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業民營化分析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4 10:12:00
導語:中國出版業民營化分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資本早已滲透中國出版業,這是每一位出版從業人員都心照不宣的事實。之所以在此鄭重提出這一話題并全面系統地予以探討,是為了將其從地下移到地上,探討一種新型出版管理機制,以便讓民營資本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給民營資本以應有的地位,激活國有資產,真正為中國新聞出版產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目前民營資本進入中國出版業的幾種模式
(一)以包銷圖書方式,直接控制圖書出版的選題、內容、質量要求、印數及發行市場。以下簡稱“包銷圖書模式”。
(二)以補貼出版圖書方式,直接控制部分圖書(尤其是學術著作)的選題、內容,并最終決定一批低印量圖書能否出版的命運。以下簡稱“補貼出版模式”。
(三)以承包出版社編輯室、發行部或掛靠出版社聯合成立公司的方式,對中國出版業進行滲透和深層次合作。以下簡稱“承包、掛靠模式”。
(四)以各種名義進入出版社從事編輯、出版、發行業務,或出版社員工業余從事民營書業,公家買賣、私人生意兩不誤。以下簡稱“直接參與模式”。
(五)設立學術、文化出版基金,間接影響和控制圖書出版的選題、內容及出版發行方式。以下簡稱“出版基金模式”。
實際上,上述幾種模式在全國各地不少出版社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在個別經營機制特別靈活的出版社,上述幾種模式甚至會并存并綜合運用,直接左右了出版社的生存和發展。
二、民營資本進入中國出版業的利弊分析
一方面,我們必須敢于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民營資本進入中國出版業,對于長期處于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的國有出版單位來說,無疑是一種沖擊和震動。沒有民營資本的參與,就不會有國有發行單位的警醒和奮起,更不會有那么多的出版社強化了生存之道、競爭之道、致勝之道!實際上,民營書業領軍國內社科、教輔圖書市場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近年來,隨著民營書業高素質人才的大量引進,民營書業在國內圖書市場的份額、圖書品種、圖書質量乃至裝幀設計,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一個有實力的民營書商的加盟,拉動了一個出版社的產業鏈,救活了一批印刷廠、造紙廠,解決了一大批產業工人的就業問題,早已不再是天方夜譚式的神話了。
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正因為是民營書業從業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民間資本的良莠不分,才直接導致了國內圖書出版業跟風出書、侵權盜版、三角債務鏈現象愈演愈烈,并直接威脅了整個國內出版業的健康生存和發展。要改變這種亂局,就必須從源頭上標本兼治,冷靜剖析和認真研究民營資本進入中國出版業的利弊得失,大力扶植健康向上的民營資本,堅決摒棄民營資本中的不良部分,小心謹慎地融合到世界出版大潮中去,迎接外資進入的挑戰,而不是瞻前顧后,因噎廢食。
根據資本流動的一般法則,哪里資本需求旺盛,投入產出率高,各種社會資本就會爭先恐后、一窩蜂地向哪里流動、匯聚。作為中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最后一塊蛋糕,長期處于壟斷經營地位的中國出版業,可謂是先天不足,后天營養欠缺。除少數羽翼豐滿、能在書業展翅高飛的鯤鵬、鴻雁外,絕大多數出版社都需要“舒筋活血”。實踐證明,單純依靠圍追堵截、槍打出頭鳥的行政干預,早已無濟于事。正視并認真研究、疏導、治理民營書業的無序競爭,杜絕民間不良資本的進入,積極引導民營書業健康發展,大力扶植民間優良資本在國內出版業的合理流動,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才是可行的坦途。在此,筆者愿拋磚引玉,分析探討民營資本以各種模式進入中國出版業的利弊得失。
(一)以包銷圖書模式進入中國出版業的民營資本持有人,多是長期投身圖書出版發行業的精英。他們市場反應靈敏,選題策劃快捷,市場定位準確,內部機制靈活,編校、出版發行能力強。他們既能呼風喚雨,左右逢源,長袖善舞,干凈利落地推出一批批掀起書業狂瀾的暢銷書、熱點書,也能興風作浪,制造一個又一個陷阱,讓出版社和新華書店防不勝防、苦不堪言。他們既是出版社與之合作起來最省心的伙伴,也是出版社日后發展同類選題圖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對這類民營資本的進入,資本雄厚、財大氣粗、出版發行能力強的出版社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來”。而那些流動資金匱乏、好稿奇缺、發行渠道不暢的出版社,則應該放下架子,虛心學習,借雞下蛋,通過互利互惠的雙贏合作,打響自己的品牌,加快培養自己的作者、編輯隊伍,精心培育自己的發行市場,逐漸提升自己的市場美譽度,早點擺脫那種捉襟見肘、等米下鍋的窘境。但同時必須牢牢把握出版選題和書稿內容的政治導向、民族問題、宗教問題,嚴把終審終校關,嚴防雙方合作中的國有資產的受損和流失。
(二)以補貼出版模式進入中國出版業的民間資本,多是高校教師、文學愛好者的辛苦錢、血汗錢。他們補貼出版圖書的目的,或為評職稱,或為立業揚名,或為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管窺之見。使用這類民間資本,出版社要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既不能獅子大張口,借機盤剝學人,留人話柄,也不能吃人家的嘴軟,“有奶便是娘”,不顧出版法規和出版質量要求,大出特出“職稱書”、“人情書”、“送禮書”,以及存在嚴重思想政治問題的所謂“熱點書”,自亂方陣,誤踏地雷,而應該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對書稿內容進行嚴格審查,對那些傳承人文精神、積淀人類文明的力作,不但要早出、多出、出好、出精,而且要給予適當補貼。
(三)以承包、掛靠模式進入中國出版業的民營資本最為可怕。因為他們打的是出版社的品牌,使用的是出版社的美譽度,并以低廉的代價享受著出版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著這家出版社的形象。經營得好,管理措施得力,他們可以成為一只下蛋的金雞,年年都能為您生財致富。反之,那可就慘了,幾本壞書一出、幾年盜版圖書干下來,非給您留下一堆爛賬、“一屁股屎”不可。因此,對這類民營資本進入,出版社應該防之又防,慎之又慎,要自始至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既不能因為太過小心而將優良資本、優秀人才拒之門外,又不能引進這類民營資本后聽之任之,放任不管。
(四)對于進入出版社從事編輯、出版、發行業務的民營資本代言人,如果管理得法,可以變成出版社跟蹤市場的晴雨表。他們會以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并捕捉無限商機。反之,如果管理失控,則常常會釀成內外勾結、損公肥私、無償占用出版社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市場資源,最終將出版社掏空、蛀爛的惡果。近年來不少出版社碼洋大幅度下滑,利潤降低,外界拖欠款嚴重,很大程度上都與此相關。因此,出版社應對每一位成員審慎使用,建立出版發行同業回避制度,發現成員中家人做書且會造成隱患的,一律調離工作崗位。
(五)對于設立出版基金,尤其是學術出版基金的民營資本,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大力提倡。要認真研究并制定民營出版基金的設立原則、使用辦法、投入產出回報比例,廣開民間融資渠道,全面吸收社會閑散資金。條件成熟時,要允許并大力提倡大型出版集團獨立上市或借殼上市,廣泛采用股票、證券、基金方式匯聚民間資本的涓涓細流,積極建造能夠沖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出版“航母”,為世界文化史寫上濃墨重彩的一頁。
三、民營資本進入中國出版業的限制和保護
首先,境外資本的大舉進入,國外出版社的虎視眈眈,早晚會在國內出版市場燃起硝煙,引發惡戰。在此情況下,是放棄民營資本這塊燙手山芋,還是整合成民族出版業的合力,在國際出版市場中形成民族出版競爭力,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從業人員都不應該回避的問題。作為弱勢地位的民營資本,無論以何種方式進入中國出版業,都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奉公守法,在國家法律、法規及市場游戲規則內做事,并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堅持下去,總會有得道成仙、平起平坐、同一場地踢球的那一天。反之,如果違反游戲規則,踐踏市場秩序,違背做人良知,不但會被淘汰出局,而且有可能物極必反,造成整個國家新聞出版宏觀管理政策的大倒退。
其次,對待進入中國出版業的民營資本,出版社應該客觀冷靜、平心靜氣地去看待,并拿出積極可行的應對策略,認真制訂嚴謹細致的規章細則。既不能見錢眼開,拱手送上國家賦予的審查政治關、內容關、質量關的神圣職責,又不能害紅眼病,以種種借口違反協議,層層加碼,偷梁換柱,傷害民營資本持有人的感情。
筆者認為,民營資本進入出版業,出版社必須從選題策劃直至出版發行的全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和層層控制。現分述說明如下:
(一)在選題策劃時的合作和控制
基于民營書業敏銳的市場意識和民營資本持有人獨特的投資理念,合作雙方在圖書選題策劃方面往往會一拍即合,一點就通。自考、成考、考研復習資料,中學教輔,工具書,禮品書,社科熱點書、暢銷書、常銷書、跟風書乃至紀實作品、網絡文學,任何一個好的點子和創意都有可能使雙方財源滾滾。但實際上這其中也埋伏了太多的兇險和暗礁。這是因為民營書業對國家政策法規、輿論導向通常反應慢幾拍,同時也缺乏長期、穩定、高層次、高素質的參謀、智囊隊伍,因此拍腦殼出書、跟風出書現象比比皆是,臭球、損招也時有所聞。這種情況下,本無需承擔投資風險的出版社應該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信息資源,積極出謀劃策,未雨綢繆,嚴格論證和謹慎開發市場前景好的選題,說服、勸導和制止馬上就會時過境遷,甚至有可能會違規撞車的選題的出版,精打細算,謹慎出手。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交摯友、諍友,共同走上民營資本投資出版業的良性循環之路。
(二)在組稿、審稿方面的合作和控制
基于中國出版業的稀缺資源和獨特地位,出版社在與民營書業合作開發選題時,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組稿、審稿方面的優勢,向業內最優秀的作者約稿,并堅持利用長期以來建立、健全的書稿編審質量控制體系,樹立精品意識,嚴把質量關,對投資人負責,共同打造并捍衛雙方的品牌。
(三)在出版印制流程中的合作和控制
出版流程中的編輯校對、裝幀設計、終審終校、印刷裝訂,是國家高度重視并一再反復強調的出版主陣地。出版社不但不能舍棄,而且要調集精兵強將去捍衛這塊陣地。即便將來國內出版業放開了,一支嚴謹務實、敬業愛崗的編校隊伍,一個管理過硬、技術精湛的出版保障體系,絕不是哪一家民營書業企業可以輕易取代的。出版社如果拱手讓位民營資本全盤控制這一塊,只收錢不把關,屢屢出現次品、廢品、違禁品,那么這個出版社早晚會被黃牌警告、紅牌罰下場的。實際上,出版業一旦放開,最大的犧牲品就是這種類型的出版社。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民營資本進入中國出版業的主要利潤空間來源于印制發行環節。無論是由民營書業捉刀代勞的代印,還是由出版社全程控制的版稅制,出版社都應該老老實實地按合同辦事,切忌隱瞞印數或收到大訂數后撇開對方私自加印。要知道,在出版投資可觀贏利的背后,也隱藏著巨大的投資風險。在當今日漸成熟的法制社會,對每一位以傳承人類文明、繁榮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己任的民營資本持有人,出版社只有認認真真、誠誠懇懇地合作的義務和責任,沒有也不應該有撕毀合同,侵吞、掠奪他們財產的權利。公務員之家
(四)在發行市場上的合作與控制
民營書業與出版社在發行方面的合作,通常是出版社以一般納稅人(以17%的紙張、印刷進項稅換開13%的圖書銷售稅,這樣好的買賣在中國是不多見的)的身份主發新華書店主渠道,民營書業主營二渠道圖書市場。由于發行機制上的不對等以及市場反應中的遲鈍,雙方合作中的扯皮、攻訐現象不斷,甚至會出現劍拔弩張、撕毀合同,大打折扣戰、口水戰的混亂局面。這一方面是由于出版社多把對方置于從屬地位,習慣于以勢壓人,一直沒有把對方當作真誠合作、平等競爭的伙伴,另一方面也是出版社發行體制無法適應市場機制轉換的結果。對此,筆者認為應該既治標又治本。出版社首先要建立、健全并完善自身發行體制,從鞏固、擴大本社圖書發行市場做起。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好好學習一下民營書業的吃苦精神和團隊。
- 上一篇:大學新生關于學習十七大全會精神交流
- 下一篇:黨員創先爭優學習年度個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