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面部疤痕畸形修復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9 05:38:00
導語:頭面部疤痕畸形修復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皮膚軟組織擴張器在頭面部疤痕畸形修復中的應用。方法:應用皮膚軟組織擴張器治療87例頭面部瘢痕患者。結果:本組87例患者中切口感染6例,血腫3例,經對癥處理后痊愈。術后隨訪1年,效果滿意,皮膚顏色與正常膚色一致。結論:皮膚軟組織擴張器是治療頭面部瘢痕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皮膚軟組織擴張器;頭面部疤痕畸形
自2002~2007年,我科應用皮膚軟組織擴張器治療頭面部瘢痕87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頭面瘢痕畸形患者87例,男56例,女31例。年齡15~57歲。埋置擴張器共98個,其中頭部53個,面部35個。
1.2手術方法:皮膚擴張器(上海悟善實業有限公司提供),擴張器的大小形狀根據擬修復部位及可供擴張部位大小形態選擇,術前向擴張器內注入10~20ml生理鹽水,檢查是否滲漏。在擬切除瘢痕旁的正常皮膚上設計切口,并按照擴張器的大小分離腔隙,頭部置于帽狀腱膜的深層,面部置于皮下層,注射壺外置或埋置于皮下。待切口愈合拆線后開始注水擴張,每次注水量約為預計擴張量的10%,具體注入量是在保證擴張皮膚毛細血管充盈良好的情況下所能夠注入最大量。間隔2~3d。當皮膚軟組織通過充分的擴張,達到預期目的,即可取出擴張器,由擴張后皮膚軟組織形成的皮瓣,采取滑行、推進、旋轉、易位等方法將受區和供區兩個部位進行修復。
2結果
本組87例患者,其中切口感染6例,血腫3例,經對癥處理后痊愈。術后隨訪1年,效果滿意,皮膚顏色與正常膚色一致。
3討論
頭面部因燒傷、外傷及其他病變所導致的瘢痕畸形,因部位暴露,修復時患者要求較高。小面積者可采用一次切除或分次切除的方法,大面積者主要以植皮和皮瓣移植為主。但后兩種方法存在供區副損傷,皮片色素沉著,皮瓣臃腫,顏色與受區邊緣不協調等不足。皮膚軟組織擴張器的應用,使病變周邊的正常皮膚得到充分利用,術后皮膚的顏色、質地、厚度與周圍正常皮膚更接近,同時又不引起供區的副損傷,因此易被患者接受[1]。頭部擴張器主要埋置于額顳區,通過擴張鄰近的正常皮膚,達到修復的目的。面部主要埋置于面頰區,擴張正常皮膚達到修復的目的。擴張的皮瓣一般采用平行推進法,此方法的特點是:切口小,外觀是一條橫線;操作簡單,對組織的破壞小。
擴張皮瓣轉移修復病變時常出現血供危象[2、3]。皮瓣的遠端腫脹/青紫,可能與靜脈回流不暢有關,發生原因可能是擴張器取出后,局部壓力驟減,動脈血的供給大于靜脈血的回流;術中去除擴張皮瓣的纖維包囊,破壞了毛細血管網;皮瓣蒂部的旋轉/折疊等因素。所以術中可以進行皮瓣按摩,使淤血溢出,術后適當加壓包扎是防止皮瓣淤血壞死的重要措施。有條件可通過高壓氧治療,提高血氧濃度,提高皮瓣成活幾率[1]。
皮膚組織擴張術可出現感染、器囊外露及擴張器滲漏、血腫等并發癥[4]。本組發生擴張器外露感染6例,可能與注射壺埋置在瘢痕內,術后加壓包扎時壓壞瘢痕,注射壺外露導致感染有關,通過及時處理后好轉;反復注水后注射壺都有不同程度的漏水,但影響不大。本組發生血腫3例,可能與止血不徹底、術后引流不暢有關。為了取得預期的臨床效果,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注意:(1)埋置擴張器的手術切口應在擴張區與瘢痕交界線上,以不影響以后頭皮瓣移位的血運;(2)擴張器一般頭部置于帽狀腱膜的深層,面部置于皮下層,分離區域稍大于擴張器的面積;(3)向擴張器注入生理鹽水時,要遵循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同時注入生理鹽水的量要適度,以免局部組織發生血運障礙;(4)術后適當加壓包扎,盡快拔除膠管引流,減少感染機會;(5)患者會因頭重感、活動時水響而不敢活動,2~3個擴張器注水后睡覺困難等,因此,要加強術后護理;(6)合理設計頭皮瓣,根據缺損區大小及形狀,選用推進或旋轉方式進行修復,充分利用擴張后的皮膚。
參考文獻:
[1]楊奕,張瑩瑩,王軍,等.皮膚軟組織擴張器在頭頸瘢痕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6,17(1):30.
[2]安一峰,王小民,趙國麗.皮膚擴張術修復頜面部瘢痕67例[J].中國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5,16(1):25.
[3]楊建申,劉艷紅,王和平.皮膚擴張修復面頰部軟組織畸形[J].實用醫藥雜志,1999,16(6):335.
[4]廖明德,陳石海,殷國前,等.2~3個皮膚軟組織擴張器聯合使用治療大面積瘢痕性禿發[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24(5):794.
- 上一篇:村級黨組織建設的思考
- 下一篇:國土資源局政法綜治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