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互聯網下新聞傳播的創新
時間:2022-02-06 03:15:07
導語:淺談互聯網下新聞傳播的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發展下,對新聞傳播模式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本文首先對新時期新聞傳播方式創新的動因進行了分析,然后針對性對移動互聯網條件下新聞傳播的創新路徑加以探討,希望對我國新聞媒體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新聞傳播;創新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發展形式下,傳統形式的新聞傳播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不論是在新聞內容方面、程序組織方面以及對新聞的表達形式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一方面來講,因為傳統形式下的新聞傳播方式和所傳播的內容不能有效的滿足移動互聯網的具體需求,造成了很多傳統形式下的新聞傳播媒體陸續開始實施體制變革;另一個方面,傳統形式下的新聞傳播方式在當前的互聯網環境當中的發展狀況堪憂,逐漸開始實施多樣化的運行和管理。
當前,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群眾在日常生活當中對微信、微博等常見的社交軟件的使用非常廣泛,在社交圈當中基本上每個人或者是每個團體時刻都在生產新聞。所以說,推送新聞已經不再是傳統形式下新聞傳播的專權,對各種新聞的生產和傳播已經成為了群眾普遍參與的一種社交形式。以微信的使用為例,用戶可以通過開設微信公眾號的形式,通過微信公眾賬號對新聞的編輯和而產生新聞信息。個體用戶還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來分享或者是轉發相關的新聞信息,有效的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和信息的互動。
二、新時期新聞傳播方式創新的動因
(一)信息量巨大。當前人們大部分是通過社交媒體軟件來對新聞內容加以接收,這些不同類型的新聞都來自于互聯網當中,新聞信息量非常龐大,人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來對這些新聞內容進行閱覽,并且使用的人數日益上升。(二)保證新聞的時效性。新聞的社交化的傳播受眾較多,當前人們日常生活中基本都離不開互聯網這一個大的社交圈,經過這一個大型的社交平臺,從新聞的產生、傳播和最終的閱讀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通過各種社交網絡平臺可以為用戶提供出實時性的新聞消息,比如在我們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等途徑上,會第一時間閱覽到實時性新聞內容[1]。(三)具有開放性。在移動互聯網當中,社交環境變得更加的公正和開放。來自于不同地區的網民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大環境,實現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實時性的新聞資訊。這種通過移動互聯網所構建的社交圈具有一定虛擬性,但同時也表現出了比較強的開放性。基于用戶自身的信息可以分享給網絡中其他的用戶,大家可以在網絡空間當中實現自由性的新聞信息交流。
三、移動互聯網條件下新聞傳播的創新路徑
(一)拓寬網絡媒體新聞渠道。基于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大環境下,其中很多的新聞聚集性平臺正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這種狀況對拓寬網絡媒體新聞的渠道起到了重要的意義。一部分的媒體技術單位對網絡媒體新聞行業渠道不斷的實施拓展,并且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績。在移動聚集平臺的使用過程當中,通常會忽視傳統形式下的新聞平臺的品牌。但是這些方面的原因并不會對新聞聚集平臺的發展和傳播產生影響,反而越來越受到重視。(二)創新新聞產品。傳統形式下新聞傳播的重點,主要考慮的是新聞內容是否更加新穎和吸引閱讀者的眼球。新聞產品的制作主要依賴與記者的采訪以及后期的編輯。當前,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這種傳統形式的新聞產品已經慢慢被互聯網新聞產品所替代,其中新聞信息傳播技術與新聞聚集平臺在其中占據著更加重要的地位。對新聞產品的有效創新有效推動了新聞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了新聞內容更加快速和準確的傳播,為人們帶來更加實時性的新聞產品。(三)從移動互聯網角度細化編輯部的工作。在新聞媒體的聚集平臺當中,對聚集平臺的有效應用使得各種不同類型的社交媒體軟件不斷的顯現,其中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具備不同的平臺使用入口以及新聞入口。可以將社交媒體與新聞聚集平臺實施有效的整合,建立起相對獨立的管理團隊,讓其所要的新聞信息具備比較高的準確性和高效性。對應的管理小組當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需要參與到相應的編輯和管理的工作內容當中,有效的發揮出本身專業上的優勢性[2]。(四)為移動客戶端制定專屬新聞內容。為移動客戶端制定專屬性新聞內容是社交媒體中新聞傳播的重點內容。一方面來講,需要針對性的建立起專業的維護移動用戶端的部門;另一個方面,需要依照移動客戶端的具體需求,為其制定出專屬性的新聞信息,并不是將傳統形式的新聞內容之間復制到移動客戶端當中。
四、結束語
通過文本對移動互聯網條件下新聞傳播的創新工作分析和研究,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傳統形式下的新聞傳播方式和所傳播的內容不能有效的滿足移動互聯網的具體需求,造成了很多傳統形式下的新聞傳播媒體陸續開始實施體制變革,通過對新形式下的互聯網環境下新聞傳播途徑的優化創新,實現了新聞媒體工作達到一個全新高度。
參考文獻:
[1]葉曉濱.移動互聯網條件下新聞傳播的創新求變[J]新聞知識,2017,10(01):183-201.
[2]鄧建國.時空征服和感知重組——虛擬現實新聞的技術源起及倫理風險[J]新聞記者,2016,14(05):69-85.
作者:孫蕾 單位: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 上一篇:自媒體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沖擊及影響
- 下一篇:微信公眾號在新聞傳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