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27 10:47:00

導語:惡性腫瘤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惡性腫瘤分析論文

【摘要】對26例下咽癌患者行保留喉功能切除術,術后發生咽瘺1例、誤咽2例、切口淺表性感染2例,經對癥治療和護理,均治愈出院,提出加強術后切口與肺部感染、切口出血、誤咽等并發癥的護理,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下咽腫瘤外科手術并發癥護理

下咽部原發的惡性腫瘤較少見,僅占全身惡性腫瘤的0.15%~0.24%,占頭頸部惡性腫瘤的2%[1]。手術治療是下咽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保留喉功能和不保留喉功能兩種方式。目前國內外大部分學者主張盡可能保留喉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術后常發生切口和肺部感染、切口出血、誤咽、咽瘺等并發癥,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術后并發癥的護理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對26例下咽癌患者施行保留喉功能切除術,經精心治療和護理,均治愈出院。并發癥的護理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齡47~79歲,平均63.0歲。臨床分期按1992年UICC分類方法:T1N0M04例,T1N1M017例,T3N2M05例。病理檢查為鱗狀細胞癌。均在全麻下行下咽癌保留喉功能切除術,術后發生咽瘺1例,誤咽2例,切口淺表性感染2例,給予對癥處理,均治愈。本組26例患者全部恢復經口進食和語言功能。1例咽瘺患者經過2周換藥后痊愈,于術后28d出院。其余25例患者于術后14~18d出院。

2并發癥的護理

2.1切口與肺部感染切口與肺部感染是下咽癌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約占總并發癥的50%。其中肺部感染多見,約占40%,切口感染約占10%[2],患者常表現為發熱、咳嗽,切口周圍有紅、腫、痛、波動感,胸部X線攝片可見肺紋理增粗。護理措施:①嚴格無菌操作,吸痰管一用一換,一根吸痰管遵循“先管腔后口腔”的原則,吸痰管外的玻璃接頭,每次吸痰后浸泡在1∶5000苯扎溴胺溶液中,以保持無菌。術后取半臥位,增加肺活量,有利咳痰。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術后24h即可下床活動,對不能下床活動患者,每2小時翻身、叩背1次,定時向套管內滴化痰藥,并予以霧化吸入。②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及時更換并注意觀察敷料的顏色,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根據藥敏試驗結果使用有效抗生素。本組病例頸部切口淺表性感染2例,經換藥、抗生素治療治愈。

2.2切口出血術后切口出血多因術中止血不當、結扎線滑脫;劇烈咳嗽,使已止血的出血點再出血;創口感染、血管壁糜爛;選用套管不合適,損傷氣管前壁及血管造成[2]。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脈搏、心率,1次/h。密切觀察切口滲血及負壓引流情況。保持引流管通暢,活動時不要過度伸展及轉動頸部,避免引流管脫出、受壓及扭曲;全麻清醒后取半臥位,以利于引流。負壓引流袋每日更換1次,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和性質,如有切口活動性出血或引流不暢等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必要時可用吸引器行間斷吸引,24h引流量少于10ml,可考慮拔除引流管。換藥時囑患者避免劇烈咳嗽,以免損傷血管引起切口出血。按醫囑準確及時使用有效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性出血。本組未發生切口出血。

2.3誤咽喉部分切除保留了喉功能,但破壞了喉體生理功能的完整性,使喉的括約肌保護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進食會發生不同程度誤咽。本組發生誤咽2例,其中1例因嚴重誤咽致吸入性肺炎。護理措施:延遲拔鼻飼管時間至術后3周左右,待呼吸功能恢復后再拔管;及時吸出嗆入氣管內食物和分泌物,囑患者勿過早經口進食,避免因嚴重嗆咳引起切口裂開而加重誤咽;訓練吞咽功能,指導患者進食半流質半糊狀食物。根據手術部位確定進食體位,如右半喉切除術后患者取左側臥位進食,左半喉切除取右側臥位,以減少誤咽;同時鼓勵患者大膽吞咽,增強其經口進食信心,待進食無嗆咳或嗆咳減少再拔鼻飼管。本組1例因嚴重誤咽延遲拔管,另1例于術后14d拔鼻飼管,并順利經口進食。轉貼

2.4咽瘺咽瘺常見原因有術前放療失敗者頸部組織再生能力差;術中下咽黏膜、頸前帶狀肌切除過多;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引起切口感染、切口裂開使咽腔與頸部皮膚相通[3];氣管切開是喉手術必須實施的治療手段,也是術后感染,發生咽瘺的直接誘因[4];術后氣管分泌物、唾液過多污染切口引起感染,最終也可導致咽瘺。注意觀察患者頸部切口有無疼痛逐漸加重;進食時有無劇烈嗆咳、切口紅腫、敷料滲液增多、唾液漏出等。護理措施:及時吸引口腔、咽腔、瘺口潴留物,各部位分別使用吸引管,避免感染。定時更換頸部敷料,保持清潔、干燥。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和高維生素的營養液,以促進瘺口愈合。較復雜難愈合的咽瘺常須行帶蒂肌皮瓣修復。本組咽瘺1例,經禁食、靜脈滴注人血清蛋白(10g/次,1次/2d,共30g)、切口換藥、應用有效抗生素和抑制唾液分泌藥物,調整患者的全身情況,2周后治愈出院。

【參考文獻】

[1]潘賢.新編藥物實用全書[M].北京:中華醫學出版社,1998:720890.

[2]朱雪麗.喉癌病人術后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9B):43.

[3]高蘭英,越超英,鄭軍,等.全喉切除發音重建相關因素分析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9):534537.

[4]賈俊卿.喉切除黏膜管成形發聲功能重建術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0,15(6):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