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羅哌卡因麻醉效果

時間:2022-04-25 03:52:55

導語:婦產科羅哌卡因麻醉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產科羅哌卡因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針對婦產科患者采取羅哌卡因麻醉的臨床功能與價值。方法:選取某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婦產科手術患者共計300例,根據科學分組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采取等比重、重比重羅哌卡因麻醉,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病情況、麻醉優良率進行統計對比。結果:通過研究證實,觀察組患者的麻醉優良率較高,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病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婦產科患者采取實施羅哌卡因等比重麻醉,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滿足手術基本需求的同時也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具有臨床推廣借鑒的價值。

關鍵詞:婦產科;羅哌卡因;麻醉效果

作為典型酰胺類局部麻醉藥物,羅哌卡因在臨床手術麻醉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由于可以實現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所以在婦產科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應用。根據相關臨床研究成果來看,在婦產科手術過程中采用羅哌卡因相比于其他類型的麻醉藥物具有麻醉阻滯時間長的特征,可以有效提升麻醉效果,實現高質量麻醉[1]。本院自從推廣使用羅哌卡因在婦產科臨床麻醉中應用后,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現就相關情況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本次研究選取了院內婦產科手術患者共計300例,根據科學分組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0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31.1±4.8)歲;對照組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31.8±4.8)歲。分別對比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手術內容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1.2方法對兩組患者實施子宮下段剖宮產手術,對兩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隨時監控,監控的內容包括心率、心電圖、血壓以及血樣飽和情況。建立好靜脈通路后,采取乳酸林格液輸注的方式予以處理,根據患者的體重選擇300~500ml的注射量。對患者實施腰部麻醉需要進行硬膜外穿刺,刺入患者的體內等待腦脊液流出,做好藥液輸注速度的控制工作。該過程中對兩組患者實施區分麻醉,對對照組在相同麻醉處理條件下實施重比重羅哌卡因麻醉,采取1%羅帕卡因混合10%葡萄糖溶液稀釋后進行注射,注射的整體藥量為2.5ml。針對觀察組采取等比重羅哌卡因實施麻醉,將2ml羅哌卡因添加到氯化鈉溶液當中進行稀釋,平均注射速度為0.1ml/s,總劑量同樣為2.5ml。在完成注射后,對兩組患者分別實施麻醉測試,對比麻醉的整體效果。1.3檢測標準在完成區分麻醉后,對照麻醉效果測量表的測量要求、內容來對麻醉效果進行整體評價。其中,患者肌肉松弛、痛感輕微且血流動力學表現穩定視為顯效;患者不存在內臟牽拉等不良情況、麻醉消失后精神狀態穩定且無其他不良表現視為有效;患者經過麻醉后精神狀態一般或不理想,鎮痛效果不達標或者出現內臟牽拉等情況視為無效[2]。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病情況進行統計對比,主要的統計分析對象包括有惡心、低血壓、寒戰3個方面。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工作,過程中計量材料采取t進行檢驗,以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對比對兩組患者麻醉效果進行統計對比,對照組麻醉有效率為70%,觀察組為80%(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情況對比對比兩組患者在麻醉后的不良反應情況,其中對照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0%,觀察組僅為4%,差異明顯(P<0.05),見表2。

3討論

麻醉作為手術治療過程中重要的環節,其最為主要的任務就是通過麻醉藥物的使用來讓患者暫時喪失痛覺,從而減輕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感,提升手術的效率與舒適度[3]。在臨床上,能夠起到麻醉效果的藥物種類很多,對應不同類型的病癥在臨床治療效果上也存在不小的差異。婦產科作為一個特殊的科室,其使用的麻醉藥物不但需要起到積極的麻醉作用,降低產婦的痛感,更需要保證母嬰健康的實際需求,否則就可能會帶來不可預估的風險與后期并發癥,給患者的預后帶來不良的影響。由此可見,婦產科手術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時,科學選擇針對性的麻醉藥物是至關重要的條件。羅哌卡因是現階段婦產科臨床手術麻醉中最常見的藥物之一,該藥物相比于其他類型的藥物具有明顯的心臟毒副作用小的特征,在臨床研究中也表明該藥物能夠實現麻醉后的形成感、運動感的分離,同時能夠很好的滿足麻醉處理的實際需求,比如說血流動力學影響小,后期處理難度小等。相比于傳統的麻醉藥物,其可以顯著的提升麻醉的整體處理效果,促進后期的患者預后康復效果,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4]。相比于其他類型的科室,婦產科手術存在明顯的特征性,婦產科產婦生產過程中不但需要降低產婦痛苦,更要關注母嬰健康,所以對于醫護人員的用藥要求也更高。一般來說,婦產科手術均會通過蛛網膜下腔阻滯實施麻醉,而羅哌卡因作為典型的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藥物,能夠達到廣泛麻醉、精準麻醉的效果。通過對神經細胞進行麻醉,能夠達到鈉離子通道抑制的功效,從而實現神經興奮傳遞的中斷,從而起到阻斷傳遞的效果。羅哌卡因可以對病患的循環體系進行干擾,減輕麻醉后的患者生理壓力,促進血流的恢復。但是,在臨床研究中發現,如果羅哌卡因的用量不準確,同樣也會對血流動力學產生影響,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如惡心、頭暈、低血壓等,不利于患者的預后表現[5]。采取等比重羅哌卡因麻醉治療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盡管相比于重比重治療而言麻醉的起效時間略長,但是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從而促進手術的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重點對比了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在麻醉后的整體麻醉效果,其中觀察組的有效率達到了80%,對照組僅為70%(P<0.05)。該數據證明了采取等比重的麻醉模式對應提升手術后的產婦預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可以滿足整個手術進程中的麻醉要求。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綜合來說觀察組同樣占優(P<0.05)。綜上,建議在臨床中推廣使用等比重羅哌卡因。

參考文獻

1程英莉,吳建平,盧銀軍,等.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對剖宮產手術腰-硬聯合麻醉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6):526~528.

2張波.羅哌卡因用于婦產科麻醉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9):136~137.

3佟征.羅哌卡因應用于婦產科麻醉的臨床麻醉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108~109.

4何晶,李智,李文鋒,等.不同比重羅哌卡因用于婦產科麻醉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35):73~74.

5劉艷麗.羅哌卡因在婦產科術前麻醉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9,32(9):116~117

作者:李隆基 單位:許昌市第五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