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特征與防范探析
時間:2022-09-17 04:04:23
導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特征與防范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貸業務是現代銀行的主要盈利途徑,也是銀行風險非常集中的一個部分,對于銀行來說,信貸風險是管理和經營要應對的主要問題,要從內部控制、資金投資以及信息系統等各個方面加強對信貸風險的防范。本文分析信貸風險的主要來源、特征以及防范,希望對國內銀行業的整體發展是有所促進的。
國內的金融市場面臨改革的局面,經濟整體上下行,讓諸多產能過剩的產業已經退出,地產業以及網絡行業也是面臨著全新的局面,這些都是讓銀行信貸風險的防控面臨一定的挑戰,對于銀行來說信貸業務是自身主要的盈利來源,但是經濟環境逐漸復雜,金融市場也是面臨著諸多的變化,信貸風險成為銀行要應對的關鍵性問題,如何在復雜的局面下對信貸風險展開全方位的防控,是銀行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來源
(一)經濟環境變動。其中包括微觀經濟以及宏觀經濟兩個重要部分,銀行內部的情況、業務對象的外部環境這些都是關系到宏觀經濟。現階段信貸風險主要是因為國內的宏觀經濟處于不斷的變動中,才會不斷呈現出新的變化。包括2018年出現的中美貿易摩擦,國內諸多的行業都是面臨嚴重的沖擊,金融體系受到影響,讓國內企業的績效以及投資受到影響,經濟下行也是非常顯著,出口受到阻礙,為國內實體經濟的實際發展制造了諸多的障礙,對信貸風險造成很多無形的影響。(二)政策的影響。金融體系直接關系到經濟整體的活力,尤其是信貸業務,對市場投資有直接的影響,因此現階段國家不斷對金融政策以及貨幣政策展開一定的調整,促進經濟的穩定進步。政策上的變化,對信貸風險也是有一定的影響。一方面是利率方面的變化,實現利率市場化以后,用信貸業務中產生的息差實現盈利的模式受到直接的影響,利率不斷的變化也是讓信貸風險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就是產業政策方面的變化,是借助金融工具實現的,很大程度上也是讓信貸風險有所增加,因為信貸政策方面的不斷變化,讓國內的投資環境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政策導向下的行業也是有著一定的不確定性。政策監管也是面臨著調整,這些都是讓信貸風險承受著更大的壓力[1]。(三)商業銀行內部風險。銀行內部主要是在信貸業務方面存在一些流程性的風險,在辦理信貸業務的時候,其中人員道德、業務操作、流程風險以及管理風險等,這些都是發生在銀行的內部,因此也是不可忽視的。如今銀行逐漸建立了完善的流程以及風控體系,但是銀行的注意力更多是體現在業務量上,風險控制還是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這樣就導致在內部還是有諸多的隱患,尤其是內部業務操作以及風險審批方面缺乏完善成熟的流程。加上風險管理并未建立量化的指標,導致在銀行內部存在諸多的信貸風險[2]。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特征
(一)信貸不良率逐年提升。如今改革在不斷推行,現階段國內各個行業的投資在逐漸擴張,信貸業務也是在不斷增加,但是因為環境的變化,讓信貸風險不斷增加,出現不良貸款以及信貸不良率都是在不斷提升。2018年中我國的銀行不良貸款總額已經超過1.9萬億,其中不良貸款率達到1.86%。行業現階段在風險應對方面的能力還是有所不足[3]。(二)信貸風險集中。銀行信貸的投向與國家經濟是有著直接關系的,同時批發、制造以及農業這些行業存在著產能過剩的銀行問題,這些都是讓信貸風險面臨著不斷增加的態勢,在2018年行業不良貸款中,這些行業就是集中區域,很多的企業都是面臨著產能過剩的發展問題,企業的經營陷入到困境中。這些企業通過政策獲得信貸支持,但是到期償還的并不多[4]。(三)資產泡沫傳導風險突出。一直以來國內的金融泡沫化不斷變得嚴重,比如股市、地產業等,這些行業都是存在一定的資產泡沫,并不斷受到擠壓,地產業面臨著蕭條的景象,股市也是逐漸萎靡,互聯網整體則是進入到寒冬,在這種局面下銀行要想將信貸資金有效收回是非常有難度的,經濟下行也是讓企業以及居民的收入受到嚴重的影響,讓企業以及個人的違約變得更加頻繁。(四)金融市場同業競爭加劇。金融體系實現市場化改革,同時金融脫媒讓整體資本市場的活力有所增加,但是因為金融渠道以及方式在不斷增多,銀行信貸面臨著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金融脫媒對信貸資金進行了分流,導致了貸款資金出現結構的變化,另外就是融資渠道方面也是面臨著一定的變化,導致銀行一些優質客戶被分散,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的客戶質量面臨著嚴重后果的下降,也是讓信貸風險有所增加。
三、應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措施
(一)完善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要想讓信貸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銀行內部可以實現權責分離,將審核、放貸以及票據保存等各個部門的權責得到明確變化,讓崗位管理更加標準化,業務管理以及崗位職責都是更加清晰,信貸管理等諸多的崗位可以推行輪崗制度,對業務操作以及風險控制的流程進行重新的規劃,要實現標準化操作,從而讓風險控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強化。(二)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用。完善的信貸信息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將整個業務納入到信息系統中,信貸業務的職權以及流程都是實行可視化,從而讓業務流程更加清晰,業務資料更加便于進行整理以及存儲,對信貸客戶也是更加容易進行評估和管理。信息化建設是銀行要重點加強的一個方面,對信息系統的科學利用可以讓各方面效率有所提升,同時借助完善的信息系統,可以讓信息披露更加完善,及時對銀行的財務績效以及經營情況進行披露。(三)分散信貸資金投向。銀行需要重視行業分析,讓信貸投資變得更加多元化,一方面是避免信貸業務過于集中,比如地產業、股票以及互聯網,這些是信貸業務一直非常集中的幾個行業,這些行業中面臨著資產泡沫的問題,讓信貸風險有所增加。銀行可以將信貸風險分布到更多的行業,從而實現對風險的分散。另外是農牧業以及制造業這些傳統行業,也是需要加強行業分析和研究,關注普惠金融以及科研工作,對小微企業以及農業經濟進行支持。(四)完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銀行要建立信貸風險制度,對信貸業務進行管理要嚴格依據制度開展,這是對信貸風險展開防控的根本措施,因為很多時候在信貸風險的產生中,操作風險以及人員風險也是存在的,因此依據制度進行信貸業務的實際管理時有效控制信貸風險的重要思路,可以讓各方面操作更加標準化。其次是要強化風險的量化以及績效指標的完善,對信貸風險進行權重的評估,然后建立一個完善的風險指標評價體系,對風險進行準確識別,與員工績效直接掛鉤,從而讓風險得到更加嚴格控制,在每個業務的操作上都是讓風險控制始終貫穿,這樣銀行才會在內部對信貸風險展開更加全面地控制。其次是建立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信貸活動以及監測有關的行為主體,對信貸資料展開全面分析,然后對隱藏風險進行準確判斷,從而實現對信貸風險的全方位控制。最后就是完善風險處置的機制,要建立風險處理的完善案例庫,對于信貸風險要強化事中和事后的嚴格控制,銀行本身也是要加強金融團隊的專業化建設,一定要讓銀行本身的金融團隊整體專業性得到提升,也可以實現風險補償以及分散投資的方式,讓信貸風險得到順利轉移,從而讓信貸風險得到有效分散和轉移,對于銀行來說,以往的信貸風險就是自身獨自進行承擔,但其實現階段在金融市場上,分散風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機制,也是銀行需要進行強化的。
四、結論
總之,現階段信貸業務成為國內金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力量,信貸投資也是直接關系到經濟的進步以及諸多行業的發展,但是國內的銀行面臨著信貸風險不斷增加的局面,其中有銀行本身的問題,也有經濟環境方面的沖擊,銀行需要積極應對信貸風險的新局面,并對各方面展開嚴格的控制,對信貸風險的實際來源以及特點展開全方位分析,然后對信貸風險的主要防控弱點進行明確,從而展開對信貸風險的全方位控制,讓金融市場可以更加穩定。
參考文獻:
[1]連靜.探究農村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X農村商業銀行為例[J].財經界,2019(02):93-94.
[2]段洪陽,王培霞,陳月.鄉村振興背景下深化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信貸模式研究——基于村鎮銀行內部控制視角[J].世界農業,2019(01):104-110.
[3]趙景蘭.銀行信貸“盡職免責”情況的調查與思考——以某省銀行業情況為例[J].北方金融,2018(12):11-14.
[4]彭敢.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風險及其防范——以中國建設銀行淮安分行淮安分行為例[J].時代金融,2018(32):139-140.
作者:王婷 張強 單位:浙江稠州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州長興支行
- 上一篇:商業銀行銀企對賬工作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商業銀行員工持股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