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財政發展
時間:2022-04-09 11:19:00
導語: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財政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籌集資金職能。為實現國家職能而籌集資金,這是任何社會形態的國家財政最基本、最首要的職能。如果與馬克思社會產品分配原理聯系起來,這又可稱為社會扣除職能一定時期的社會總產品在個人之間進行分配之前,必須先進行種種社會扣除,這是任何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它使用于一切社會經濟形態和歷史發展的的各個不同階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正確履行財政的籌集資金職能,就必須創造性理解和運用馬克思的社會扣除原理。第一,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是唯一的社會扣除主體,財政代表國家實行同收;實行市場經濟,企業和家庭也成為扣除主體。財政應打破統收,把一部分社會扣除職能返回給企業和家庭。第二,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國家是唯一的社會扣除主體,所以社會總產品價值C+V+M全部都成為財政扣除的對象,財政收入占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的比重較高;實行市場經濟,C+V以及M的一部分,應作為企業和和家庭進行社會扣除的對象,以使企業和家庭成為生產經營主體、投資主體,有能力維持簡單再生產,實現擴大再生產,財政扣除的對象主要是一部分M,以維持社會公共消費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第三,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進行社會扣除的雙重依據…政治權力和財產權力混而不分因而財政籌集資金的兩種形式…稅和利也是混而不分;實行市場經濟,則要求國家職能“政”“資”分離,財政收入形式稅利分流。此外,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商品信用關系進一步向國家領域滲透,要求突破財政分配無償性的界限,實行無償籌資與有償籌資相結合,強化國債功能。
2.供給資金職能。這是籌集資金功能的延伸和歸宿,即把籌集的財政資金按照一定的原則向國民經濟各有關部門和方面供給,以滿足國家實現職能的需要,包括國家自身的需要…鞏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需要;社會的共同需要…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社會的有益需要…調節私人需要的需要。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國家幾乎統包一切社會扣除,實行統收,因而幾乎統包一切社會返回,實行統支,財政供給資金缺乏明確的范圍和量度限制,負擔很重。實行市場經濟,財政打破了統包社會扣除和統收的格局,因而也應該打破統包社會返回和統支的格局,因此,必須明確界定財政供給資金的范圍和限度。財政供給資金的范圍,取決于實現國家職能的需要。第一,為滿足國家機器正常運轉以及鞏固,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需要,財政必須保證供給行政管理費、國防費、公安司法等經費。與國家政權職能無關的社會團體所需經費則不應由財政供給,而應由社團自籌。第二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經費也應由財政供給。基礎設施中,只有那些全國性或地區性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由于受益面廣、投資大、部份社會成員不應單獨承擔或無力承擔,才需由政府興辦,由財政供給資金,而對于大量的一般性基礎建設,則應根據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由各方承擔。科學事業大體上可分為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服務性研究三大類,只有前者才屬于社會共同需要的事務,應由財政供給資金,而后兩類研究成果則可直接作為商品進入市場,通過收費補償成本,無需財政撥款。教育事業具有兩重性,即屬于社會共同需要(關系到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國家的振興),又屬于企業和家庭的智力投資(勞動力再生產)范疇,所以應由財政、企業和家庭共同承擔。財政主要承擔基礎教育和對殘疾人進行的特殊教育投資,而職業技術教育和高等教育投資則主要由企業和家庭承擔。文化事業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保護和弘揚民族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的社會公益事業,或稱高雅文化,如文物古跡整理和保護等;一類是商品勞務經營性事業,如劇團、劇場事業等,或稱通俗文化,前者應由財政保障供給,后者則應轉向企業化管理,走向市場。我國財政供給的衛生式業經費包括兩部份:一部份是各衛生保健醫療機構的經費;另一部份是職工公費醫療經費。前者除社會防疫、保健事業屬社會共同事務,應由財政供給經費外,其余乃屬于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經營性事業;后者屬于勞動力再生產的費用組成部分,應納入職工工資給予補償。當然,為了更有效地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政府可以組織實施醫療保險制度,但也無需由財政統包供給。總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有必要適當收縮在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領域里的資金供給范圍。此外,諸如人口控制和計劃生育、生態環境保護等,也屬于社會共同需要的事務,應由財政供給經費。第三,市場分配在滿足不同社會成員的私人需要方面難以顧及公平,這就要由政府調節。財政為了滿足這種調節私人需要的需要…社會的有益需要,就必須安排一部分轉移性支出,用于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價格補貼、財政補助等。財政供給資金的限度,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國家集中性財力的可能。在我國當前生產力不夠發達、國家財力不夠充裕的情況下,即使是屬于財政供給范圍內的經費,也受到量入為出原則的制約而不能由財政統包。例如,行政管理費的增長必須受到嚴格控制;科教文衛事業必須多渠道籌集資金;社會保障費用必須由國家、企業(單位)、個人共同承擔,等等。
- 上一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制度
- 下一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