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菰的化學成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2 06:04:00

導語:蛇菰的化學成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蛇菰的化學成分研究論文

【摘要】綜述了近年來蛇菰化學成分研究進展以及其抗炎、抗腫瘤、保肝等藥理活性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蛇菰化學成分藥理活性

蛇菰科為雙子葉多年生寄生肉質草本植物。全株供藥用,具有補肝益腎,止血生肌,調經活血,清熱醒酒之功效[1]。又為民間補藥,可作行氣止痛劑,治痔瘡[2]、虛勞出血和腰痛等癥[3]。據最近有關部門研究,本種對肝炎[2]的療效頗為顯著[3]。隨著蛇菰應用范圍的擴大,它將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它還具有何種功效成為新的研究熱點。為了探索蛇菰的化學成分形成的內在機制,指導不同地區的蛇菰開發不同的藥用價值,本文對近20年來有關蛇菰的化學成分及其藥理活性的研究進行綜述。

1蛇菰科植物

蛇菰科有18個屬,全世界約120種,分布于全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只有2屬,約20種,產自中國臺灣、香港、廣東、福建、江西、湖北、四川、西藏、貴州、云南等地[4,5]。其在我國的主要分布情況見表1。我國是把蛇菰入藥最早的一個國家,歷代本草也有記述,《本草綱目》有較詳細記載,書中第28卷菜部稱蛇菰為“葛花菜”和“葛乳”,并詳細指出,“諸名山皆有之,惟太和山采取,云乃葛之精華也”,又稱“秋霜浮空”如芝菌涌生地、其色赤脆、蓋罩類也[3,6]。目前出現最多的俗稱為“鹿仙草”。其原植物的形態特征在《中國植物志》等文獻中有詳細描述。

2菰的化學成分的研究

蛇菰的化學成分的研究從20世紀50年代就已有報道[8],先后從蛇菰屬提取、分離、鑒定了近六十多種化學成分,其中重要并已經證實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有:三萜類,苯丙素類[8],甾醇類,鞣質類,黃酮[9]類及其苷等。本文重點對其主要成分的積累規律的研究進行綜述。表1蛇菰屬植物在我國的主要分布情況(略)

2.1三萜類已知三萜化合物只有五環三萜類,其中齊墩果烷型[9~11]有:

烏蘇烷型[10]有:羽扇豆烷型[9~14]有:

2.2苯丙素及其苷類苯丙酸[9,12]類:

木脂素[9,15]類:

2.3甾醇[12]及其苷類[9]:

2.4鞣質及其苷自然界中咖啡酰鞣質丹寧發現的很少,而在日本蛇菰中它卻是主要成分。蛇菰的鞣質類糖苷物中存在天然物中第一種四取代的葡萄糖苷,在化學分類學上有重要意義[16]。

日本蛇菰的跟蹤報道中表明其中含大量六羥基二苯甲酰基(HHDP)苷及脫去一個水的HHDP——四羥基二苯駢呋喃二甲酰基苷[15]。

其它還有大量的是在葡萄糖苷1,2,3,4及6位上接咖啡酰(Caffeoyl)[8],棕櫚酰(Galloyl)等[16]。如:

2.5黃酮及其苷類二氫查爾酮類:TakashiTanaka等[15]對日本海桐蛇菰中分離出來的物質加入麥芽糖中,用α-葡萄糖苷酶使麥芽糖水解,測得蛇菰中一種物質3“-棕櫚酰-4”,6-HHDP酯的二氫查爾酮葡萄糖苷,對α-葡萄糖苷酶的水解作用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

二氫黃酮[15]類:

3蛇菰的藥理活性及臨床應用情況

3.1藥理活性

3.1.1抗哮喘活性V.Podimuang等[17]證明coniferin有抗哮喘活性。

3.1.2抗炎鎮痛活性平井裕子等[18]對從B.japonica分離出的化合物(-)-pinoresinol-β-D-glucoside(1),coniferin(2)和caffeicacidβ-O-glucosylester(3)進行了抗炎研究,結果發現該3種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

阮漢利等[19,20]采用小鼠熱板法和醋酸扭體法觀察筒鞘蛇菰的鎮痛作用,結果發現:筒鞘蛇菰甲醇提取物能顯著提高小鼠熱刺激的痛閾水平;對小鼠二甲苯致炎性耳廓水腫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3.1.3抗腫瘤活性白樹勛[21]研究了鹿仙草B.laxiflora氯仿提取物的抗小鼠實體型肝腫瘤H22活性,結果表明其對肝癌有一定的療效。

3.1.4保肝活性C.NLin等[22]對包括蛇菰素A和B在內的抗肝炎損傷藥物進行了研究,表明蛇菰素B低劑量(10mg/kg)組即有較高的活性[GOT(9.2±2.3)%,GPT(6.9±2.4)%,P<0.05],而蛇菰素A高劑量組菰素具有較強的保肝活性。

3.1.5解酒毒作用戎聚全等[23]采用毒理和生化方法檢測蛇菰的安全性及其解酒毒后小白鼠的死亡率和血中乙醇濃度的變化,觀察蛇菰對修復酒精性肝損害的病理變化。研究發現蛇菰具有解酒毒作用。

3.2臨床應用蛇菰屬植物在民間得到廣泛應用,拉祜族[24]民間傳統用于治療神經官能癥、陽痿[25]、慢性肝炎、外傷出血、消化道出血,月經過多,遺精,帶下等癥[26]。還有一種蛇菰科植物寬萼蛇菰(Balanophoralatisepala)是生長在泰國北部和東北部地區的一種寄生植物,傳統醫療用于治療哮喘[27]。

據本屬植物有關資料報道,如:疏花蛇菰、思茅蛇菰、隱軸蛇菰及杯莖蛇菰均含有多糖、黃酮、蒽醌及強心苷等類成分,臨床試用于肝炎和肝硬化有一定療效[9]。

酒精中毒是我國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公共問題之一。而蛇菰是民間應用較廣的與清熱解毒的中草藥,廣西瑤族和黔南布依族民間有飯酒前服用蛇菰解酒的習俗。蛇菰的解酒毒作用已經得到證實。臨床實踐證實,長期過量飲酒,可引起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或肝硬變,在誘發肝癌中可起到輔助致癌作用[23]。

4結語

國內外學者在蛇菰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等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為蛇菰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奠定了基礎。但目前仍存在許多理論上和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方面,不同地區蛇菰的結構和化學成分存在較大,這就需要多學科交叉對蛇菰開展研究,進一步探索影響蛇菰藥材質量的內在因素。在充分認識蛇菰的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蛇菰生長發育過程與有效成分積累之間的關系和機制,探討蛇菰有效成分積累特點與植物結構、生長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指導鑒別蛇菰的生物學歸類。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的蛇菰大多野生于西南省份,人工選育尚未開始,這就需要對我國蛇菰種質資源進行系統的多水平的認識和評價,從而為蛇菰品種的選育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鄧澤,倉漢德,張紹云.復方鹿仙草糖漿的研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03,65:361.

[2]張紹云,宋昆生,王海春,等.拉祜族藥“密都那此”的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1999,39:220.

[3]張紹云.蛇菰屬的藥用植物資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1998,31:27.

[4]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250.

[5]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種子植物資源基礎數據庫[DB/OL]1997-2004:15.

[6]張紹云,宋昆生.蛇菰屬的藥用植物資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1998,5(4):29.

[7]邢福武,李澤賢.中國蛇菰屬(蛇菰科)植物的修訂[J].植物研究.1992,12(4):379.

[8]龔蘇曉.鹿仙草中的咖啡酰、香豆酰、棓酰和六羥基二苯甲酰葡萄糖[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2002,24(5):309.

[9]滕榮偉,王德祖,楊崇仁.蛇菰的化學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2000,22(2):225.

[10]夏新中,韓宏星,屠鵬飛.筒鞘蛇菰的三萜及甾醇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1,32(1):7.

[11]劉錫葵,李忠榮,邱明華,等.印度蛇菰的三萜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98,20(3):369.

[12]沈小玲,胡英杰,沈月毛,等.筒鞘蛇菰的化學成分(I)[J].中草藥,1996,27(5):259.

[13]戴忠,王鋼力,王峰,等.思茅蛇菰的化學成分研究(I)[J].中草藥,2005,36(6):830.

[14]戴忠,王鋼力,劉燕,等.思茅蛇菰的化學成分研究(Ⅱ)[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4):1131.

[15]Zhi-HongJIANG,TalcashiTANAKA,HiromiIwaTa,SaoriSAKAMOTO,YolcoHIROSE,andIsaoKOUEllagitanninsandLignanGlycosidesfromBalanophorajaponica(Balanophoraceae)[J].Chem.Pharma.Bull.2005,53(3):339.

[16]Zhi-HongJIANG,YolcoHIROSE,HiromiIwaTa,SaoriSAKAMOTO,TalcashiTANAKA,andIsaoKouCaffeoyl,Coumaroyl,Galloyl,andHexahydroxydiphenoylGlucosesfromBalanophorajaponica[J].Chem.Pharma.Bull,2001,49(7):887.

[17]V.Podimuang,S.Mongkolsuk,K.Yoshihira.ConstituentsofThreeThaiMedicinalPlants:Ardisiapolycephala(Myrsinaceae),Rhabdialycioides(Boraginaceae),andBalanophorapolyandra(Balanophoraceae)[J].Chem.pharm.Bull.,1971,19(1):207.

[18]Y.Hirai,H.Takase,H.Kobayashi,etal.ScreeningTestforAnti-inflammatoryCr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