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在破解企業發展的職能定位及實踐
時間:2022-03-19 11:39:51
導語:審計在破解企業發展的職能定位及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審計視角下解讀企業的發展問題,則可以被細化為整體經營問題、財務內控問題和主體責任問題三個構成要件。審計職能可定位于:統攬企業發展全局、強調企業資本效益、考核企業責任主體。在審計職能導向下,審計工作實踐可圍繞夯實前期的看、聽、訪工作、在審計常規中重視信息質量、突出企業組織資源配置績效、以審計結果為督導落實整改四個方面來展開。
[關鍵詞]審計;企業;職能定位;企業經營管理
企業作為一類組織在發展進程中會面臨內外兩大系統的影響,所以破解企業發展問題屬于一項系統工程。在審計視角下解讀企業的發展問題,則可以被細化為整體經營問題、財務內控問題和主體責任問題三個構成要件。審計工作所固有的整體觀決定了關注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屬于審計的職能范疇。從審計工作的常規表現來看,其工作重點在于審核企業的資金使用情況,由此所引申出的便是財務內控問題。審計的目的在于督導與輔助,所以必須將審計結果落實到責任主體身上,并在制度激勵與規制措施下來引導責任主體的行為偏好。因此,從上述三個要件出發來分析企業發展問題,并界定和提出審計工作的職能定位及實踐路徑,便構成了文章立論的出發點。文章以國有企業為例展開主題討論。
1審計視角下企業發展問題分析
1.1企業經營管理問題。國有企業可以分為商業性和公益性兩大類別,但無論屬于哪種類別,良好的企業經營管理績效都將在所屬行業內發揮出引領作用。然而,諸多國有企業在主營業務發展中仍或多或少的存在著經營管理問題。從企業整體運行狀態來看,“產出/投入”績效與外資同類企業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由經濟學原理可知,這種績效差距往往來自于國有企業內部的“×—非效率”因素的影響,具體反映在組織生態環境、職工工作中的人際交互模式等負面因素使然。1.2企業財務內控問題。深入到國有企業內部的運營環境,財務內控問題又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之一。財務內控的內容可以分解為:價值層面的全面預算管理和實物層面的固定資產配置。全面預算管理所要求的全員參與和全過程預算管理,在國有企業中難以全面落地。固定資產配置所內含的固定資產采購、使用、維護等工作仍存在不少瑕疵。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非效率”現象的形成,從而就在整體上引致出了企業的經營管理問題。1.3企業主體責任問題。國有企業作為科層組織內在的組織架構以職能型為主導,這就要求在企業運營中需要落實主體責任,并以制度激勵或制度規制措施來調整責任主體的行為偏好。然而,職能化結構所固有的利益封閉性,使得部門負責人的主體責任難以落地。再者,科層結構下所存在的權威式管理傳統,也使得各層級責任主體的行為難以獲得有效監督。
2審計的職能定位
2.1定位于統攬企業發展全局。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發展需要以優化產能結構為內驅動力,并以技術創新為內驅動力的生成之源。作為一項國有企業戰略,審計工作需要定位于總攬企業發展全局,借助審計工作所特有的整體視角優勢,為企業產能結構優化尋找切入點,并為技術創新路徑規定可行的實施路徑。這項職能的發揮,仍需要從審計工作的看、聽、訪、查等工作要點中來體現。2.2定位于強調企業資本效益。企業資本含有企業資金和企業資產兩大類要件,審計工作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那就是通過稽核企業的資金往來賬簿,以及審核企業固定資產存量,使財務內控工作不斷增強企業的資本效益。在政治經濟學范疇,企業資本效益可以用“m/c+v”表示,m為國有企業經濟剩余、c為不變資本投入、v為可變資本投入(可看作為工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唯有提高單位工效才能不斷增強企業的資本效益。2.3定位于考核企業責任主體。從審計工作常態出發,考核企業責任主體的方式主要為:對責任主體實施離職審計、對財務部門的業務工作實施督查、對主營業務部門經濟活動的合理性與合規性做出判斷。需要指出的是,本著破解企業發展問題這一核心議題,考核企業責任主體不僅含有評價經濟業績的工作內容,還含有輔助責任主體提高經濟活動質量的工作要求。
3審計工作實踐
在破解企業發展問題時,審計人員需防止先入為主。目前研究國有企業發展問題的文獻可謂汗牛充棟,且許多研究觀點值得商榷。因此,審計人員需夯實前期的看、聽、訪工作。具體應深入基層考察主營業務開展現狀,即圍繞價值鏈和供應鏈考察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業務開展現狀。聽取各部門負責人、職工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從中來發現制約企業發展的有益線索。“訪”則在于走訪與企業有關的業務單位,從中佐證企業發展所存在的問題。督也應該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每個監督行為有其自身的目的,同時也是為評估最終結果而準備的,每一項監督行為不應該是孤立的,而應該通過監督體系彼此聯系。從預算管理流程各方博弈關系來看,博弈空間大多來源于各方信息不對稱,即使是進行監督的一方,獲取的信息也是被動的,因此,加強預算監督就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一方面加強信息化建設,另一方面拓寬監督方、參與方獲取信息的渠道,同時建立信息交換機制,增加博弈次數。以預算公開為例,預算公開的目的在于增強預算透明度,利用社會力量進行監督,但預算單位填寫統一模板,將公開內容掛在互聯網上,就完成了預算公開,一方給出信息,另一方被動接收,缺乏有組織的互動溝通,公眾監督很難不流于形式。同理,監督預算公開行為,也應回歸預算公開的目的,從預算公開是否達到使財政信息更透明、公眾能夠通過公開獲得想要的信息,能否行使監督權利出發,而不應只流于表面。加強信息化建設,也有利于實現統一的預算監督體系,如預算執行是對預算編制的制約和檢驗,同時也是決算數據的來源,決算數據對下一年預算編制又有指導和限制意義。打通對整個預算運行流程的數據跟蹤和檢驗,同時利用數據結果對單位收支進行分析,比單獨對預算每一個階段進行獨立檢驗更加高效。從預算運行流程中各方的博弈關系來看,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兩方博弈最終得到的結果未必是對公共財政整體效益而言的最優結果,因此預算監督的目的在于通過監督行為限制影響最終結果的因素,保障最終目標的達成。
從影響因素來看,加強預算監督,可以通過增加預算單位違規成本和被發現的后果,減少信息不對稱以降低財政部門的審查成本,同時增加財政部門對自身行為產生的效益的重視,以提高財政部門為阻止違規行為而愿意承擔的成本水平。以預算管理流程中監督力量最強的預算調整環節為例,通過多方參與以及人大審查,增加預算單位調整預算的成本,從而減少預算單位調整預算的行為。
參考文獻:
[1]江鈺輝.博弈視角下的財政監督嵌入預算管理機制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6.
[2]李東升,李大權,曾凡國.問診財政監督[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9(1):58-60.
[3]張宇暉.博弈論視角下的財務違規問題[J].河北金融,2017(12):49-52.
[4]高永.博弈論與優化財務管理的探討[J].會計師,2017(10):43-44.
[5]孫克雅.地方財政預算監督的強化路徑分析———基于博弈論視角[J].公共經濟與政策研究,2015(2):109-118.
作者:李曉樵 單位:陜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