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布規范性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7 08:54:00
導語:新聞公布規范性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本研究選舉《北京青年報》最近一年的全部精確新聞,采用內容分析的方法,按照10項百準來評估精確新聞公布的規范性,目的在于考察大陸精確新聞報道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精確新聞報道;內容分析;北京青年報;公布原則
精確新聞及其發展
精確新聞(PrecisionJournalism),也稱精確新聞報道、精確報道,是指記者在采訪新聞時,運用調查、實驗和內容分析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來收集資料以及查證事實,以波導新聞(Meyer,1973)。目前新聞界最經常使用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是民意調查(羅文輝,1987)。在大陸,也有人認為廣義的精確新聞泛指以各種民意待查結果為新聞報道(姜秀珍,1998)。
精確新聞一詞由美國記者PhilipMeyer于1967年提出。1973年,PhilipMeyer總結多年心血出版《精確新聞學》(PrecisionJournalism)一書。經PhilipMeyer大力倡導,精確新聞報道在美國逐漸受到重視。1975年以后,美國各大學的新聞系陸續開設有關精確新聞的課程,民意測驗受到媒體的支持,無數新聞記者和傳播學者研究精確新聞的寫作(蘇蘅,1993)。
臺灣地區的新聞機構,在1983年左右,開始采用精確新聞的報道技巧報道新聞。《聯合報》和《中國時報》先后成立民意調查小組,經常對各種政治、財經以及社會問題進行民意調查。由于這兩家報社的推動,目前精確新聞報道在臺灣地區,普遍受到新聞界的重視(羅文輝,1987)。
大陸于1983年1月29日在英文版《中國日報》(ChinaDaily)刊登了1982年完成的北京市受眾調查結果。此后,類似報道在一些報紙中出現。90年代新聞改革的深入,推動了精確新聞報道,1996年1月3日《北京青年報》將其公眾調查專版冠以“精確新聞”,拉開了我國媒體科學、規范的精確新聞報道的序幕。目前國內已有幾十家報刊定期或不定期地刊登精確新聞報道(姜秀珍,1998)。
精確新聞的公布原則
30多年來,精確新聞獲得了媒介和受眾的認可。但隨著精確新聞越來越多,學者們對精確新聞的質量不斷提出質疑。為了確保精確新聞報道的水平和可信度,有關組織機構提出,媒介報道民意調查應該列出有關調查本身的一些信息。
下表所列的分別是美聯社執行編輯協會(TheAssociatedPressManagingEditorsAssociation,APME)、美國民意調查研究協會(TheAmericanAssociationforPublicOpinionResearch,AAPOR)和美國全國民意測驗評議會(theNationalCouncilonPublicPolls,NCPP)建議或規定的大眾媒體報道民意調查的公布原則(ThePrinciplesofDisclosure)。
各個組織機構建議的民意調查的公布原則大同小異,都涉及民意調查的技術性說明,有學者建議公布原則應加上抽樣方法和樣本結構(羅文輝,1988)。
APMEAAPORNCPP
1支持以及調查執行機構樣本數主持機構
2列出問卷中所有的問題負責機構進行訪問時間
3抽樣總體抽樣誤差訪問方式
4樣本量以及訪問成功率抽樣總體抽樣總體
5抽樣誤差訪問方法樣本大小
6依據的是調查的全部結果或部分結果訪問時間代替樣本的規模及有關描述
7訪問方式問卷問題所有公布在媒體上的問題,用字須以原來訪問的形式出現
8訪問時間是否依據全部樣本結論所用的百分比根據
綜合以上標準,同時為了與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比較,筆者將用以下10項標準來評估《北京青年報》的精確新聞:
1.委托及執行機構:是什么機構執行的調查實施,以及是受什么單位委托進行的;
2.訪問時間:調查訪問的實施時間;
3.訪問方式:常用的訪問方式有面訪、電話訪問以及郵寄訪問;
4.樣本量:成功訪問的個案(CASE);
5.訪問成功率:有效的個案與全部訪問個案的比值;
6.抽樣總體:被訪對象代表什么樣的人群;
7.抽樣方法:抽樣方法的不同決定樣本代表性的不同,理想的抽樣方法是保證隨機原則,即每一個合適的對象被訪問的機會是相同的;
8.抽樣誤差:抽樣方法和樣本量決定抽樣誤差的大小;
9.列出問卷:是否列出了原始調查問卷的問題和答案;
10.樣本結構:包括年齡、性別以及文化程度等的分布情況。
研究目的與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青年報》上刊登的精確新聞報道作為分析單位,按照以上10項民意調查公布的標準,采用內容分析的方法,評估所刊登的精確新聞與10項標準的符合程度,目的在于考察大陸精確新聞報道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北京青年報》是大陸最早刊登精確新聞的媒介之一,從1996年1月3日起,不定期地在星期三開辟專欄“精確新聞”公布民意調查結果,是大陸影響比較大的調查版之一。
通過查詢《北京青年報》網絡版(),收集了從1999年7月1日到2000年6月30日一年中全部“精確新聞”欄目所刊登的精確新聞,共有47篇報道(如果精確新聞報道有背景資料,則合起來算一篇)。其中有一篇是用商場的銷售數量來說明問題,不是以人作為調查對象的民意測驗,排除之,故最終的研究對象包括46篇來自于民意調查的精確新聞。
研究結果
從精確新聞的數量和時間分布來看,一年共有46篇,每月平均3.8篇,具體分布情況如下表。
1.委托及執行機構
46篇精確新聞說明了誰是調查執行單位。
從執行單位來看,共涉及10家執行機構。46次報道中,各執行機構調查的次數分別是:“北京新華信商業風險管理公司社會調查中心”35次,“世紀藍圖”1次,“蓋洛普”2次,“零點調查公司”2次,“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1次,“北京科思瑞智市場調查公司”2次,“BMS企業顧問公司”1次,“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1次,“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系”1次,“易觀網絡研究公司”1次。
其中,有35次調查是受《北京青年報》委托的,即“北京新華信商業風險管理公司社會調查中心”和“易觀網絡研究公司”執行的調查,由此看來,四分之三以上的精確新聞報道是由媒介委托的,由相對固定的合作伙伴來完成的。
2.訪問時間
46篇精確新聞,有38篇報告了訪問執行時間。
年1999年2000年
月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一二三四五六
日142141815*2229*132027317241815*222912*1926216231815*222951931017243114*21
數量217336437253
合計2224
注:打星號(*)表示當天登有兩篇精確新聞
沒有一篇報道的訪問時間是精確到具體時段的,最精確的說法是“1999年11月12日晚”。其中有31篇給出了具體的日期,另外7篇只給出調查的大概時間,如“新千年即將到來時”、“三八婦女節前夕”、“二月底”以及“四月份”等等。
[page_break]
3.訪問方式
有40篇精確新聞交代了訪問方式。
“電話”訪問占絕大多數,共有35次;其余5次為面訪;沒有涉及郵寄調查,隨著電話普及率的提高,電話訪問的低成本、高速度將可能使之成為民意調查的主要訪問方式。
4.樣本量
46篇精確新聞中有44篇報告了樣本量。
樣本量在千人以上的有次,最多近18000人;樣本量在300—1000之間的有6次。大部分的樣本量在200人左右,共有34次。面訪調查的樣本量一般要大于電話調查。《北京青年報》委托的調查樣本量多在200左右。
筆者認為,樣本量為200過少了,當樣本量為200左右時,即使采取了隨機抽樣方法,在95%的置信度下,抽樣誤差可能達到7%。下表列出了在95%置信水平下,對應于不同最大允許誤差水平,非常簡單隨機抽樣所需要的最小樣本量(柯惠新,1992)。
抽樣誤差1%2%3%4%5%6%7%
樣本量960424011067600384267196
國外著名民意調查機構所用的樣本量多在1200到1500之間(Bradburn&Sudman,1988),建議為精確新聞服務的民意調查的樣本量不低于600,即95%的置信度下,抽樣誤差為4%。
5.訪問成功率
46篇報道中,有29篇報告了訪問成功率。
有1篇人戶面訪的報道直接給出了訪問成功率,為71%;另有28篇電話調查給出了抽取的有效號碼數以及獲得的有效樣本的數目,如果我們把有效樣本數與抽取的有效號碼數的比值作為成功率的話,則28項電話調查的成功率在20%到53%之間,平均值為35.7%,標準差為8.8%。
6.抽樣總體
46篇報道中,有43篇指出了調查的總體,即調查結果可以代表什么樣的看法。但沒有一篇給出了抽樣框。
另一個問題是對總體交代不清楚,例如43篇報道中有3篇是有關足球的,寫明調查總體是“北京六城區(東城、西城、重溫、宣武、朝陽、海淀)擁有家庭電話的19—60歲的球迷”。北京六城區、擁有家庭電話、年齡在19—60歲,這些概念很清楚,不會有歧義。但“球迷”就需要界定一下,不同人心木中“球迷”的標準不同,但3篇精確新聞中都沒有指出文中的“球迷”是如何定義和篩選的。
7.抽樣方法
46篇精確新聞報道中,有13篇沒有說明抽樣方法,指出抽樣方法的有33篇。
報告抽樣方法的33項調查中,2項采用的是街頭攔截或配額抽樣的方法,這類方法屬于非概率抽樣,樣本不具有代表性,調查結果不能推斷到總體;有31項調查采用的是隨機抽樣或者PPS(概率與規模大小成比例)方法。
建議精確新聞的民意調查應該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以使調查結論可以推廣。
8.抽樣誤差
全部報道都未指出調查抽樣誤差是多少。
對于非概率抽樣,無法計算抽樣誤差。如果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樣本量已知的情況下,可以粗略計算抽樣誤差。比如樣本量為200的隨機抽樣,則在95%的置信度下,抽樣誤差不超過7%。在1999年7月21日的《看看市民的自我保護意識》中,樣本量為201,隨機抽樣,則在95%的置信度下,抽樣誤差可能達到7%。也就是說小于7%的結果可能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9.列出問卷
全部的報道在報道調查結果時,都沒有列出調查問卷的全部問題和答案,無從了解在原問卷中是如何陳述問題的。
10.樣本結構
全部的報道都沒有報告樣本結構。無法了解樣本結構與總體結構是否有顯著差異,無法判斷調查結果是否有代表性。
橫向比較
為橫向了解《北京青年報》的精確新聞做得到底如何,把《北京青年報》1999年7月1日到2000年6月31日全部精確新聞報道與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1986年11月1日到1987年10月31日的全部精確新聞報道(羅文輝,1988)進行了比較,詳細情況如下表。
在時間長度都是一年的情況下,《北京青年報》的精確新聞在數量上要多一些。
從10個評價指標來看,則《北京青年報》在報告“問卷問題”、“樣本結構”和“抽樣誤差”三個方面明顯不如《聯合報》和《中國時報》。
綜上所述,《北京青年報》的精確新聞報道在結果的代表性(體現在樣本量太少)和公布結果的規范性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北京青年報》《聯合報》《中國時報》
報導總數464138
頻數百分比頻數百分比頻數百分比
執行機構4610041100%3284%
訪問時間3883%41100%2566%
訪問方式4087%41100%2155%
樣本量4496%4098%3284%
訪問成功率2963%00%13%
抽樣總體4394%4098%2771%
抽樣方法3372%2663%13%
抽樣誤差00%37%23%
問卷問題00%3688%1847%
樣本結構00%3688%1232%
參考文獻:
(1)Meyer,Philip《PrecisionJoumalism:AReportersIntroductiontoSocialScienceMethods》IndianaUniversitypress1973年
(2)姜秀珍《新聞統計學》新華出版社1998年
(3)羅文輝《精確新聞報道》臺灣正中書局1991年
(4)羅文輝邱源寶《臺灣地區精確新聞報道問題初探II:精確新聞報道之研究》1998
(5)蘇蘅《傳播研究調查法》三民書局1993年
(6)Bradbum,NormanM。andSudman,Seymour《PollsandSurveys》London:Jossey—BassPublishers1988
(7)柯惠新《調查統計中的分析方法》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2年
- 上一篇:風險導向審計應用論文
- 下一篇:噴織車間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析檢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