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分析
時間:2022-11-16 11:30:20
導語:婦產科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4例婦產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護理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37例)與對照組(37例)。研究組37例婦產科手術患者的年齡在21-60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37.72±3.86)歲;手術類型:9例子宮肌瘤剔除術,15例人工流產術,13例腹腔鏡切子宮術。對照組37例婦產科手術患者的年齡在22-60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37.81±3.94)歲;手術類型:8例子宮肌瘤剔除術,14例人工流產術,15例腹腔鏡切子宮術。兩組婦產科手術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1.2方法。1.2.1對照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即:護理人員在手術之前對患者予以訪視、手術過程中配合醫生進行麻醉與手術、管理手術藥品與器械、確保術后隨訪等常規護理操作。1.2.2研究組。研究組基于常規護理行人性化護理,即:(1)術前人性化護理。剖宮產手術之前,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心理狀況予以針對性心理疏導,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對手術流程予以詳細介紹,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2)術中人性化護理。護理人員應保持手術室溫濕度的適宜,緩解患者在剖宮產手術過程中出現的不適感。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體位予以轉換,避免由于長時間處于同一體位導致麻木,同時還可以對收縮壓部位進行按摩,應當注意術中暴露部位的保暖,避免患者發生低體溫狀況,加熱液體之后再予以輸注,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對于術中突發狀況應當在主治醫生的指導下予以解決,確保手術順利實施。(3)術后人性化護理。手術之后,護理人員應選取生理鹽水對手術部位血跡予以擦拭,將其轉入病房中之后做好交接工作,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體征指標與疾病情況變化,告訴患者手術順利完成,囑咐其臥床休息,確保患者的合理飲食,嚴禁進食刺激性食物,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婦產科手術患者護理之后的滿意度。護理滿意度主要選取調查問卷表[2]予以評估,主要包括5個項目,即:護理態度、護理質量、功能護理、生活護理以及飲食護理,每一個項目20分,100分為滿分,80分以上代表十分滿意,60分-80分范圍內代表滿意,60分以下代表不滿意。1.4統計學分析。選取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綜合處理,計數資料經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如表1所示,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37例婦產科手術患者護理之后的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婦產科疾病作為女性常見病,大多需要經外科手術治療,而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的高低,對手術成功率有直接影響,合理的手術室護理有利于進一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減少患者對手術產生的緊張、恐懼等一系列負面情緒,對于提升患者的手術治療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本研究中,研究組37例婦產科手術患者護理之后的滿意度為97.3%,對照組為78.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表明,婦產科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主要在于人性化護理作為一種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模式,其與常規護理相比更為重視患者的感情與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常規護理的不足支持,有利于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護理方式十分全面,包含術前、術中、術后各個階段護理,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4]。綜上所述,婦產科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可進一步提升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工作的滿意度,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運用。
作者:段士華 王麗輝 單位:赤峰生殖健康專科醫院手術室
參考文獻
[1]滿亞男.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手術室中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3(15):221-222.
[2]劉芳.婦產科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9(24):106+108.
- 上一篇:尖銳濕疣臨床診斷及治療效果
- 下一篇:米非司酮在婦產科疾病的效果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