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導向學習法在病理生理學的應用
時間:2022-06-28 10:40:24
導語:自我導向學習法在病理生理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病理生理學課程特點
病理生理學是一門發展較快、著重探討患病機體的生命活動規律與機制的學科。我國的病理生理學教材基本構架仍借鑒前蘇聯模式,即從疾病的概念、病因學和發病學到基本病理過程,再到各系統器官的病理生理學[1]。其內容往往以基本病理過程為主,獨立疾病的病理生理學均在臨床課程中介紹。而在臨床課程中,由于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是重點,對病理生理學的內容雖有提及,但往往不能充分展開。例如,基本病理過程的教學內容有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紊亂、缺氧、應激、休克等,經過認真學習,其基本特征不難掌握。但是,當面對一個車禍后擠壓傷引起少尿甚至無尿的病患,可能出現高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水腫、休克及感染等,如何才能運用所學知識邏輯性地將病人出現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現象關聯起來,會成為部分學生的困惑。
2病理生理學教學現狀
我校的大部分專業醫學理論教學延用經典模式,先學習基礎理論,再學習臨床專科知識。這種根據學科類別施教的模式,體現了醫學科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但也呈現出基礎與臨床脫節的問題[2]。醫學生學習病理生理學時,相關基礎課程如:組胚、病理學、生理學、生化學、病原生物學及免疫學剛剛學完或正在進行,學生的學習方法以死記硬背為主。這些書本知識在疾病轉歸中所起作用并不明了,必然給臨床實踐中辨識、利用這些基礎理論知識帶來障礙,不利于學生了解從正常到異常、從形態到機能、從病理變化到癥狀體征的疾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學內容的優化及課程架構的重建盡管一定程度上可以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3],但教學策略的改革更為迫切,教師不能簡單地傳輸知識,而要教會學生主動利用資源,掌握自我導向學習法。
3醫學生在病理生理學中自我導向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自我導向學習是指學習者不論在有無外力幫助下,愿意主動診斷學習需求、制定學習目標、確定人力和物力資源、選擇并實施適當的學習策略及評價學習結果[4]。這種學習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并響應指令。自我導向學習者的動機一般源自內在的激勵,例如提高自尊、實現愿望、渴望成長及滿足成就感。自我導向學習已被確定為醫學生的一項重要技能。
3.1結合課堂教學與引導自主學習
創設一個學生能高效學習的環境是教師的核心任務。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也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5]。對于病理生理學的課堂教學,我們主要是緊扣臨床需要、結合社會熱點醫學事件,以PBL案例為抓手結合翻轉課堂啟發、激發學習興趣。為訓練學生的臨床思維,我們借助臨床病例引出課程內容,例如講解急性腎功能衰竭時,引入宮外孕大出血的病例來介紹急性腎前性腎功能衰竭;而講解急性腎性腎功能衰竭時,引入擠壓綜合征病例。從疾病的發生原因、發病的關鍵環節、對機體影響等方面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急性尿液減少的原因,進而分析其發生機制,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這種調整遵循循證醫學的理念,引導學生獲得較為系統和全面的知識,有利于提高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3.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總結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性
病理生理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例如酸堿平衡紊亂一章中提到代謝性酸中毒可引起心肌收縮力降低,可由于氫離子抑制心肌的興奮-收縮偶聯;氫離子影響鈣離子內流;氫離子影響心肌細胞肌漿網釋放鈣離子,使心肌輸出量減少;但對氫離子如何競爭性抑制鈣與肌鈣蛋白亞單位結合等并未給予充分解釋。但在心功能不全一章中,講到肌鈣蛋白與鈣離子結合障礙時,予以詳細介紹各種機制。講課時提醒學生前后連貫,做到事半功倍。
3.3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各種資訊和多媒體手段
將醫學熱點話題融入教學,可激發學生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例如借助2014年網絡熱點事件“湖南產婦大出血不幸死亡,醫生護士失蹤”來闡述產科意外導致DIC的發生機制,以及DIC各期的治療要點。講解休克時我們引入一些著名運動員猝死的案例,如美國著名排球運動員海曼、原中國籃球運動員韓朋山、排球運動員朱剛都具有身材瘦長的體型特征,皆被診斷出馬凡氏綜合征,可以由于主動脈破裂導致心源性休克。籍此引出正常的心臟泵血功能破壞在休克發生中的重要意義。近年我校應用網絡與多媒體技術,大力發展網絡課程、精品課程等教學資源,以交互、資源、體驗和拓展(“I-SEE”,interaction、sources、experience、expen-ding)為建設理念,集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為一體的,適用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師生互動的教學、管理信息平臺[6]。學校集成該平臺實現了課程和教學資源的管理共享、輔助教師導學輔導、實時監控學習效果、成績管理、課程評價和師生互動(作業、論壇、答疑、學習進度跟蹤)等功能,極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3.4結合科研,拓展視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醫學教育并不重視醫學生的早期科研能力培養[7]。醫學生在入學早期就接觸到醫學細胞學、醫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機能實驗學等與科研相關的學科,加之形態實驗和機能實驗的訓練,一般具備簡單的實驗技能,如提取DNA和RNA、聚合酶鏈反應、蛋白質印跡、觀察病理切片及復制動物模型等。但若未及時參與科研,等到醫學生讀研時,以上學科的知識已基本遺忘,需要重新學習。我校在“5+3”醫學生中實行基礎導師制,鼓勵低年級醫學生一入校就由基礎導師來指導學習和科研,不僅有利于基礎課程學習階段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文獻檢索及閱讀能力的培養,更有利于醫學生的科研思維的訓練及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加強。
3.5完善和改革評價機制,激勵自主學習
因為病理生理學不同于解剖、組胚,不僅需要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考查也應占一定比例,所以對學習效果的考核和評價也應該相應調整和完善。我們學校以e-learning自主學習平臺為載體,通過線上線下作業、論壇討論、教師答疑等新型互動媒體,圍繞某一指定話題展開在線討論、拓展閱讀。在課程評價上,將課堂學習與在線學習相結合,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進行可視化分析和反饋,形成學習-評價-反思-改進的聯動考核體系,增強醫學生的知識發展力和探究力。調整學習方法,大力開展自我導向學習,才能真正激勵學習動力、改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調整授課方式,善于有選擇地利用多媒體信息資源,以早期臨床和早期科研教育激勵學生自我導向學習,提高綜合素質,更好地面對當前醫療環境的挑戰。
作者:韓春紅 朱旭冬 黃 艷 戚曉紅 李 皓 李躍華 單位:1.南京醫科大學病理生理學系 2.南京醫科大學教務處教務科
參考文獻:
[1]王程,吳立玲.中美病理生理學教材的比較分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31(2):315-317.
[2]寶魯爾,宋葆華,宣麗穎.轉化醫學理念對病理生理學教學改革的啟示[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4):747-749.
[3]李曉陽.轉化應用醫學隱性知識與提高病理生理學教學質量[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5,35(1):36-38.
- 上一篇:醫學臨床婦產科子宮肌瘤手術探析
- 下一篇:三明治教學法在病理生理學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