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管理自動識別技術監控
時間:2022-09-12 11:30:58
導語:醫療管理自動識別技術監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自動識別技術
自動識別技術是計算機系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或其它的微處理設備進行非鍵盤輸入的一種數據輸入技術[1],它是信息數據自動識讀、自動輸入計算機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一套自動識別系統包括三大部分:1)識別標簽,如條形碼、磁卡、IC卡和RFID芯片;2)數據采集器,如條形碼閱讀器、磁卡讀卡器和RFID讀寫器等;3)數據處理系統,即如何識別、采集、存儲和處理這些數據的應用軟件,如醫院HIS、LIS系統等。近年來,隨著醫院管理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為了提高醫療質量,減少醫療差錯,自動識別技術也越來越多地為醫療機構所采納應用。
2自動識別技術在我院的具體應用
目前,自動識別技術主要由條形碼技術、RFID技術、磁卡技術、IC卡技術和生物識別技術等[2],在我院的應用介紹如下:
2.1條形碼技術條形碼技術由于其成本低廉,應用成熟,因此具有其他識別技術不可替代的優勢。我院主要應用信息容量更大、讀碼準確率更高的二維條碼。
2.1.1病人腕帶條形碼每個住院病人在住院登記時,醫院HIS系統會根據病人的診療卡信息自動打印一根帶有二維條形碼的腕帶,作為病人在住院期間的身份識別。
2.1.2藥品條形碼藥品自動分包機系統與醫院HIS系統連接,接收通過HIS系統傳來的醫囑信息,將病人在同一時間服用的藥片(膠囊)自動包入一個藥袋內,并在藥袋上打印藥品信息、服用信息及二維條形碼。靜脈配置系統同樣根據醫囑,打印二維條形碼標簽,粘貼在輸液袋上。
2.1.3檢驗標本條形碼應用新一代標本預制條形碼,醫院LIS系統將實驗儀器與計算機組成網絡,使病人樣品登錄、實驗數據存取、報告審核、打印分發和實驗數據統計分析等繁雜的操作過程實現智能化、自動化和規范化管理。
2.1.4資產條形碼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根據每一件醫療設備的詳細信息,依據編碼協議對設備自動編碼,產生一個與設備相對應的二維條形碼。設備管理工程師攜帶移動采集終端,不定期地對各部門的醫療設備進行逐臺驗收,確保醫院資產的賬物一致。
2.2磁卡技術病人到醫院就診,在掛號處辦理診療卡。我院的診療卡采用了二維條形碼與磁條相結合的技術,保存病人的個人信息,作為在醫院就診的唯一身份標志。
2.3IC卡技術醫院二千多名員工,根據每人的工號分配一張非接觸式IC卡,按照各人的工作崗位設置相應的權限,在醫院的各個門禁、食堂管理、停車等系統中刷卡確認身份。
2.4RFID技術在嬰兒身上佩戴RFID智能電子標簽,通過嬰兒防盜系統對嬰兒所在位置進行實時監控和追蹤,一旦有嬰兒被移動到某一房間或區域,立即被房間或區域內的RFID讀卡器識別,對腕帶被切斷或企圖盜竊嬰兒的行為及時報警,并自動啟動門禁系統,確保嬰兒安全[3]。
自動識別技術在我國醫療行業的廣泛應用,也只是近幾年的事。目前,大部分醫院主要把自動識別技術應用于檢驗標本的識別,以及病人身份的識別。把自動識別技術與醫院信息系統整合,在病人的整個醫療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節點進行“過程”控制,這方面的報道還較少見。我院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應用自動識別技術在醫療全過程中進行系統的核對、確認和記錄,實現了管理模式從“末端管理”到“過程管理”的轉變。
3.1門診診療過程中的控制門診病人辦理診療卡,掛號時掛號人員通過刷診療卡確認病人信息;病人到診室就診時,醫生通過刷診療卡的信息進行核對并通過門診醫生站開具電子檢查、檢驗單;病人到檢驗科檢驗時,檢驗技師通過掃描病人的診療卡提取醫生的檢驗申請信息,并掃描標本試管上的條形碼進行對照,檢查科室的醫生通過刷診療卡提取醫生的檢查申請信息進行檢查。在完成檢驗后,病人通過自動取報告單終端刷診療卡獲取檢驗報告單;病人刷診療卡繳費,病人在門診藥房通過刷診療卡取藥。病人在整個診療過程中每個節點都通過刷診療卡進行身份的確認,確保了病人的安全。
3.2住院診治過程中的控制住院病人在住院登記時,根據病人的診療卡信息生成病人腕帶。醫生查房時通過移動終端掃描病人腕帶確認病人信息,并開具醫囑。護士核對醫囑并提交給病區藥房,藥房根據醫囑信息通過靜配中心配制輸液并在輸液袋上貼上條形碼標簽。自動分包機自動獲取醫囑信息按單次劑量進行分包,并在分包袋上打印上條形碼。護士執行醫囑時,在床邊通過移動終端掃描病人腕帶與藥袋或輸液袋上的條形碼進行核對,系統會對不匹配信息進行提醒,提高了護士的效率,并確保了病人的安全。
4應用成效
自動識別技術與無線移動技術的全面應用,包括病人腕帶、自動包藥機、EDA和靜脈輸液配制系統等,實現了藥品、檢驗、醫囑處理的閉環控制,保證了在正確的時間給予病人正確的處置,減少了醫療差錯,提高了質量與效益。
4.1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醫護人員傳統的醫囑處理流程繁瑣、復雜,從醫生開醫囑到最后護士執行醫囑,歷經多個環節,如果某一環節出了差錯,就會導致醫療事故[4]。而采用自動識別技術,簡化了操作流程,并且通過醫院HIS系統進行資源共享,各環節環環相扣,不留漏洞,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4.2提高了醫療質量,滿意了病人從根本上杜絕了以往執行醫囑的差錯,操作方便、省時、省力、節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5]。通過兩年多的運行,各個環節的誤差率都降低了,減少了錯收費和重復收費的概率,受到病人的歡迎,
4.3提高了管理效率,符合了新形勢整個醫療過程融入了現代物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先進思想,切實保證了管理的有效性。促進了管理水平的提高,醫療過程的每個節點變得準確、方便和易于控制。一旦出現問題,可以立即追查原因,對最薄弱的環節加強管理監督,使醫療過程的傳遞更加流暢。我院把自動識別技術全面應用于人(病人、職工)、物(藥品、資產、標本),貫穿于醫療過程的各個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誤差率,暢通了醫院的信息交流渠道,提高了醫院管理的力度,也顯著提高了醫院運營質量及管理水平。
5結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往的手工操作已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下的現代化醫院管理的要求,計算機信息技術和自動識別技術引入醫院管理領域,已成為必然趨勢,相信隨著自動識別技術的不斷成熟,結合無線網絡和移動終端,必將在醫療行業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 上一篇:新形勢下增強醫療管理
- 下一篇:衛生系統十八大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