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管理困境與應對策略
時間:2022-11-02 11:15:05
導語:企業經營管理困境與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30多年來將近10%的持續增長,我國現在已經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指出我國現在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處于經濟高速增長的換檔期和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在新形勢下企業經營管理出現多種困境和問題,本文針對出現的問題給予總結,并給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新常態;企業經營管理;困境;策略
我國處于經濟高速增長的換檔期和結構調整的陣痛期。也提出了重視質量、提升效益、優化結構的目標,所以,經濟總量增長也不再是唯一的政策考量標準,如何在新形勢下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是當前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嚴峻問題。通過調查分析,在新形勢下企業管理經營中面臨的問題和困境主要為四個方面:一是企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二是經濟增長內需不足;三是企業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四是中小型企業資金緊張,融資困難。
一、新形勢下的企業經營管理的困境
1.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產能過剩是指在原定計劃期內,企業所能生產的產品和能夠處理的原材料數量過多,超過了市場標準的剩余。造成產能過剩的直接原因是部分行業投資過快增長,比如房地產和鋼鐵投資明顯過熱;根本原因是經濟增長方式不合理。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產能過剩問題呈現出了行業覆蓋面廣和過剩程度高等特點,消化過剩產能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從行業信息調查發現,紡織、造紙、化纖等制造業和非金屬制品、鋼鐵、有色金屬和電子設備等工業出現的產能過剩問題尤其突出。2.經濟增長內生力不足。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一般來源于擴大內需拉動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宏觀經濟學上稱消費、投資、出口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內生力不足首先體現在內需不足,盡管現在政府投資的需求比較旺盛,但是其他投資需求和消費者需求仍然不足,以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為例,根據調查數據顯示,企業目前的生產(服務)量和銷售量情況,批發企業減少的占56.1%,零售業企業減少的占58.2%,住宿業減少的占65.2%,餐飲業企業減少的占68.2%,均低于所有行業的平均水平。3.企業日益增長的生產成本。新形勢下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主要包括企業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社保和稅費、環保成本的增加,其中企業人工成本占最大比例。根據企業家問卷調查資料顯示,認為目前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同比去年“增加”的占81.3%,同比去年“減少”的占3.7%。其中,東部沿海地區企業和小型企業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幅度相對較大。企業的原材料和環保成本也有很大漲幅,企業家認為目前物料采購價格“上升”的占59.3%,認為物料采購價格下降的占40.7%,調查數據為近5年來的最高值;企業家認為今年企業環保支出同比去年“增加”的占81.4%,同比去年“減少”的僅占18.6%。4.中小型企業資金緊張,融資困難。大多數中小企業都面臨著融資難的困境,中小企業難以獲得流動資金以及技術改造、基本建設所需要的資金,資金短缺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已是不爭的事實。由于效益不穩定、抗風險差、抵押資產少、貸款門檻高等原因使得企業融資非常困難,企業沒有運營資金,失去發展的活力,從而造成了惡性循環。
二、新形勢下的企業經營管理的應對策略
1.針對企業產能過剩的策略。企業產能過剩問題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阻礙,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就目前來看,化解產能過剩問題的主要對策有:利用“一帶一路”,實現對外投資;抓住市場機遇,力促企業轉型;完善官員評價體制,注重經濟發展質量。“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主席在訪問中亞和中南亞時提出的,也是在新形勢下解決我國企業產能過剩的重要戰略舉措。通過“一帶一路”使中國與亞洲和歐洲等地連接起來,產生貿易經濟和投資往來,將過剩的生產能力投資到亞洲和歐洲,這樣既可以緩解我國過剩的產能,又能發展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還可以促進雙方的經濟增長和政治上的友好關系。“一帶一路”實施以來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促進了企業不斷轉型和帶動周邊國家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戰略意義。2.解決內生力不足的對策。企業發展內生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壓力的增大導致。關于企業家對自己壓力的感受,認為自己“壓力很大”的占31%,為近5年來的最高值,認為“壓力較大”的占60.4%,認為“壓力較小”或“沒有壓力”的僅占8.6%。面對這一問題,企業應該積極轉型,應對挑戰,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加強管理成本”、“增加創新投入”、“引進人才”、“更新設備”、“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等。有數據表明,企業研發投入與經濟效益呈正相關,所以創新也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之一。企業經營者對企業面臨困難時如何抉擇,也能看出企業轉型的意愿,大多數企業在內生力不足時通過增加創新成本的投入,以科技帶動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產生良好的效果。21世紀人才是第一競爭力,各大城市和公司不斷開展的搶人計劃就是最好的說明,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可以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注入動力。企業的文化建設也是打造內生動力的重要因素,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曾說: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是將文化力量逐一轉變為生產力量,所以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發展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作用。3.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的對策。面對逐年增高的人員成本,企業必須采取措施去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經營管理,追求產品和技術創新。降低成本的第一條措施就是提高生產效率,只有生產效率提高,才能從根本上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許多企業沒有規范的生產制度和管理章程,材料和人員浪費嚴重,這些都是造成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的原因。所以,企業必須由過去的粗放式管理向集約型進行轉變,加強精細化管理,實行反饋機制,及時了解現有生產狀況以便迅速的調整生產計劃。其次,要推進產品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促進產品向技術密集型、技術含量高型的轉變,及時淘汰落后、價值低的產品,將主要的精力和資源用于20%的產品上,進行差異化定位,在小眾領域達到自身優勢,能夠使資源和效益最大化。環保成本是新形勢下企業成本增加的另外一個原因,對此企業也應該有相應的對策,需要轉變企業環境成本控制觀念,從事后補償轉變為事前控制,同時在生產過程中將環境成本納入成本預算中;建立健全環境成本控制體系,一方面從內部統一控制中心,負責環境成本計量、核算和控制,另一方面建立外部聯合體系,實現廢棄物的再利用,變廢為寶,減少處理廢棄物成本。4.企業資金緊張和融資難的對策。想要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要企業自身、金融機構、政府政策等方面共同的支持。一方面企業應該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努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是要把企業轉變為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由專業的經理人代替投資人進行企業經營管理,完善財務會計制度,做好財務規劃,提高信息的真實性和透明化,同時,慎重地利用高利率的融資方式。對于金融機構,應該做到深化貸款管理制度改革,加大產品與服務創新力度,精準服務中小型企業。通過新形勢下大數據的應用,合理地分析企業的運營情況,做好評估風險的工作,通過標準化、專業化的客戶分類,做到精準營銷,徹底改善中小型企業信貸管理中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政府應該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市場化的融資擔保機制。
三、結束語
在全球整體經濟萎靡的情況下,各個行業也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國正在處于經濟新常態,機遇和挑戰共存,新的形勢下企業經營管理必然會出現很多困境和問題,但是只要在新形勢下依靠政策,向技術密集型和技術含量高型轉變,以創新和人才作為驅動,企業一定會有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俊玲.對新形勢下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7,7(21):76~77.
[2]秦保磊.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有效策略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8,(11):95~96.
作者:李京娥 單位:中國電建集團租賃有限公司
- 上一篇:計算機技術在建筑材料檢測中應用
- 下一篇:高職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改革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