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草抗炎作用論文

時間:2022-02-28 04:51:00

導語:荔枝草抗炎作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荔枝草抗炎作用論文

1材料與儀器

1.1動物昆明種小鼠,雌雄兼用,體重(20±2)g,由南陽理工學院醫學院動物飼養中心提供。

1.2藥物及提取荔枝草(HerbaSalviaePlebeiae)采自6~7月間田間、地頭、溝畔,將鮮草的地上部分洗凈后晾干備用。荔枝草由我校生藥學高級講師楊轉云鑒定。實驗前加10倍水浸泡30min,煎煮提取2次,2h/次,合并提取液,醇沉時間72h,醇沉濃度為60%[2],濃縮成含鮮藥材1.0kg·L-1的合劑,置冰箱冷藏室備用。

1.3試劑二甲苯(湖北沙市化工試劑廠生產,批號20000304),冰醋酸(河南開封化工廠生產,批號20040905),醋酸地塞米松片(天津天藥藥業有限公司,批號060401)。

1.4儀器LDZ5-2離心機(北京醫用離心機廠),754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科),181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公司),FA1004N型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天平儀器廠)。

1.5統計方法數據以±s表示,總體間用單因素資料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方法及結果

2.1對二甲苯誘導小鼠耳腫脹的實驗[3]取健康昆明種小鼠40只,雌雄各半,稱重,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即陰性對照組(生理鹽水組),荔枝草提取液高、低劑量組(50,25g/kg),陽性對照組(地塞米松,0.01g/kg)。以上各組給藥方法均為灌胃,1次/d,連續3d。末次給藥后1h,以30μl二甲苯涂于小鼠右耳兩面致炎,左耳不涂,致炎后60min處死小鼠。分別在左、右耳同一部位用直徑9mm的打孔器打下圓形耳片,精密稱重,以左右耳片間重量差作為腫脹度,數據進行組間t檢驗。

結果表明,二甲苯誘導的小鼠耳明顯腫脹,與生理鹽水組比較,荔枝草提取液高劑量組對二甲苯誘導的小鼠耳腫脹有抑制作用(P<0.05)。結果見表1。

表1荔枝草提取液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的影響(略)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0.05,#P>0.05;n=10

2.2對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跖腫脹的作用[4]取小鼠40只,稱重,分組及給藥劑量同“2.1”項,陽性對照組用地塞米松0.01g/kg,陰性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連續5d。末次給藥后1h,在每鼠右側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膠0.05ml,5h后沿踝關節剪下左右兩足,稱重,以左側足為正常對照,求腫脹度(左右足重量差值)和抑制率。

抑制率(%)=(空白對照組腫脹度均值-用藥組腫脹度均值)/空白對照組腫脹度均值×100%

結果表明,荔枝草提取液高劑量組能明顯抑制角叉菜膠所致小鼠足跖腫脹(P<0.01),較地塞米松組弱;荔枝草低劑量組與生理鹽水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見表2。

表2荔枝草提取液對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跖腫脹度的影響(略)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0.01,#P>0.05;n=10

2.3抗棉球肉芽腫的實驗小鼠40只,稱重,分組及給藥劑量同“2.1”項,陽性組給予醋酸地塞米松(0.01g/kg),陰性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動物麻醉后,將已高壓滅菌過的5mg棉球植入腋下,縫合切口后外涂青霉素溶液抗感染。次日各組小白鼠分別灌胃給予相應的藥物,1次/d,連續給藥7d,第8天處死小鼠,剝離肉芽組織的棉球,60℃烘烤12h,稱重,計算肉芽重量。

肉芽重量=帶肉芽組織的棉球重量-棉球原始重量

結果表明,荔枝草高劑量組能明顯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腫的生長,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作用較地塞米松組弱;荔枝草低劑量組與生理鹽水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見表3。

表3荔枝草提取液對小鼠棉球肉芽腫的影響(略)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0.01,#P>0.05;n=10

2.4對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5]小鼠40只,稱重,雌雄各半,分組及給藥劑量同“2.1”項,ig給藥,連續7d。末次給藥后1.5h,尾靜脈注射0.5%伊文思藍生理鹽水溶液0.1ml/10g,10min后ip0.7%冰醋酸0.1ml/10g,20min后脫頸椎處死小鼠,每只ip生理鹽水5ml,輕揉腹部3min,從腹腔中收集腹腔洗出液3ml(沖洗液如被血液污染,則棄去不用),1000r/min離心5min,取上清液用754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于λ=590nm處測吸光度(A)值。結果表明,荔枝草高劑量組能明顯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低劑量組與生理鹽水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見表4。

表4荔枝草提取液對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略)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0.01,#P>0.05;n=10

3討論

各種組織發生的以多種原因引起炎癥,其基本病理變化都包括變質、滲出和增生三項。一般來說,炎癥早期,主要表現是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滲出和水腫;炎癥中期以血小板黏附及白細胞游走為特點,與免疫反應緊密相關;而慢性炎癥或炎癥的后期則以纖維組織增生、肉芽屏障形成等為特點[6]。本研究表明,荔枝草提取液對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腫脹、角叉菜膠引起的小鼠足跖腫脹和小鼠棉球肉芽腫的生長、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劑量依賴性。

綜上所述,荔枝草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與其清熱解毒作用吻合。其作用機理與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有關,亦可能與其抗組織胺作用有關[7],尚待進行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田代華.實用中藥辭典,下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301.

[2]吳正紅,裴云萍,方蕓,等.復方荔枝草顆粒機提取工藝的實驗研究[J].江蘇藥學與臨床研究,2000,8(2):1.

[3]徐叔云.藥理實驗方法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911.

[4]蔣霞,劉華鋼.桃樹根抗炎作用實驗研究[J].中藥材,2006,29(8):821.

[5]岳興如,田敏,徐持華,等.薺菜的抗炎藥理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5):231.

[6]洪美玲.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01.

【摘要】目的觀察荔枝草的抗炎作用。方法通過二甲苯導致小鼠耳腫脹實驗、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趾腫脹實驗、抗棉球肉芽腫實驗及對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觀察荔枝草的抗炎作用。結果荔枝草能減輕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腫脹;能減輕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趾腫脹;減輕小鼠包埋棉球所致的慢性肉芽腫;降低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結論荔枝草具有抗炎作用。

【關鍵詞】荔枝草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