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人文執業能力培養
時間:2022-01-02 10:18:25
導語:婦產科人文執業能力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醫師人文執業能力的內涵進行分析,通過深入訪談了解當前婦產科醫師人文執業能力現狀,并據此提出培養婦產科醫師人文執業能力的對策,主要包括夯實婦產科醫師醫學人文知識基礎、開展婦產科醫師人文技能培訓、在醫德醫風工作中融入婦產科醫師人文執業能力評價和將新醫學人文觀融入醫院文化建設中。
〔關鍵詞〕人文執業能力;婦產科醫師;醫學人文
婦產科是臨床醫學四大主要學科之一,對守護婦女身心健康、提升生殖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診療對象的特殊性,婦產科醫師面對的往往不僅是一個孕產婦,更是整個家庭,這就要求他們不但需要嫻熟的醫學專業技能,更需要良好的醫學人文執業能力,正如著名婦產科學專家郎景和院士所說,“醫生給病人開的第一個處方應該是關愛”⑴。
1婦產科職業特點
婦產科風險性較高,涉及人群廣、社會關系層面多,又牽扯婚姻、家庭和個人隱私方面,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首先,在診療對象方面,部分孕產婦由于是第一次懷孕生產,往往伴有焦慮、恐懼心理,甚至會出現孕期抑郁癥;同時,女性患者有著顯著的心理特點,如有些患病部位是隱私處,在進行查體時難免有羞澀、緊張等情緒,有些所患疾病涉及個人的生活隱私,甚至患者認為“難以啟齒”,容易敏感、多疑,這就要求醫師能夠耐心傾聽、仔細觀察,能夠給予孕產婦人文關懷。其次,診療任務復雜。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并發癥,如臍帶脫落、子宮破裂、羊水栓塞、產后出血等意外情況,并且多數都會給產婦和胎兒同時帶來健康甚至生命威脅。再次,生育文化影響較大。受傳統文化影響,一些人將女性的身體視為傳宗接代的載體,且所有人都對于新生命的誕生充滿期待;而產科醫師需要同時面對孕婦和胎兒兩個對象以及背后的整個家庭,加之隨著女性自主權利的覺醒,一些孕產婦更希望對自己的身體做主,這就要求醫師能夠很好地處理產婦與其丈夫及其整個家庭的各種關系。
2醫學人文執業能力的核心內涵
醫學被視為道德事業,醫學中所有技術與科學歸根結底還是為特定的患者作出“善”和“正確”的決定,優秀的醫師應該集醫學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于一身W。正是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對醫師勝任力有著更強烈的需求。2002年,學者RonaldM.Ep-stein和EdwardM.Hundert將臨床醫師勝任;^定義為:“在日常醫療服務中審慎而明智的運用交流溝通技能、學術知識、技術手段、臨床決策、情感表達、價值取向,為所服務的個人和群體受益的能力。”[3]2014年,在中國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通用標準與應用定稿會上,孫寶志教授提出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應主要包括臨床技能與醫療服務能力、職業精神與素養、醫患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醫學知識與終生學習能力、信息與管理能力、學術研究能力這八大核心能力[4]。從國內外對醫師崗位勝任力的研究可以看出,無論是情感表達、交流溝通還是職業精神與素養、團隊合作,這些都與醫學人文息息相關,因此,醫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人文執業能力。筆者在梳理國內外各學者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提出醫師醫學人文執業能力是醫師以依法行醫為前提,能夠運用醫學倫理知識做出正確的倫理決策,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實現對患者的人文診療服務,踐行對生命的關愛、尊重與敬畏。它應包括四個層次:醫師的依法行醫能力、倫理決策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人文關懷能力。
3婦產科醫師人文執業能力現狀
婦產科工作事關人類生命的孕育、誕生和健康發展,關系到所有家庭的幸福和快樂,醫師人文執業能力對孕產婦就如空氣對于生命一樣重要,然而,當前的婦產科卻被很多人視為“高危科室”,據《醫改藍皮書: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報告(2014-—1432—2015)》報道,婦產科位居醫療糾紛最多科室第一名,成為醫患糾紛的“重災區”[5]。傷醫事件頻發,醫患之間互不信任的現象時有發生,筆者對某市某醫院調查發現,該院婦產科2016年出現糾紛114件,其中因非技術原因引起的糾紛90件,占糾紛案件的78.9%,而其中溝通不暢及服務態度欠佳占前兩位,尤其是在關于病情告知及簽署知情同意書方面,醫患分歧較大。雖然部分醫院開展了一定的醫患溝通技能培訓,并進行相應的醫德醫風考核,但是在調查中也發現,這些內容往往都是“走過場”,雖然多數醫師能夠了解一些基本的醫學人文知識,但是在工作中更多的還是以自身利益為重,未能真正將患者利益至上,面對因生孩子痛苦而大喊大叫的產婦,部分醫師不以為然,甚至挖苦道,“生孩子誰不會生,喊什么!叫什么!”隨時隨地關注產婦的身心變化,幫助產婦堅定信心本應是醫生的職責,這樣的關懷在臨床上應該得到醫務人員的重視。
4婦產科醫師人文執業能力培養的對策
4.1夯實婦產科醫師醫學人文知識基礎。醫學目的的人文取向性,醫學對象的人文社會性和醫學發展的多元性促使了醫學人文知識的發展,與倫理學、哲學、心理學、法學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使醫學人文知識愈來愈豐富完善并形成為醫學人文學雖然所有醫師在進入崗位前,均或多或少的接受了部分醫學人文知識的學習,但更多的只是泛泛了解或者機械記憶,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后,相關部門及單位可以在醫學會醫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加入醫學人文方面的內容,定期組織醫學人文培訓,邀請人文、倫理、法學等方面專家授課;可以利用現代網絡建立醫院傳播醫學人文知識的公眾號要求醫師關注,醫師通過不斷的人文知識累積,可以豐富人文情感,樹立人文精神,堅定人文信念,踐行人文關懷。4.2開展婦產科醫師人文技能培訓。醫院可以通過第三方培訓機構或者醫院內部培訓部門定期啟動婦產科醫師的醫學人文技能培訓項目,以一年為一周期,每月定期舉行培訓,培訓的方式可以采用“巴林特”小組模式,通過院內自愿報名然后分組,在分組中要注意每組成員中要兼有臨床、醫技、機關、后勤等各部門人員,選取組長,培訓內容應包括團隊合作、醫患語言溝通、醫患非語言溝通、情感感知、情感支持和困難情景溝通能力等維度m。對培訓前后的醫師溝通能力及應對能力進行量化分析評價培訓效果,查找不足并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及時完善、更新培訓內容。4.3在醫德醫風工作中融入婦產科醫師人文執業能力評價。當前醫院對醫師人文方面的考核主要依據醫德醫風考評開展,而由于各種原因,主要均是主觀評價,缺乏量化測評,建議在醫德醫風考評體系中加入醫師人文執業能力評價體系。朱宏晉等學者[8]提出臨床醫師人文醫學執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應包括依法行醫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倫理決策能力、人文服務能力4個一級指標和通曉法律能力、嚴守法律能力、運用法律能力、糾紛處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肢體表達能力、危機處理能力、倫理知識與技能、倫理推理與思考能力、倫理協作與溝通能力、突發應對與倫理決斷能力、人文執業意識、人性化服務能力、人性化技術能力、人文協作能力16個二級指標,醫院可結合婦產科醫師的特點及工作實際,結合婦產科特色,構建婦產科醫師人文執業能力評價體系,將之貫穿在醫院醫德醫風評價工作中,與評優、晉升職稱、績效分配相結合。4.4將新醫學人文觀融入醫院文化建設中。新的醫學人文觀要點有三:關愛與敬重生命;尊重人的生命權與健康權;醫學科學與醫學人文的結合[9]。醫院的文化影響著醫師行為的價值取向,將新的醫學人文觀融人醫院文化中,不斷提升醫院的文化層次,實現醫學科學與醫學人文相結合,促進醫學人文精神在臨床中的踐履,最終達到人性化醫療。醫院文化就其本質來說,是以人為本的精神,醫院是人格化的醫院,醫院的所有活動最終都要靠人來執行,醫院的制度安排、戰略選擇,最終都會體現在人的價值理念中[1°]。醫院的文化建設是通過弘揚醫學人文精神,打造醫院以人為本的人文環境,注重對醫師進行人性化管理的同時激發醫師的職業道德。一方面,可以通過“體驗學習”的方式來提高醫師關懷能力,讓年輕醫師角色扮演,換位感受患者關懷需求,在體驗被人照顧、關愛的感受中可以體驗到關懷的意義和價值;另一方面,在強調醫生關懷患者的同時醫院要重視對醫師的關懷,長期以來,面對愈演愈烈的醫患沖突,人們更多的是從醫療體制和醫生身上找原因,極少有人關注醫生本身的內在體驗。醫學人文關懷不僅包含了對患者的體恤關懷,同樣也包含對醫生本身的身心保護,對醫師的關懷體現了關懷的全面性。讓醫師在“被關懷中學會去關懷”,醫師醫學人文執業能力最終目標是培養醫師對患者的醫學人文關懷能力,踐行醫學關愛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宗旨。
作者:高坤 孫宏亮 喬新民 姜蘭姝 單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婦產醫院黨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