題和宣傳版面,加大了宣傳力度,形成了宣傳的規模和聲勢,造就了宣傳西部大開發的輿論強勢,為創造有利于西部大開發的良好輿論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宣傳西部大開發,媒體僅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單憑一腔政治熱情伴隨我們瞎折騰的教訓必須記取。熱情必須與科學結合,才能避免走過去所走過的彎路。應該說,冷靜、科學、實事求是地宣傳西部與激勵西部大開發的熱情和信心并不矛盾。我們要深刻理解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背景和實質,認真領會和掌握有關的方針政策,用科學的、理性的頭腦進行冷靜分析,理清思路。在宣傳中一定要防止急功近利,牢記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一哄而上,急于求成,不能搞虛報浮夸,信口開河。對于西部開發的歷史經驗,包括值得吸取的教訓都要認真總結,思考,以使我們更加聰明起來。新聞媒體只有通過冷靜思考,深入調查,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腳踏實地地搞好西部開發的宣傳工作,才有可能發揮積極作用。
二是要防止片面性,力求準確、全面。我們的新聞媒體在前一階段西部大開發的宣傳中,無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還存在若干不足。新聞報道中也出現了簡單化、片面化的傾向:有些媒體在宣傳報道中過多地注重中央對西部的優惠政策和來自東部的支援以及外商投資,而忽略宣傳西部地區自己的開發方略和西部人的奮斗精神;有些媒體注重了西部經濟發展速度以及利用資源優勢的報道,而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報道;有些媒體注重了對經濟發展,加快西部人脫貧致富步伐的報道,而忽略了在西部也同樣需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報道;還有些媒體對西部的報道一個時期全是政策好、資源優、人心齊,仿佛西部是一塊風水寶地,興旺發達唾手可得,只看到優勢方面,沒有看到劣勢方面,而另一個時期,又滿目皆是發展難題和不利條件,難以見到亮色。西部新聞宣傳中的這種簡單化、片面化報道模式,不是使人意志消沉,無所作為,產生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就是使人沾沾自喜,盲目樂觀,看不到西部開發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或者讓人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忘了長遠發展目標。這都會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帶來負面的后果,必須引起媒體的高度重視。我們在西部大開發的宣傳中要樹立全面的觀點和辯證的觀點,準確地理解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精神實質和一系列方針政策,全面地評價西部地區的優勢和劣勢,看到在一定條件下優勢和劣勢還會相互轉化。新聞媒體的宣傳不能只注重要優惠政策,不注重自力更生和政策的配套實施和服務,更不能助長只顧眼前利益,不注重生態建設,忽視可持續發展,對資源進行掠奪性開發的錯誤做法。特別是要處理好加快經濟發展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促使西部經濟和社會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有序地發展。
三是要實在,忌空泛。在西部大開發的宣傳中,媒體還要注意受眾接受傳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作好宣傳工作。我們以往的新聞宣傳報道很容易進入崇“上”崇“大”崇“空”的習慣性誤區。所謂崇“上”,就是西部新聞報道反映領導多,反映群眾少,上面灌輸的多,下面想知道的少;所謂崇“大”,就是講西部大開發上大工程、大項目、大活動多,介紹各地、各單位搞好大開發的具體措施、做法和事例少;所謂崇“空”,就是講西部大開發的意義、道理多,而深入具體反映各地區各部門廣大人民群眾實際行動、典型經驗少。這樣的宣傳往往流于空泛,群眾不愛看、不愛聽,也無法學,無法用,也就難以收到實效。
對此,要使宣傳真正切實有效,我們的媒體和記者就必須深入群眾調查了解,時刻關注群眾在想什么,關心什么,有什么困難和疑惑,針對廣大干部群眾思想、工作上的疑點難點問題,做好釋疑解惑的工作,善于尋找與群眾生活最貼近的結合點去宣傳西部大開發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還要從西部基層單位、廣大干部群眾中去采集鮮活、典型的事實材料,生動、及時地宣傳西部人的精神風采和業績,把宣傳典型同普通人的生活、情感緊密結合起來,使報道的典型不但可敬,而且可信、可親、可學。記者在深入調研中,還要注意各地、各部門在實施西部大開發過程中,出現的新事物、新創造、新經驗,并且同樣要十分關注工作中出現的盲點、問題和教訓,通過傳媒的報道,及時介紹、宣傳好的經驗,同時也提醒人們注意一些工作的教訓,使西部大開發的宣傳工作真正有實效地展開。
二、先進觀念的倡導者
新聞媒體作為現代社會最直接、最迅速、影響最廣泛的傳播工具,每時每刻都在向人們提供須臾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它傳遞著一定的思想、觀念,促成特定社會輿論氛圍的形成,從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事物、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規導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影響著社會發展的進程。
在我國的西部地區,長期以來自然經濟形式在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市場經濟的發育明顯較東部地區落后多年,人們的觀念深受傳統意識的影響,保留著計劃經濟時代簡單化、盲目性、封閉性、趨同性的色彩,這種狀況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西部大開發。這樣,對西部干部群眾進行現代社會經濟運作、科學規劃新觀念的輸入,就成了新聞媒介的一項重要任務。針對西部的現實狀況,筆者認為,目前情況下媒體倡導新觀念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沖破政策開發、政治開發的老思路,倡導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的開發觀。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講中央的戰略決策就是講依靠黨的政策完成政治任務。但是,我們現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的,過去那種單靠政治覺悟,單靠政策扶持求發展是行不通的,要改變西部的貧窮落后面貌必須發揮市場經濟機制的作用。因此,對西部干部群眾進行市場經濟觀念傳輸,引導人們逐漸養成尊重并遵循以價值規律為核心的客觀經濟規律的習慣和意識就成為媒體當前的一個重要任務。比如,宣傳吸引西部以外地區企業到西部投資,加入西部大開發的行列,講政治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還要講經濟效益原則,精明的企業家講:我要掙錢,有錢掙我才會來。近年來西部不少地方提出的“以市場換投資”、“你發財,我發展”的招商引資口號就是很好的思路。新聞報道只有充分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幫助西部干部群眾樹立合乎經濟規律的觀念,才能真正為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投資環境。
二是摒棄“等、靠、要”的消極思想,倡導走積極創新之路的開發觀。“等、靠、要”思想是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落后觀念,一講西部大開發就想等優惠的政策,劃撥的資金,外地的支援。不知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等、靠、要”同樣是行不通的。其實,“等、靠、要”思想的核心就是因循守舊,消極依賴。這是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十分有害的陳腐觀念,它制約了西部人施展聰明才智,壓抑了西部人的積極創新精神,不利于走出一條有西部特色的開發之路。對此,媒體要在西部大開發的實踐中注重奮斗精神,創新思想的傳導,要以敏銳的目光發現和挖掘群眾中出現的富于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倡導新觀念、新思路、新機制、新辦法,并予以大力宣傳。使“以創新促發展,靠奮斗求發展”的觀念真正深入人心。
[page_break]
三是防止盲目冒進的無序開發,倡導實事求是的科學開發觀。頭腦發熱,盲目上項目,重復建設,最后招致經濟建設的嚴重損失,這是我們在過去時代有過的教訓,教訓也使我們聰明起來。在西部大開發中,我們的新聞媒體有責任引導干部和群眾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的開發觀。我們是需要展示西部大開發的燦爛前景和良好機遇,是需要激發西部人不滿現狀,尋求富裕之路的熱望和擺脫傳統觀念束縛,奮發努力,盡快改變落后面貌的精神。但是,我們必須尊重科學,尊重現實條件。我們的宣傳報道不能滿足于僅僅展現西部的各種優勢,還要深入分析這些優勢,在現在,在將來這些優勢各自會發揮怎樣的影響?我們不僅要看準備上什么項目,還要看這一項目是否為市場所需?何時為市場所需?我們要重視發展高效、高質型經濟,從世界經濟、全國經濟結構調整中尋求新的發展空間,重視西部地區之間、西部與東部之間的經濟互補,發展具有真正經濟效益的特色產品。制定出有序發展的規劃,使我們作出的開發決策更為科學。
四是避免急功近利的掠奪性開發,倡導可持續發展的開發觀。西部大開發是我國新世紀的一項宏偉工程,是關系子孫后代幸福的事業,也是在世界步入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在西部大開發中,吸納世界先進的科技經濟成果,重視西部開發與國際發展潮流接軌,加速西部的持續、健康發展也是全社會十分關注的重要問題。西部大開發不能再走簡單的資源性開發,走先破壞后治理的老路,已經成為主流社會的共識。新的形勢要求西部大開發要有新的發展觀,媒體要大力倡導和宣傳可持續發展的開發觀,講明依賴有限資源,急功近利搞開發的嚴重危害,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水土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在保護好生態、水土資源的基礎上,進行適度、合理的開發建設,使可持續發展成為全民、全社會所普遍認同的觀念。
三、開發決策的參與者
西部大開發是深刻影響西部人民和全中國各族人民未來生活的大事業。人民群眾對開發決策的積極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使然,同時,民眾參與決策也才能真正調動起廣大群眾投身西部開發的積極性。而公眾參與決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大眾傳媒實現的,大眾傳媒為決策的制定集思廣益,為決策的推行提供有利的輿論環境,對決策的實施效果提供信息反饋,其作用貫穿于整個決策運作的全過程。具體來說,新聞媒體在參與西部大開發的決策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為決策的制定進言獻策,提供決策機構和社會各界溝通的通道。一段時間以來,大眾傳媒在為西部開發獻計獻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有的組織專家、學者訪談,有的專門組織召開研討會,有的通過開設各種新專欄,新節目,新版面對社會各界發表的開發思路以及開發對策、舉措等進行報道。這些有益的報道不僅宣傳了大開發,同時也為公眾提供了發表自己看法的講壇和機會,向決策機構提供了來自社會各方對開發的意見和建議,呼喚和凝聚起了眾多的智慧和力量,幫助政府解決了不少在制定開發決策中出現的盲點和遇到的問題,起到了群言群策,集思廣益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出現的決策失誤,使開發決策的制定更加科學,更加全面。
二是為決策的推行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正確決策的產生離不開大眾傳媒的積極參與,正確決策的推行同樣離不開大眾傳媒所給予的有力的輿論支持。正是新聞傳媒對西部大開發的大量報道,包括對中央精神的傳播,對各地開發決策、措施的介紹,對開發實踐中產生的先進經驗的推廣和出現的教訓失誤的總結,才使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關于西部開發的各項方針、政策、具體工作部署深入到群眾中,并及時解決了干部群眾在開發實踐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為開發決策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三是為實施決策的效果提供信息反饋。開發決策的實施總要產生一定的效果,正確決策對西部開發產生正面的、積極的作用,決策中的失誤也會通過對社會造成的損失而暴露出來。媒體要及時向人們提供開發決策實施中的效果反饋,使公眾,特別是決策機構真實、全面、準確地把握決策實施中的情況,以加強其正面效果,修正其負面影響,并從而優化,調整下一步的決策,如此不斷往復,前行,使西部大開發的決策運作真正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四、信息資源的服務者
信息服務本來就是媒體的一項十分重要的社會功能,近年來,我國許多新聞媒體為了在競爭中求發展,也紛紛對新聞傳播的實際效用和為公眾、為社會服務的水平給予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的關注。新聞信息傳播為公眾服務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西部大開發的實施為媒體向社會提供信息服務開辟了新的領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主要表現在:
一是向公眾提供與開發有關的各種信息服務。新聞媒體在西部大開發中不只是一個宣傳員,還要當好服務員。為開發大西部建立廣闊的信息平臺。這里,要特別注重新聞信息為西部開發、為公眾服務的貼近性,實用性。要深入實際,多了解群眾,多接觸投資者,看看他們最需要什么樣的信息,比如,他們對中央和地方西部開發的具體政策哪些方面最為關注,最想了解?對西部投資環境的哪些方面最為關心,最感興趣?對改變西部面貌哪些方面最為迫切,最想知曉?等等。只有把信息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才能真正有助于西部大開發。
二是為內引外聯鋪路、搭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西部大開發要求打破地區封鎖,發展橫向聯合,使東部地區的資金優勢、信息優勢,營銷優勢同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市場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這也是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個出發點。西部大開發單靠西部當然不夠,還需要吸引國外及西部以外地區的技術,人才和資金的參與,需要努力促成東西部地區的合作。對此,媒體有責任為促進橫向聯合牽線搭橋,當好內引外聯的搭橋者,為西部大開發服好務。我們也可喜地看到,一些媒體專門為此開辟了專欄,增設了服務類節目,積極為商家、廠家,國內外的企業家及時傳遞西部的優勢項目,政策投放以及有關的投資環境信息,及時報道西部大開發中的各種商機,為吸引外部的開發商來西部參與開發起到了架橋、鋪路的作用。
五、有序開發的監督者
對社會上出現的各種負面問題,對各級政府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加以揭示,開展批評監督是新聞媒體的重要職責。新聞監督具有及時性、公開性、廣泛性、典型性特點,它把工作中、社會上個人或單位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迅速、公開地加以批評曝光,并借助傳媒廣泛傳播,很快形成社會輿論,使不法行為、不良現象成為眾矢之的,使有普遍意義的問題、錯誤及時得以糾正,這是一般的群眾來信、來訪,甚至黨紀國法處分也難以達到的。新聞監督雖不具有法律監督、黨內監督的強制性措施,但它可以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強有力的道德輿論攻勢,使那些“不怕上告,就怕見報”的壞人壞事無處藏身,從而輔助其他強制性手段有效地遏制社會不良現象的蔓延。另外,新聞輿論監督還可以及時地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意見,督促有關部門改進工作,糾正失誤,調整決策。在西部大開發中,當然需要媒體利用輿論監督這一有效武器,規范、保證和促使開發的有序進行和健康發展。具體來說,西部大開發中的輿論監督主要是對掌握權力的國家公務人員、領導干部的監督;其次,是對各級政府機關行政行為的監督;再次,是對社會各單位、個人活動的監督。其目的是批評、揭露社會上各種影響西部大開發的違法違規行為,規范西部開發的社會經濟秩序,創造良好的開發環境。
六、未來歷史的記錄者
西部大開發的偉大實踐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機遇和發展機遇,新聞工作者用自己的報道關注西部大開發的歷史進程,用各種新聞手段及時記錄下西部大開發中的重要事件,真實而全面地報道、反映這一偉大的實踐,成為未來歷史的記錄者。作為歷史進程的見證人與參與者,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新聞史官,新聞媒體和我們的新聞工作者怎樣才能不辜負時代所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呢?
第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水平和新聞報道水平。西部大開發對于全社會,對于我們的媒體和新聞工作者來說,都是一個嶄新的事業,有很多是我們不熟悉、不了解、不懂的東西,這對新聞工作者的理論水平、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另外,就新聞事業來說,新世紀的我國新聞業已經從傳統的以報業為主的時代,進入了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多媒體共同發展的新時期,特別是網絡媒體的出現和成長,提高了新聞的傳播速度,擴大了新聞的報道領域,豐富了新聞的表現手段。給傳統的新聞運作方式、方法乃至報道風格都帶來了沖擊,新聞手法日益豐富,新聞技術手段也迅速發展。在這樣的形勢下,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只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重視學習,加強學習,善于學習,努力掌握新知識,增長新才干,打開新視野,才能較快地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和新聞報道水平,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第二,戒除浮躁,深入基層,報道西部人鮮活的現實生活。要真實地記錄好西部開發這個重大的歷史進程,新聞工作者不能只是浮在面上做做表面文章。而要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上花大力氣。要深入群眾,注意透過轟轟烈烈的表面造勢現象,關注各地開發中出現的各種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和新人物,對這些新的現象和問題還要加以冷靜而理性的分析思考,并將其深入地而不是表淺地,真實地而不是虛幻地,鮮活地而不是陳舊地展示出來。一方面讓全國和全世界受眾通過我們的新聞報道切實了解西部大開發的現狀、進展和碰到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也為未來的歷史留下一份真實的、有價值的西部大開發記錄。
第三,善于發現、捕捉有特點的歷史鏡頭,留下精品。開發大西部,是時代的呼喚,是中國幾代人的夢想,如今,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為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為我們這一代新聞工作者展開了一幅嶄新的歷史畫卷。如何在這幅畫卷上留下精彩的篇章,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新聞單位和新聞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富有挑戰性的課題。照搬模式,人云亦云,決不是好的選擇。而只有積極投身于西部大開發之中,透過開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發現,捕捉那些有特點,有典型意義的場景和畫面,并充分、深入、真實而生動地加以表現,才能作出真正的新聞精品,留下西部大開發最為精彩的歷史鏡頭。
參考文獻:
張隆棟.大眾傳播學總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徐光春.為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J].新聞戰線,2000(10).
陳力丹.關于西部大開發宣傳的幾個問題[J].新聞界,2000(4).
陸彩榮.為西發展當好輿論先行——西部大開發中新聞報道的幾點思考[J].新聞戰線,2000(4).
胡鞍鋼.西部大開發的新模式與新原則[J].南方周末,2000(11):30.
李華年.宣傳好西部大開發應把握好六個關系[J].中國記者,2000(6).
- 上一篇:景觀個人知識管理論文
- 下一篇:傳媒道德問題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