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制度對眼科的價值及制約
時間:2022-09-12 04:47:07
導語:醫療制度對眼科的價值及制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0引言
2003年國務院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試點,開始進行新農合制度建設,我市2003年全省試點一所,2007年全覆蓋,從2004年至2010年,我市的農民參合率由73%提高到96%,籌資總額從774萬元增加到3.5億元,累積補償金額達8億多元,受益參合農民累積達600余萬人次,2010年參合農民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61.7%,新農合制度的醫療保障作用已初步顯現,一方面使廣大農民群眾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醫療保障,另一方面也極大地促進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市眼科在新農合制度,服務廣大參合農民群眾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探尋新農合制度對眼科發展影響,我們對我市三所三級甲等醫院眼科2005-2010年情況進行了調查,以期找出新農合制度對眼科發展的影響,更好地服務新農合,服務參合農民。
1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均開設有眼科,但二級醫院眼科規模較小,均沒有獨立設置,眼科病人主要集中在三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2010年三所三級甲等結合醫院眼科共設置病床總數為82張,年門診人次為111515人次,出院病人3876人次,出院病人占全市眼科出院總量的85%,其中新農合病人出院人次為1228人次。三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均是新農合市級定點醫院,實行參合農民住院即時結報。眼科主要診療目錄已納入到新農合報銷疾病目錄中,起付線統一為800元,實行分段報銷,2010年參合農民在三所三級醫院住院實際報銷比例為36%,例均費用為5800元,其中眼科例均費用為4500元。
2新農合對眼科發展的影響
2.1新農合制度促進了眼科病人增長由于有了新農合制度,農民就醫有了一定的醫療保障,就醫需求開始釋放,眼科和其它醫療科室一樣,門診和住院人次在急驟提高。2005-2007年,在我市新農合制度沒有全面覆蓋前,3所3級甲等綜合醫院年均門診人次只有7萬左右,2008-2010年門診人次已上升到10萬余人,上升幅度達43%,年均出院病人從2710人次上升到3500人次,提高30%,新農合出院病人總數由不足1200人提高到3400余人。
2.2新農合制度加快了眼科的基礎設施建設2005-2007年,三所三級甲等醫院眼科病床總數不到70張,到2010年末,已發展到85張,5萬元以上的設備已從2005年不足10件增加到40余件,其中一些如眼科A/B超聲儀、淚道激光儀、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系統等一些高精尖設備也已配置,眼科作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一個小科室,能夠隨著新農合制度不斷建立和完善,新農合病人的增加,與醫院發展同步,夯實了眼科可持續基礎。
2.3新農合制度促進了眼科業務技術擴展2005年,我市眼科業務技術還局限于人工晶體植入、角膜準分子激光等的治療,隨著新農合病人不斷增多,眼科業務技術也在不斷擴展,眼科業務技術實力也在不斷增加,如市太和醫院的角膜塑型術、市人民醫院的角膜穿通移植術等醫療技術水平在全省同級醫院中處于前列,新農合制度同時也帶動了眼科重點專科建設,2005年市太和醫院眼科創建成為省級重點專科,東風公司總醫院眼科在2006年創建成為市級重點專科。
2.4新農合制度優化了眼科醫療技術人員結構為適應新農合制度的要求,滿足參合農民對眼科的就醫需求,各醫院對眼科醫療技術人員從數量和質量上進行了優化調整,加強了眼科醫療技術人員數量。三家三級醫院眼科醫生總人數由2005年的28人增加到35人,高級職稱醫務人員人數由2005年的11人上升到2010年17人,眼科碩士研究生從2005年的2人增加到2010年11人,高、中、初級職稱醫生比例3:4:1調整為更為合理科學的1:2:3。
3在當前新農合制度下眼科面臨的形勢
隨著新農合制度不斷完善和國家進一步提高新農合籌資水平,2011年將達到人均230元,新農合保障能力將進一步加大,可報銷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參合農民就醫意愿潛力將得到進一步的釋放,將進一步提升眼科病人中的參合農民比例。眼科發展將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將面臨困難和挑戰。
3.1眼科將得到加速發展新農合病人的增加,勢必會加強眼科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眼科的綜合實力,提升眼科在綜合醫院中的競爭力。
3.2眼科醫療技術水平得到提高隨著新農合保障能力的提高,參合農民對眼科醫療技術會有更高的要求,在滿足眼科常見病多發病得到及時治療的同時,一些具有復雜性和較為難治的眼科疾病患者也會逐漸增多,對目前眼科醫療技術提出新要求,眼科新業務,新技術將進一步得到挖掘和發展,醫療技術水平將隨著新農合制度的完善和參合農民的需求變化而得到提高。
3.3眼科醫療服務得到擴展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參合農民在得到疾病治療同時,對疾病治療以外的醫療服務會提出新要求,如眼科的健康教育,眼科心理干預等,醫療服務將賦予新的內涵,參合農民在眼科就醫將會獲得更好地醫療服務。
3.4眼科醫療費用支出將更加透明新農合醫療付費方式正在進行結合改革,在按項目付費的基礎上,將實行總額預付、按病種付費等支付方式,實行按病種付費后,所有的同一類病種疾病,醫療費用將完全一樣,要求眼科疾病要按臨床路徑模式進行治療,目前涉及眼科的臨床路徑病種還較少,任務還比較艱巨。
4眼科在服務新農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1眼科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三級醫院,基層醫院眼科發展較為緩慢我市目前還沒有眼科專科醫院,二級綜合醫院眼科沒有獨立設置,技術力量,設施設備和專科人員技術能力不能滿足參合農民就近就醫的愿望。
4.2眼科中未納入新農合報銷目錄中的眼科項目仍然較多參合農民在眼科住院就醫報銷比例低于平均水平。由于眼科有其特殊性,一些眼科用特殊材料沒有納入報銷范圍,導致參合農民報銷比例偏低。
4.3眼科醫療費用增長過快2005年,我市眼科人均門診費用為44元,2010年上升到80元,增長82%,2005年每一出院病人費用為2992元,2010年為4500元,其中新農合住院人均費用從1473元上升到3764元,增長1.6倍。4.4眼科健康教育滯后,參合農民眼科疾病的預防知識缺乏由于參合農民對眼科健康知識知曉率較低,一些眼科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造成小疾患變成大疾患,既給農民造成了疾病痛苦,又加重了農民醫療費用負擔。
5下一步工作對策
5.1要主動適應新農合制度的要求眼科作為醫療項目之一,必須要服務和服從于國家醫療體制改革方針政策,新農合作為醫改四基任務之一的建立醫療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農民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眼科事業發展必須要放在大的醫療體制改革中,主動適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適應新農合制度要求,發展才會不會迷失方向,發展才會有后勁,才會科學發展。
5.2要加大對基層醫院眼科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提高眼科服務的可及性新農合制度的特征之一就要低水平、廣覆蓋,報銷比例也是下沉到基層醫院,要使眼科常見病多發病要在基層醫院就能夠得到治療,參合農民得到最大的實惠,就必須建立覆蓋市、縣的眼科醫療服務體系,方便參合農民就醫。
5.3要積極擴大眼科診療項目在新農合的報銷范圍將眼科的診療項目納入到新農合報銷目錄中,特別是眼科使用的材料等,以提高參合農民補償比例,促進更多地參合患者能夠及時就醫。
5.4要加快眼科新業務新技術的發展,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醫療質量是醫療服務的核心,要不斷加強眼科醫療質量,推進新業務新技術的運用,最大限度的滿足參合農民的就醫需求,同時要注重服務,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眼科服務特色。
5.5要認真做好眼科健康教育工作必須把眼科健康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眼科健康教育工作投入小見效大,在提高農民眼科健康意識,降低眼科疾病發生將起到重要作用,要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引導農民做好眼科健康保護,同時能夠及時就醫,降低眼科疾病對農民健康危害。
- 上一篇:醫療制度的理性淺析
- 下一篇:醫療費用限制的作用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