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1 04:44:00

導語:佩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佩蘭研究論文

【關鍵詞】佩蘭;品種;化學成分;藥理;臨床應用

佩蘭,性辛、平,入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和中、醒脾開胃、發表解暑之功效,是一種常用的化濕、解表中藥。其用藥歷史悠久藥用品種復雜。隨著對其藥用功效研究的深入,新的藥用機理和功效不斷發現。對于近來有關佩蘭的研究作一概述,將有利于佩蘭的進一步研究和臨床應用。

1佩蘭名考及其入藥品種

佩蘭之名,始見于《本草再新》。《札記》載:“佩悅蘭臣”。《楚辭》“紉秋蘭以為佩”。陸璣《詩疏》:“蕳,即蘭,香草也。……其莖葉似藥草澤蘭,但廣而長節,節中赤,高四、五尺。藏衣著書中辟白魚也。”李時珍曰:“《離騷》言其綠葉紫莖素枝,可紉可佩,可藉可膏可浴。”《中國藥學大辭典》載:“本品夏月佩之辟穢,氣香如蘭,故名。”其名的含義明顯是有動,名兩詞的疊加,佩,佩戴之意。《本草綱目》:“嫩時并可挪而佩之”;蘭,其為我國古代早期本草所稱之蘭草。《神農本草經》列蘭草于上品,其后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別名有蕳、永香、香水蘭、女蘭、香草、燕尾香、大澤蘭、省頭草、都梁香、孩兒菊、水香、雞骨香、針尾鳳等。馬志《開寶本草》對蘭草的論述,較為詳盡,“其葉有歧,俗呼燕尾香,時人煮水以浴,療風,故又名香水蘭。”其葉有歧,說明了葉有分裂的特征,燕尾指的是葉形,香是指氣味。參照《植物名實圖考》蘭草附圖,可以確定古代本草中記載的蘭草,其原植物為菊科的EitpatoriumfortuneiT-afcz,此植物現代通稱為佩蘭[1,2]。

《中國藥典》規定佩蘭正品為菊科佩蘭EupatoriumfortuneiTurcz.,但自古以來,其原植物來源比較混亂,和佩蘭經常相混淆的是同屬的澤蘭。《本草圖經》云:“蘭草葉似澤蘭,尖長有歧,花紅白色而香,生下濕地。”《本草綱目》云“蘭草,澤蘭一類二種也,俱生水旁下濕處,二月宿根生苗成叢,紫莖素枝,赤節綠葉,葉對節生,有細齒,但以莖圓節長,而葉光有歧者為蘭草;莖微方,節短而葉有毛者為澤蘭……”。李時珍所說的是唇形科植物地筍lycopslucidusTurcz.地筍最明顯的特征為莖四方柱形。

曾有報道,在同屬植物中尚有下列3種植物在不同地區亦同等入藥[1,2]。

華佩蘭EupatoriumchineseL.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四川及貴州等省區[1]。

輪葉佩蘭(別名:林澤蘭、野馬追)EupatoriumlindleyanumDC.分布幾遍全國各地。甘肅、山東、湖南及江蘇南部個別地區使用[1,2]。

大麻葉佩蘭EupatoriumcannabinumL.分布于浙江、河南、西藏等地。西藏作佩蘭入藥。

山東、江蘇個別地區曾誤以唇形科羅勒屬植物羅勒OcimumbasilicumL.(山東稱香佩蘭,江蘇蘇州稱省頭草)為佩蘭,應注意鑒別[3,4]。

因為它們均為同屬植物,商品破碎后難以鑒別。

2藥用功能

佩蘭,性味辛、平,入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和中、醒脾開胃、發表解暑之功效,用于濕阻中焦,脾經濕熱證,急性腸胃炎,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舌苔垢膩;暑濕表證,頭脹胸悶等癥[5~7]。

3主要產地

主要產于華南、華東、西南、中南及陜西、河北、山東、湖北等地。佩蘭喜溫暖濕潤氣候,高溫高濕生長較快,福建閩東,閩南地區氣候、土壤非常適合佩蘭的生長,有大量野生,并有較大面積的栽培。

4化學成分研究

關于佩蘭化學成分研究的較多,主要集中在揮發油上,佩蘭全草含揮發油0.5%~2.0%,佩蘭揮發油的主要成分包括對-聚傘花素、乙酸橙花酯、5-甲基麝香草醚、菖蒲烯酮、長葉烯、胡蘿卜烯、百里香酚甲醚,蓽澄茄油烯醇,十六酸,a-瓊脂呋喃,匙葉桉油烯醇,冰片烯、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露醇等。葉含香豆精、鄰-香豆酸、麝香草氫醌;葉及花中尚含蒲公英甾醇棕櫚酸酯、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蒲公英甾醇等;根中含蘭草素。全草中含有雙稠吡咯啶生物堿[7~10]。

由于佩蘭揮發油成分較復雜,不同產地也導致了佩蘭成分的明顯差異。崔兆杰等[8]利用GC-MS法對山東平邑及河南南陽產佩蘭揮發油進行成分分析,山東平邑產佩蘭共鑒定了38個成分,河南南陽產佩蘭共鑒定了39個成分,在2個產地所產佩蘭揮發油中,相同化合物共有10種,含量最高的組分均為石竹烯,其中含量較高的有蓽澄茄油烯醇,十六酸,a-瓊脂呋喃,匙葉桉油烯醇,β-紅沒藥烯。2種佩蘭揮發油在成分與含量上具有顯著差別,這可能與植物生長環境的不同有關,由于佩蘭產地的不同所致。在2種佩蘭揮發油中,倍半萜烯類組分及萜醇類組分相對含量較高。此外,揮發油中均含有少量的酮、醛、酚及苯系物類化合物。韓淑萍等[9]測得佩蘭的主要成分則是冰片烯,鮮佩蘭的冰片烯為63.65%,干品只含0.13%。從總油含量看,鮮佩蘭高于干品近1倍。也正是由于佩蘭揮發油成分的復雜,而難以確定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李美麗等[11]研究澤蘭中的雙稠吡咯啶生物堿成分,這種生物堿可能是由幾種不同生物堿共同組成。該生物總堿在體外試驗中表現出一定的抗腫瘤活性。

5臨床應用及其藥理

5.1佩蘭揮發油具有祛痰作用佩蘭的超臨界CO2萃取物對細菌、酵母、霉菌均有較強的抑菌作用。這是因為佩蘭的超臨界CO2萃取物中含有一些萜烯類、酸、醇、醛、酮、萘、酚、醚等物質[12~14],可能是這些物質的分子結構特征與生物膜分子結構特征相似,容易進人菌體從而發揮抑菌作用,它們綜合作用能較強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5.2抑制細菌預防流感現代藥理學實驗研究證明,佩蘭揮發油所含的傘花烴、醋酸橙花醇脂、5-甲基麝香草醚B1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佩蘭水煎劑對白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八疊球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等有抑制作用。佩蘭揮發油對流行性感冒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因此佩蘭在抗SARS中為首選處方中藥。有臨床報道使用佩蘭水蒸餾液治夏季感冒療效較好;鄭志學[7]報道懸掛佩蘭香囊預防感冒實驗,發現佩蘭香囊對預防感冒有作用,對細菌病毒無殺滅作用,但是可以提高呼吸道的免疫力,從而預防感冒。李飛澤等[14]用蒼芷、佩蘭薰蒸劑對病室空氣消毒,控制醫院病房的交叉感染,發現中藥熏蒸劑的空氣消毒效果與紫外燈和低溫等離子體消毒機處理有顯著差異,中藥熏蒸劑優于低溫等離子體消毒機,可以代替紫外燈消毒,表明其對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佩蘭芳香如蘭,加之祛暑邪而辟穢氣,善化濕而醒脾胃,對于久臥傷氣,脾胃氣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的住院患者,聞佩蘭之香,而醒脾開胃,振奮精神,可以達到殺菌、治療、強體的多重效果。

5.3抗炎作用孫紹美等[15]研究佩蘭揮發油的藥理作用,給藥實驗表明,干、鮮佩蘭揮發油對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炎癥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強度隨劑量增加而增強。在等毒性劑量下,鮮佩蘭揮發油的抗炎作用比干佩蘭揮發油強。體外實驗證實其對唾液淀粉酶活性具有增強作用,鮮佩蘭均明顯優于干佩蘭,這符合中醫的佩蘭用藥理論,即鮮佩蘭優于干佩蘭,為此提供了科學依據,從而也說明鮮品和干品間成分有較大的區別。佩蘭也經常出現在治療肝炎、咽炎等其他炎癥的復方中。

5.4增強免疫力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是呼吸道黏膜表面分泌的一種免疫球蛋白,它能抗菌、抗病毒和抗毒素,保護呼吸道黏膜,防止有害物質侵入機體。SigA局部免疫作用主要在呼吸道表面發揮作用,而且SigA增多可使氣管局部抗病能力大大增強,給患者掛佩蘭香囊14d后,SigA濃度提高了4倍;停用7d后,其SigA濃度比未掛香囊對照的濃度高1倍左右,說明佩蘭的揮發性物質有刺激增強身體免疫力的作用[7]。

5.5抗腫瘤作用藥理學實驗證明倍半萜內酯及黃酮類在體外實驗均具有抗癌活性,佩蘭的揮發油倍半萜烯類組分及萜醇類組分相對含量較高,因此佩蘭屬植物已被國外學者廣泛認為是具有發展前景的抗癌中藥。李美麗等[11]曾報道了菊科佩蘭屬植物尚含雙稠吡咯啶生物堿,在該屬植物中以澤蘭的生物堿含量最高,生物總堿是由幾種不同生物堿共同組成,該生物總堿在體外試驗中表現出一定的抗腫瘤活性。在中醫中藥治療腫瘤的方案中,對肝癌及胃腸道、泌尿生殖系統的腫瘤用藥,經常運用化濕泄濁法,因而芳香化濕、苦溫燥濕、淡滲利濕及具有化濕解毒作用的藥物會出現在這些復方中,其中主要的藥物之一就是佩蘭。

5.6治療慢性氣管炎中醫認為慢性氣管炎其基本病因為外邪犯肺、肺失宣降、陽虛痰飲,則引起咳嗽,氣不歸根則氣短不續,其咳嗽經久,而使肺虛及脾,脾陽虛損,水濕不化,不斷滋生痰飲,上貯于肺,而為反復發作之。佩蘭揮發油和油中所含的對-聚傘花烴分別進行小鼠酚紅法試驗,結果表明兩種物質均有明顯的祛痰作用。西醫認為外部感染是慢性氣管炎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冠狀病毒是成人慢性氣管炎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因之一。佩蘭既可祛濕化痰,又具有直接抑制病毒的作用,因此用單方佩蘭治療慢性氣管炎有一定療效。

5.7抑制輪狀病毒、治療腸炎和腹瀉佩蘭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和嬰兒腹瀉。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小兒秋冬季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本病為輪狀病毒感染所致。該病起病急,發病快,并發癥多,傳染性強,臨床上以發熱、嘔吐、頻繁腹瀉為主要特征,在短時間內可因頻繁的腹瀉、嘔吐導致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而危及生命。陳輝[16]用中藥湯劑佩蘭飲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74例,與常規西藥對照組進行比較,治療組在止瀉時間、糞便Rv-Ag轉陰率等方面的作用明顯優于對照組;佩蘭飲不僅使外邪得驅,而且以固護脾胃為根本,既扶正,又祛邪,縮短了病程,而且療效好,見效快,臨床療效遠優于單純用西藥治療。佩蘭白術散具有健脾燥濕、消積化濁之功效,能夠對應絕大多數急、慢性單純腹瀉,有利于恢復胃腸道消化腺機能,做到止瀉而不留邪。任一心等[17]應用中藥佩蘭白術散治療嬰兒腹瀉237例,5日內大部分達到有效治愈。

5.8治療冠心病冠心病、心肌梗阻實為心脈痹阻病證,在中醫治療上采用活血化淤及芳香溫通方藥治療。愈梗通淤湯方其宗旨為扶正益氣生肌、行氣活血定痛、化淤抗栓通脈及化濁祛濕、通腑降逆,佩蘭便是方劑“愈梗通淤湯”的處方用藥之一。近代醫學研究證明,冠心病的發病機理與Ca2+大量涌入心血管細胞質中有關,用鈣拮抗劑藥物(Calciumantagonist)阻滯細胞膜Ca2+通道,減少Ca2+內流,病癥將得以治療[18]。實驗證明佩蘭正己烷提取組分的鈣拮抗作用最強,這便是佩蘭作為治療冠心病主要藥物的現代醫學基礎。

6毒理作用

佩蘭能引起牛羊慢性中毒,侵害腎、肝而生糖尿病。鮮葉或干葉的醇浸出物含有一種有毒成分,具有急性毒性,家兔給藥后,能使其麻醉,甚至抑制呼吸,使心率減慢,體溫下降,血糖過多而引起糖尿諸癥。口服佩蘭能引起小鼠動情周期暫停,排卵受到抑制。

7研究展望

佩蘭的同屬不同科植物相混淆現象比較嚴重,而且植物之間成分組成相差甚遠,勢必帶來藥用功效的不同,它又是一味臨床常用藥,會給臨床用藥造成很多麻煩,這些易混植物間的區別、指紋圖譜差異、簡捷快速地相互鑒別等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雖然對佩蘭化學成分的研究比較多,但主要集中在其揮發油成分的研究上,對其他成分的研究相對較少;由于揮發油成分復雜,對單一成分的藥理作用還有較大研究空間。

佩蘭的中醫學藥用功效基礎是芳香化濁祛濕,其現代醫學機理研究相對薄弱,加強此方面的研究,有可能發現佩蘭以及同屬植物更多的藥用功能和作用。

佩蘭具有較強的毒理作用,如何降低、減弱其毒性,在采收和加工過程以及加工工藝方面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謝宗萬.佩蘭與澤蘭的本草考證[J].中醫藥研究,1989,5:29.

[2]ZhaoX.L.etalTheidentificationofpyrrolizbdkLealkaloid-containingplantastudyon20herbsofthecompositefamily.AmerJChineseMedicine1989,17(12):77.

[3]林玉蓮,倪萍,陳鹽生.佩蘭與澤蘭的鑒別[J].中國醫院藥學雜,2001,21(7):447.

[4]陳永林,許欣榮,趙華英,等.山東佩蘭——羅勒的生藥學研究[J].山東醫藥工業,1992,11(1):41.

[5]周生臻,來俊英,張玉柱.說藥“佩蘭"[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02,58:294.

[6]鐘贛生.常用中藥功用鑒別芳香化濕藥[J].中國臨床醫生,1999,27(5):51.

[7]鄭志學.古為今用馬王堆漢墓中香囊[J].家庭用藥,2003,43(1):56.

[8]崔兆杰,邱琴,劉廷禮.佩蘭揮發油化學成分的研究[J].藥物分析雜志,2002,22(2):117.

[9]韓淑萍,馮毓秀.佩蘭及同屬3種植物的揮發油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3,18(1):39.

[10]HerdriksH.etal.pyrrollzidblealkaloibsflavonodsandvolatilecompoundsinthegenusEupatorium.ECannabiumanancientdrugwithnewperspective[J].PharmWeekb1983,5(6):281.

[11]李美麗,趙香蘭.日本佩蘭生物總堿抗癌活性的研究[J].癌癥,1993,12(3):203.

[12]唐裕芳,張妙玲,劉忠義.佩蘭超臨界CO2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4,25(4):104.

[13]魯建江,王莉,陳宏偉,等.佩蘭中揮發油的微波提取法[J].時珍國醫國藥,2001,12(9):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