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文化負載詞翻譯

時間:2022-06-03 10:33:00

導語:新聞中文化負載詞翻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中文化負載詞翻譯

隨著我國與外部世界交流的機會日益頻繁,大量的信息必須借助新聞媒體進行傳播。其中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負載詞既增添了文章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又給新聞翻譯工作者帶來了麻煩。如何將這些可愛又麻煩的文化負載詞恰如其分地翻譯出來,就成了一大難題。國內學者研究文化負載詞翻譯的文章大多從文化翻譯觀、語義空缺、跨文化交際等方面進行探討,本文從功能目的論的角度出發,認為翻譯既要考慮到完整性,又受到簡練和讀者接受度的限制,因此應根據不同語境,采用音譯、直譯、意譯等翻譯方法進行翻譯。

1功能目的論

功能目的論最早由德國的翻譯理論家萊斯提出。她在1971年提出把“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特殊目的”作為新的翻譯批評模式。1984年,在由費米爾和萊斯共同撰寫的《翻譯理論基礎概述》(GeneralFoundationsofTranslationTheory)一書中,他們正式提出了“功能目的論”的概念。費米爾認為,“翻譯是一種在特定語境中發生的,有動機、有目的的人類行為”[1],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目的決定手段”。在此基礎上,諾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誠”理論,從而形成了兩大基本原則:目的原則和忠誠原則。前者認為翻譯目的決定翻譯過程,后者則強調翻譯既要尊重原作者,又要考慮讀者,“忠誠”既包括對譯文讀者的重視,又是對原文作者和原語文化的尊重。因此,可對原文進行刪減甚至改寫,使譯文在譯語語境中“具有意義”,實現預期的交際目的。

2文化負載詞

文化負載詞是指標志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或習語,它們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于其它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2]。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古老國度,積累了大量的文化負載詞(王德春教授稱之為國俗詞語)。根據王德春教授主編的《漢語國俗詞典》,中國的國俗詞語(本文取廖七一教授的稱謂,稱之為文化負載詞)可分為七種:

2.1反映我國特有事物,外語中沒有對應詞的詞語;

2.2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詞語;

2.3具有特殊歷史文化背景意義的詞語;

2.4國俗俗語或成語;

2.5習慣性寒喧用語;

2.6具有修辭意義的人名;

2.7兼具兩種以上國俗詞義的詞語。

3目的論指導下新聞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在提及新聞標題的漢譯時,方夢之認為:“翻譯英語新聞標題時應該兼顧三個方面:準確理解標題,領悟其妙處;適當照顧譯文特點,增強可讀性;重視讀者的接受能力。”[3]新聞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更要注意這些問題,否則可能導致整個報道產生歧義甚至失真。

3.1音譯

音譯是指根據詞匯的讀音巧妙地譯為譯入語的對應詞。音譯不僅可使譯文讀來瑯瑯上口,而且可保留譯出語的原汁原味,因此常用于翻譯中國特色的食物、服裝、樂器、民間活動或是體育項目。這些表達基本都是單個詞匯,不涉及典故。例如,食物方面,餛飩譯成wonton,鍋貼譯成guotie;服裝方面,采用旗袍、馬褂的發音,分別譯成qipao和magua;樂器方面有簫(xiao)、葫蘆絲(hulusi),二胡(erhu)、琵琶(pipa)等;體育和民間活動方面,人們非常熟悉的太極(taiji)、功夫(kongfu)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成為了英語中的外來詞匯。這些詞匯有的已被譯入語讀者所接受,有的雖沒成為英語詞匯,但卻能引發讀者的興趣。

3.2直譯

直譯是指在翻譯時既忠實于原文內容,又考慮原文形式,按字面進行翻譯的方法,可用于翻譯傳統節日及政治性詞匯。例如,“春節”通常直譯成springfestival,一方面指出節日發生的時間,另一方面點明這是個舉國同慶的節日。但是春節的意義及慶祝方式并不能看出,讀者如果對此感興趣,就會繼續讀下去。又如“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可按字面意思處理成threerepresents和scientificdevelopment,至于其內含,讀者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加以了解,有利于引起讀者的閱讀欲望。

3.3意譯

意譯是翻譯文化負載詞重要方法之一,是指忠實于原文內容,而在形式上另有創新的翻譯方法。當直譯可能導致原文化負載詞的意義失真時,可以采用意譯法,常見于特定時間、特定任務及新詞匯的翻譯。如“紅色中國”沒有直譯成“redChina”,因為“紅色”并不指顏色,而是象征革命和進步,特指中國接受馬克思主義,進而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如果采取直譯,讀者會摸不著頭腦,不利于其對整個報道的理解,只能采用意譯,將其譯成“socialistChina”,點明“紅色”是革命之色,當時的中國是充滿著激情、向社會主義邁進的中國。

4結語

中國特色的文化負載詞是中國的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其翻譯有利于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和融合。功能目的論認為翻譯目的決定翻譯方法。譯者既要充分表達原文作者的意圖,又要與譯文讀者的期盼相吻合。像新聞報道一樣,新聞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也需用詞新穎、準確,采用音譯、直譯、意譯等各種法進行處理,吸引譯入語讀者的目光,從而最大限度提高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