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物品價格鑒證分析
時間:2022-01-03 04:02:58
導語:規范物品價格鑒證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價格鑒證涉及國家機關、鑒定機構和人員,鑒定對象標的物在名稱、種類、規格和數量等方面差異大,同時處于不同的目的,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和仲裁等案件,不僅與市場經濟密不可分,也與司法公正聯系密切,因此,必須要在國家法律框架下遵循市場原則,保證物品價格鑒證結果的公平可信。但由于目前我國價格鑒證在人才隊伍、法律環境、社會認知廣泛性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給物品價格鑒證工作的順利執行造成不可忽視的阻力,因此,只有不斷從當前物品價格鑒證工作中存在的現存問題出發,持續規范和完善物品價格鑒證工作,才能夠發揮其重要的社會、經濟和法律功能。
一、當前物品價格鑒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效力層次低。我國目前法律法規主要以《價格法》為核心,輔以價格評估管理辦法、價格鑒證行為規范及價格認定依據規則等為主要依據,并通過不斷發展制定各項物品和服務實施細則,從而形成一套價格鑒證執行依據。但由于目前商品和服務的不斷豐富及形式的創新,對物品價格鑒證的標的物越來越細化,具體實施細則落后于價格鑒證實務工作,導致缺乏參考標準,阻礙物品價格鑒證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由于物品價格鑒證多由國家機關委托鑒證機構執行,被鑒證方通常處于被動地位,在物品價格鑒證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時,被鑒證方尋求法律援助的途徑和依據較少,造成雙方地位不對等,對物品價格鑒證工作中國家機關、社會中介部門的聲譽有所影響。2.價格鑒證社會公眾認知度低。物品價格鑒證因為其實際用途、執行主體的特殊性,受社會關注度較低,在司法案件中涉及物品鑒證工作時,社會公眾對物品鑒證工作的認知程度不高,很少將關注點轉移到物品鑒證工作的真實可靠性上,對其背后執行程序、鑒證方法和后續影響了解不深,因此無法發揮公眾監督的權力。同時傳統的上傳下達的溝通方式以及對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數據庫的應用局限性導致物品價格鑒證工作落后于時展,公眾對物品價格鑒證工作程序的執行過程不了解,無法找到監督著力點,同時出于保護國家或商業機密,一些估價信息難以公開,也易形成社會公眾對物品價格鑒證監督的弱化。3.物品價格鑒證專業人才匱乏。物品價格鑒證工作被社會公眾認知和了解的程度有限,也限制了這一領域人才的聚集和培養。全國范圍鑒證人員性質不一,自收自支、全額撥款、參公管理等方式各異,鑒證機構定位不清,人員定性不明,阻礙了物品價格鑒證工作的順利開展,人才資源的短板不斷制約工作效率和效果,造成對市場發展和司法執行的阻力,同時,工作待遇差異大,影響工作積極性。隨著物品價格鑒證工作需求與日俱增,對物品價格鑒證領域人才的需求就越來越大,我國各級物價局中精英鑒定人才屈指可數,取得國家資質證書的人才少之又少,尤其在物品價格鑒證涉及領域廣、情況復雜的背景下,鑒證人員的知識廣度和專業性難以有效滿足行業內在發展的需要。4.鑒定標準和結果呈現形式缺乏規范性。物品價格鑒證必須具有科學合理的執行標準和規范才能保證結果的可信度。首先在法律法規的執行標準上落后于實際工作的發展會造成鑒證工作的不規范,同時,在各種案件中物品價格鑒證依據的具體條款千差萬別,對各鑒證機構的辨別和判斷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對鑒定權力、鑒定范圍及鑒定程序上要形成專業判斷。其次,在鑒定文書上缺乏完整的價格計算和表述過程,對計算公式、重置成本、貶值因素及成新率等重要因素缺乏詳細說明,導致鑒定結果可信度降低,鑒定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未進行現場說明和解釋,存在將價格鑒證工作過度簡化的現象。此外,不同的價格鑒證部門的不一致鑒證結論導致價格選擇的困難,對同一物品,不同級別的鑒定部門均會做出鑒定結論,但對如何選擇還缺乏明確的依據,影響了鑒證工作的公正性。
二、規范物品價格鑒證工作的措施
1.健全法律法規,保證行政司法和市場秩序的公平性。規范物品價格鑒證工作,首先應從全局入手,通過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尤其是實際價格鑒證執行工作的實施細則,確保價格鑒證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提高價格鑒證工作的認可度。在制定過程中,應該號召價格鑒證工作經驗豐富、專業知識精通同時又涉獵領域廣泛的執業人員參與,結合實際工作的特殊性,在法律框架中促進標準與執行的融合度;強化合法鑒定意識,在我國價格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的領導下,推進價格鑒證工作的法制建設,同時豐富地方立法機關出臺的法律文件和政府規范性文件,妥善調節價格矛盾,處理價格糾紛。2.擴大宣傳范圍,落實公眾對物品價格鑒證的監督權。基層價格鑒證執行主體應該積極承擔價格鑒證工作的宣傳責任,在具體案件中,說明價格鑒證工作的執行情況;同時,結合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積極開展研討會、協商會,定期培訓提高對相關執行標準的認識和辨別能力。通過建立價格鑒證信息公開平臺,在保護國家和商業秘密的前提下,公開價格鑒證執行程序、進度和結果,通過擴大社會監督提高價格鑒證的公平性。此外,在法律法規賦予的權利范圍內,各執行部門應充分運用自身職能,針對社會中介部門進行有序監督和調查,避免出現鑒證工作獨占或壟斷現象,確保價格鑒證機構的合法性,同時對價格鑒證機構的資質進行定期考核,對特殊案件特殊物品考慮其是否具有相應的價格鑒證資質。3.培養鑒證人才,提高物品價格鑒證人員的專業性。價格鑒證工作最終落實到鑒證人員身上,因此必須確保人員專業能力和素質能夠符合要求。對此,我國價格鑒證部門應該做好人才儲備和培養工作。首先,定期培訓組織學習相關鑒證專業知識,提高鑒證人員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結合薪酬激勵等鼓勵鑒證人員取得更高的專業職稱,統一基本薪酬標準,提高鑒證人員的專業能力;其次,擴大鑒證人員的涉獵領域、豐富鑒證經驗,通過組織專業交流,確保鑒證人員能夠快速有效掌握市場判斷和鑒證的能力,提高對市場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水平;最后,提高鑒證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價格鑒證關系到司法公正和相關國家機關的權威性,必須要堅持公平、公正和不偏不倚的工作作風,清廉自律,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價格鑒證。4.規范鑒定標準,統一物品價格鑒證結果的表現形式。我國價格鑒證應在法律法規的指引下,逐漸統一鑒證結果的表現形式,對存在不一致的結論時考慮依據資質等級或加權平均的方法來確定最終價格。對價格鑒證文書必須從內容到形式上給予統一標準,重點增加被鑒證物品的基本情況、鑒定過程說明和鑒定結論的專業分析和判斷依據,提高鑒定的透明度。同時,將價格計算公式等重要價格鑒證過程及重置成本等重要市場信息進行全面有序的反應,從而提高價格鑒證的公正性。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價格鑒證涉及的物品范圍越來越廣,除了一些價值高昂的特殊物品,甚至還出現了虛擬物品,在價格鑒證工作難度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我國價格鑒證相關工作機構和人員必須與時俱進,通過法律法規的強制引導,明確相關機構的職責;通過不斷宣傳,強化社會公眾和法律監督的效力;并結合市場發展和專業領域的變化,提高鑒證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素養,不斷規范價格鑒證行為,提高價格鑒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參考文獻:
[1]葛海娟.涉案物品價格鑒證的實踐與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4).
[2]李彥林.淺析涉案物品價格鑒證人員的法律責任[J].商,2014,(49).
作者:戚海娟 單位:江蘇省響水縣價格認定中心
- 上一篇:“脫實向虛”風險防范與資產泡沫
- 下一篇:商業銀行業務監管困境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