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研究
時間:2022-11-05 10:53:19
導語: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本文以中國10家非國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例,利用其2015~2019年數據,利用指標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對非國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進行評價、計量和分析。結果顯示:占樣本量70%的非國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面臨的流動性風險相對較大,特別是浦發銀行,主要是由于其資金準備能力和資產負債流動性較弱。基于此,本文提出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要在日常資金運用中謹小慎微,加強管控能力、創新盈利模式等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風險管理
一、引言
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是一個特殊的金融機構,因為銀行開設的地點廣泛,業務涉及領域多,所以對金融體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流動性是影響商業銀行經營能力的重要指標,沒有流動性,商業銀行就不能持續發展下去,但是銀行的流動性依然面臨著很多風險,合理度量流動性風險并管理流動性風險,找出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流動性方面存在的問題,是維護金融系統穩定的重要抓手。從1987年到2005年招商銀行和渤海銀行的相繼成立,這期間我國已經有12家非國有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34年來,這些銀行逐步發展,遍布全國各地,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研究這些銀行的流動性是重中之重。巴塞爾委員會在1998年、1999年和2010年先后推出了《巴塞爾協議Ⅰ》《巴塞爾協議Ⅱ》和《巴塞爾協議Ⅲ》,提出了對各國銀行進行監管的標準。中國實施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里面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工具等,體現了中國也認為需要更多關注流動性風險。
二、文獻回顧
關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學者們主要研究了如何識別并量化流動性風險,以及在遇到流動性風險時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如何管理流動性風險。關于識別并度量流動性風險,劉精山、趙沛和田靜(2019)指出了產生流動性風險的原因是有流動性錯配的現象,且構建了一個刻畫商業銀行流動性的指數。關于對流動性風險進行管理,鄭明喆(2017)評價了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產比率,最后發現大部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在正常指標范圍內,但是凈穩定資產比率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沖擊不斷下降,最后提出商業銀行要主動管理流動性風險等建議。黃弘揚(2017)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流動性風險情況和形成原因,提出了要完善監管指標、加大對影子銀行監管等的建議。
三、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計量分析
(一)樣本數據選取。隨著經濟的發展,流動性風險有著獨特的時代特征,因為非國有股份制銀行和國有股份制銀行經營理念存在差別,流動性對于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要求更大,所以本文選取的樣本是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我國主要非國有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共有12家,本文剔除了恒豐銀行和浙商銀行,因為恒豐銀行2017年和2018年沒有年報數據,浙商銀行只有2019年的數據,所以本文選取了剩余的10家非國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采用了指標法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所有數據來源于WIND資訊數據庫和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年度報告。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不列示具體分析的圖表結果。(二)基于指標法的流動性風險分析。本文選擇的指標為2015~2019年的流動性比率、資本充足率、存貸款比率、資產負債率,每一年的數據是通過計算每個指標平均值得到的。1、流動性比率。流動性比率代表商業銀行需要時迅速獲得資金的能力,數值越大,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越好。根據各個商業銀行年報披露的數據計算,2015~2019年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平均流動性比率均超過了49%,每個銀行的流動性比率也均超過監管機構要求的25%的水平,遠遠高于銀保監會的要求,2016年后流動性比率不斷上升,說明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體流動性風險降低,流動性能力增強,這有助于商業銀行管理流動性風險,提升商業銀行的經營能力。2、資本充足率。根據計算得知,2015~2016年間的資本充足率在11%附近波動,遠大于監管規定的8%的要求,且增速穩定,可見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對風險的能力較強,2017年后,資本充足率持續上升,到了2019年,資本充足率上升到13.46%,這說明這些銀行控制流動性風險能力得到提升。3、存貸款比率。存貸款比率顯示了銀行是否有很多的貸款,根據計算得知,這10家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比率每年都在上升,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投資方面較激進的策略使得其存貸比比較高,同時也造成了其在流動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風險暴露。具體來說,2015年就達到73.87%,直到2018年、2019年超過了95%,這樣高的存貸比說明了它們將大部分資金發放了貸款,貸款規模的增加也加劇了股份銀行的風險,加劇了銀行的支付危機,也會損害存款人的利益。即使商業銀行為了盈利,但是也要保證安全性。4、不良貸款率。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比率越高,銀行無法收回的壞賬就越多。根據計算得知,2015年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5%,比值較小,不良貸款少,流動性風險較低,但到2016年不良貸款率上升到了1.7%,此后每一年的不良貸款率均大于1.6%,這表明商業銀行收回貸出資金難度是不斷增加的。雖然恒豐銀行因為缺失2017年的數據被剔除,但是本文認為恒豐銀行的做法有必要引起關注。2018年,恒豐銀行在長期業務的激進做法和管理層出現違規問題的原因,不良貸款率特別高,近29%,但到了2019年,其不良貸款率降到了近3%,雖然還是較高,但是也成功化解了金融風險,所以其他銀行也要以恒豐銀行為鑒,謹慎對待各類資產和負債,防范管理層風險,加大對貸款貸前貸后的檢查力度,謹慎決策,兼顧盈利性和安全性。(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流動性風險分析1、變量選取和數據來源。為了更好地衡量流動性風險,本文采用了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試圖找到衡量流動性風險的共同因子。基于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基礎上,本文采用的指標是2019年10家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比率、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這四個指標,本文所用數據來自于WIND資訊數據庫和各個銀行的年度報告。2、主成分分析。本文使用的統計軟件是Stata16,在做主成分分析之前,本文首先進行了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和KMO檢驗,檢驗的結果為:KMO取樣適切性指數等于0.531,大于0.5,說明變量間存在著共同的因子,相關性較高,同時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結果為0.000,小于0.05,結果顯著,說明這些變量的相關矩陣有共同的因素存在,可以進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前兩個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成分1的特征值是2.422,方差貢獻率為0.606,成分2的特征值為1.285,方差貢獻率為0.321,兩個成分累積貢獻程度達到92.7%,說明這兩個成分可以很好地解釋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所以將這兩個成分作為公共成分,為了驗證這一結論,本文在碎石圖中添加了一條均值線,均值線上方的兩個點是可選擇的公共成分的數目,這樣四個成分就降到了兩個成分,更加有利于我們進行下一步分析。因為這兩個成分的累積貢獻度已經達到90%以上,解釋力度很強了,所以就不需要進行成分旋轉了,本文基于此進一步生成新的成分F1和F2作為因子的得分,得到因子載荷結果,結果顯示成分F1在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上的載荷較高,說明成分F1代表的是商業銀行應對風險的資金準備能力;成分F2在流動性比率上的載荷較高,說明成分F2代表銀行資產和負債的流動性水平。用CBLR表示度量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水平的變量,也就是流動性風險水平的綜合得分情況,則量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的表達式為:CBLR=0.606F1+0.321F20.927,其中F1、F2前的系數是每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這個數值越高,流動性風險越低,商業銀行應對流動性風險的能力越強。具體數值如圖1所示。(圖1)結果顯示,僅僅有3家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水平值大于零,其中中國光大銀行值為0.16,興業銀行為0.29,其中招商銀行值為2.86,是這些銀行中最大的,它所應對流動性風險的能力也是最高的,有著豐厚的資金和較強的流動性來應對流動性風險,其余7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管理流動性風險水平值均小于0,說明我國大部分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對的流動性風險較大,其中浦發銀行應對流動性風險的能力最低,值為-1.21,流動性風險最大,不良貸款率較高。本文認為這種情況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有關,它們在投資和貸款方面更為激進,所以面臨著較高的流動性風險,因此股份制銀行要謹慎投資和貸款,提高應對流動性風險的能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得到以下結論,并提出建議:(一)非國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逐漸改善。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非國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應對能力不斷提升。同時,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比率逐年上升,反映出這些銀行面臨著較大的流動性風險,在存款和貸款上很難掌握良好的平衡,造成了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存款增長乏力的問題。不良貸款率在近五年一直在1.6%左右波動,處于正常范圍內,說明可收回的貸款較多。(二)我國大部分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對流動性風險的提升空間大。在樣本中,樣本中只有30%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對流動性風險水平較高,流動性風險較小,其余70%的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均較大,這主要是因為這些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金準備程度較低,流動性風險大,同時其資本和負債的流動性水平還較低。非國有的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不同,非國有股份制銀行產生流動性風險的概率較大,主要原因是非國有股份制銀行多數為了保護股東的利益,其發展策略較為激進,但總體上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要提高流動性、加強貸前貸后檢查、提高貸款質量、優化資金來源結構,防止不良貸款的發生。同時,也要創新盈利模式、加快改革發展模式,提高資產負債的多樣性。最后,在如今的后疫情時期,銀行不能僅僅依賴于外部監管,銀行自身也要建立風險管理體制,要提高風險控制水平和防范意識、培養風險控制人才、提前制訂不同的應急方案,拓寬遭遇流動性風險時資金獲取的渠道,保證銀行擁有一套靈活的應急對策,這樣才有助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管理流動性風險,從而促進可持續發展并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
主要參考文獻:
[1]劉精山,趙沛,田靜.基于時變模型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度量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9.40(06).
[2]鄭明喆.我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研究———基于巴塞爾協議Ⅲ[J].現代商貿工業,2017(18).
[3]李智博.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計量與影響因素分析[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7.
[4]黃弘揚.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J].北方經貿,2017(12).
[5]高婷,楊曉麗.我國中小上市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評價[J].經濟論壇,2017(04).
作者:車敏 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
- 上一篇:工程管理與全過程造價控制策略
- 下一篇:國有企業股權投資風險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