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時間:2022-08-03 11:47:09
導語: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對藥學人才的需求也趨于多元,藥學人才培養也從傳統的、單一的提供“藥學產品”向與提供“藥學服務”并行的雙向模式轉化。醫學院校藥學教育存在于醫學教育背景之下,具有承擔藥學人才轉型責任的天然優勢。文章分析了近3年醫學院校藥學教育招生規模、專業組成和課程設置情況,提出了適應醫學院校教育背景的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從藥學專業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習過程幾方面進行優化,從而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藥學高級人才。
【關鍵詞】:醫學院校;教育背景;藥學專業;課程體系;藥學服務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對藥學產品需求的不斷增長,對藥學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開展藥學高等教育的院校逐漸增多。截止2016年底,全國設置藥學相關專業的普通本科院校458所,比2012年增加了87所,其中醫藥類院校103所,占總數的22.5%,包括醫學院校(醫科大學、醫學院)、中醫學院校(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藥科大學和獨立學院4種類型[1]。藥學相關活動是為醫學服務的,其最終目的是獲取應用于臨床的合格藥品,因此,我國醫學院校一直是發展藥學高等教育的主要陣地[2]。醫學院校的藥學教育是以醫學教育為主背景的教育活動,不同于中醫藥大學、藥科大學、化工大學、理工大學、綜合型大學等其他類型院校。現代的藥學人才培養正在從傳統的、單一的提供“藥學產品”向與提供“藥學服務”并行的雙向模式轉化。藥學服務是藥學實踐與醫學知識相結合的產物,發揮“藥學服務”人才培養職能對醫學院校藥學教育來說具有天然優勢,且責無旁貸。課程體系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石[3],是大學教育的生命線。課程內容決定了大學教育的質量,并影響人才培養的規格。2017年7月10日,劉延東副總理在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質量作為醫學教育的生命線,突出醫教協同,辦好醫學院和綜合性大學醫學院(部),實現臨床、預防、藥學、護理等學科有機融合,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有機融合,構建成熟、完整的教學體系[4]。醫科大學的藥學教育課程體系,是從醫學教育衍生而來,因此,形成與醫學教育相融合的藥學教育課程體系,培養提供“藥學產品”與“藥學服務”并行的雙向藥學人才,是醫藥院校藥學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1醫學院校藥學教育情況分析
為了適應社會對藥學高等人才的需求,醫學院校承擔了大規模的藥學高等教育任務。依據我國高等學校本科生招生計劃,近3年來,我國獨立建制的地方醫學院校除北京協和醫學院外,其他46所院校全部招收藥學及相關專業本科生,3年共招收34824人,其中2017—2019年分別招收11005人、11625人、12194人,年增長率分別為5.6%(2018年)與4.9%(2019年)。1.1招生規模。2019年招收藥學及相關專業本科生的46所醫學院校(醫科大學26所、醫學院20所)分布于我國25個省級行政區,其中1所為211工程院校與“雙一流”建設高校(天津醫科大學),其余45所為普通醫學院校。與2018年相比,招生人數增加的學校有14所,人數持平的有23所(增減5%以內),人數減少的有9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招生人數和院校數量如圖1所示。在招生人數方面,山東省近3年的招生人數在全國首屈一指,占總人數的12.0%以上,且招生人數和招生占比逐年提高。山東省、安徽省和廣東省每年的招生人數都在1000人以上,幾乎占全國總招生人數的三分之一,為第一梯隊;四川、貴州、福建、廣西、黑龍江、山西、遼寧等7個地區為第二梯隊,招生人數超過500人,占招生總人數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一人數分布于另外15個地區,為第三梯隊,招生人數在100~400人。與2018年相比,2019年濟寧醫學院招生人數增加最多(134人),溫州醫科大學增加幅度最大(32.0%),內蒙古醫科大學人數減少最多。在院校數量方面,近3年,全國開設藥學本科教育的醫學院校一直為46所,雖然有的醫學院更名為醫科大學,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招生院校沒有發生改變,院校數量也沒有增加和減少的情況。山東省和遼寧省的招生院校最多(4所),安徽、廣東、四川和黑龍江則各有3所院校,貴州等7個地區招生院校各為2所,其余12個地區院校數量各為1所。1.2專業組成。2017—2019年,開展藥學本科教育的醫學院校,共開設藥學、臨床藥學、中藥學等12個專業,各專業招生情況如表1所示。3年來既沒有新的藥學專業被批準,也沒有既有藥學專業被淘汰,不同專業的招生人數和院校數量處于動態變化之中。2019年,河北醫科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泰山醫學院)、濟寧醫學院3所學校各開設6個藥學專業,專業數最多。在招收藥學本科生的46所醫學院校中,除中國醫科大學和承德醫學院外,其余44所全部開設藥學專業,招生范圍最廣、招收人數最多,3年共招收16,524人,幾乎占招生總人數的一半(47.5%),其中2017年(50.3%)占比最高,2018年(46.7%)、2019年(45.5%)逐年略有遞減。2019年藥學專業招生人數超過200人的院校有5所,分別為皖南醫學院、西安醫學院、廣東醫科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由于藥學專業培養方式靈活、知識面寬泛、創新意識強、社會適應力好、就業范圍廣,被絕大多數院校所倚重。臨床藥學專業年招生人數超過2000人,與2017年相比,2019年招生人數增加605人,招生院校增加了11所,兩方面在所有專業中增加最多,沒有開設臨床藥學的院校只剩下12所。招生人數最多的院校為南京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新疆醫科大學和昆明醫科大學,同為120人。臨床藥學專業與醫學關系緊密,而醫學院校的醫學內涵深刻、醫學傳統悠遠、醫學資源雄厚,是臨床藥學的主要陣地。中藥學專業招生人數超過1600人,開設院校較多,招生人數、開設院校數量增長較快。藥物制劑、制藥工程、生物制藥3個專業具有一定的人數和院校規模。藥物分析專業雖然招收院校只有3個,但人數達到200余人。中藥制藥等5個專業則是不同院校根據本地區、學校特色開設,招生人數和院校數量普遍較少。1.3課程設置。藥學專業在醫學院校藥學教育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傳統的藥學專業以培養提供“藥學產品”人才為目的,主要從事藥物研究與開發、藥品生產與管理、質量控制與評價等工作。醫學院校藥學教育作為我國藥學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亦步亦趨,這樣培養的學生缺少個性和特長,同質化嚴重,難以在就業競爭中發揮優勢。在中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高校專業設置同質化已經成為影響高等教育持續發展的一個較為引人注目的消極現象[5]。現代藥學已發展到以患者為中心,改善患者生命質量的藥學服務階段[6]。由于我國藥學服務人員整體數量缺口較大,而對口的臨床藥學專業人才數量有限,從事藥學服務人員多來自于藥學、藥理學、藥劑學等專業畢業后經培養后上崗。此類人員專業背景不同、知識結構欠妥、接受能力各異、臨床知識缺乏、服務意識不強,專業能力參差不齊,藥學服務質量有限。由于醫學院校的藥學教育是在醫學大背景下進行的教育活動,學生與醫學生具有較多交集,具有藥學服務所需的開設相關課程、利用醫學資源的便利條件。因此,培養既懂藥又懂醫、既掌握藥品知識又擅長于服務技能的藥學綜合型人才對于醫科大學的藥學專業至關重要。
2藥學課程體系建設
2019年10月,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指出要嚴格本科教育教學管理,全面提高課程建設質量。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比例結構,加強課程體系整體設計,提高課程建設規劃性、系統性[7]。為了適應現代藥學的發展,適應社會對全能型藥學人才的需求,醫學院校藥學教育要從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與畢業實習培養過程入手,建立適應其教育背景的藥學專業課程體系。2.1公共課與人文課并起的通識課。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大學的辦學思想,是對所有大學生的教育,是對自由與人文傳統的繼承,培養自由社會中健全的公民和健全的個人[8]。通識課是非專業性、非功利性、非職業性,不直接為職業做準備的課程,醫學院校通識課包括公共課和人文課兩部分。由于醫學院校的藥學教育是以醫學教育為基礎的,其公共課基本可以滿足藥學專業培養需求。醫學院校師生的人文素質是有別于其他類型院校最顯著的特征,關系到人的身心健康、患者的生命安危、社會的安定和諧。因此,加強人文教育是現代醫學藥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9]。開設藥學專業人文課教學,重視人文教育,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發揮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質,塑造人文品格,加強學生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愛,是未來藥學生從事藥學服務的必然需求。2.2化學與生物學并進的專業基礎課。我國的藥學教育主要遵從的是“化學-藥學-藥品”培養模式。依從傳統藥學教育模式,適應提供藥學產品的目的,開設以化學學科為主的專業基礎課無可厚非。然而,培養既懂醫又懂藥,能夠從事藥學服務的應用型、服務型人才是當今社會迫切的要求。對于醫學院校藥學專業,應該一定程度上轉變原培養模式為“生物學-藥學-服務”。醫學院校在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病理學、免疫學等生物學類課程方面具有雄厚的教學資源,醫學院校藥學專業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加深對生物學類醫學課程的掌握[10]。另外,臨床醫學導論、循證藥學、藥物經濟學等醫學、藥學密切聯系的學科在專業基礎課中也不可或缺。壓縮減少不實用的課程內容,重視生物學課程在藥學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調整化學類課程與生物學類課程的比重,優化專業基礎課課程結構,對于培養應用技能和服務意識兼備的藥學人才十分重要。2.3藥學與臨床藥學并重的專業課。我國藥學專業的專業課仍以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和藥理學為主。以四大藥學為專業課的藥學課程體系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藥學專業知識,忽略了藥學與臨床的結合,藥學生臨床創新思維難以明確建立,藥學服務活動難以有效開展。由于醫學院校藥學教育具有濃厚的醫學背景,在醫學院校藥學專業課設置時可開設一些有臨床藥學特色的課程,包括藥物動力學、藥物治療學、臨床藥學、臨床藥理學、藥事管理法規學等,這些課程能夠體現以藥學服務為主的藥學專業特色,強調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實踐機能。藥學與臨床藥學并重的專業課體系,既能夠傳承傳統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又能夠使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學相結合、藥物的臨床不良反應監測與用藥個體化相結合、藥物情報與合理用藥咨詢相結合,從而增強傳統藥學與臨床藥學的緊密結合性,適應藥學全程化服務的趨勢[11]。2.4藥品研究與臨床用藥并行的實習過程。藥學實習是藥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實踐階段,是藥學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藥學專業實習是包括醫院藥房實踐、藥學科學研究、生產企業實訓、藥學社會服務與畢業設計實習于一體的綜合過程。藥品研究和臨床用藥是醫學院校藥學學生的兩項職能,也應該是藥學專業畢業實習的兩個方向:由于藥學專業學制有限,難以同時達到兩方面的實習要求,因此,提出“前期趨同、后期分化”[12]的實習方式,即學生在完成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共同學習后,可根據專業興趣、升學意愿與就業意向選擇實習方向:對于選擇藥品研究方向的學生,可安排其進入學校教師實驗室、制藥企業、藥品檢驗與藥物研發部門;對于選擇臨床用藥方向的學生,醫學院校可充分利用附屬醫院的有利資源,讓醫院藥學部參與到學生藥學服務教育中去,從而提升藥學教育質量,塑造學生藥學服務素養,打造學生藥學服務能力。開展藥品研究與臨床用藥并行的畢業實習過程,即使學生今后從事學習、工作內容與畢業實習選擇相左,由于學生完成了課程學習,完成了除畢業實習的其他實習環節,因此也容易熟悉相關的知識,能夠勝任相關的工作。
3結束語
目前,在醫學院校中有97.9%的院校都開展了藥學教育,學校眾多、招生規模較大、專業組成穩定,藥學和臨床藥學專業備受青睞。隨著人們對健康要求的不斷提高,藥學人才需求也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藥學人才培養目的逐漸從傳統的以提供“藥學產品”向與提供“藥學服務”并重的方向延伸。為了適應社會對“藥學服務”的要求,醫學院校應當進行適應醫學院校教育背景的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從藥學專業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習過程進行優化。這樣,醫學院校的藥學教育才能發揮自身優勢、開闊專業視野、拓寬就業途徑、承擔社會責任,邁向健康發展的道路。
作者:孫玉琦 郭斌 劉俊鵬 代春美 單位:錦州醫科大學藥學院
- 上一篇:中藥學類專業在線教學思考
- 下一篇:簡述小學體育教學學生抗挫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