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IT創新論文
時間:2022-01-04 05:18:00
導語:商業銀行IT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金融創新中的IT需求
金融創新是指通過在金融領域對各種要素進行重新組合和變革來改造或引進新事物,包括機構、工具、業務、市場和技術創新,在此我著重講后者——信息化推動金融創新。
首先,積極開發新的電子技術,進行金融服務的創新。全球銀行業已從傳統銀行時代逐步進入“超級銀行”時代,商業銀行要加快金融電子化的步伐,大力提高支付結算系統的現代化程度,抓緊建設國家金融網絡主干網和同城、區域、全國一體化資金清算系統,努力推進票據清算自動化系統、管理信息系統、信用卡授信系統、外匯業務系統等重點應用系統的開發,早日實現全國性金融業務處理電子化、信息處理電子化、交易活動電子化和資金匯劃電子,提高支付結算的效率。
其次,要逐步建成全國性的主干網和分區網相互配套的應用軟件系統和衛星通訊系統有機結合的自動網絡系統,為國內外客戶提供準確、快速、便利、周到的金融服務。
第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的科技創新是現代金融業發展的動力。在西方商業銀行,傳統的信貸業務已不再是銀行的核心而退居次要地位,各類業務都與高科技手段結合,如手機銀行、網絡銀行等日益成為發展趨勢,成為銀行利潤新的增長點。國內金融業要借鑒外資銀行的先進經驗,摸索新型技術手段,實現金融機構業務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
再者,抓好素質教育,實現員工隊伍知識結構的創新。
二、商業銀行金融軟件創新存在的問題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潛在金融市場,將為金融業提供巨大的商業機會;但同時我們應認清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金融軟件創新方面存在的缺陷。
1.我國金融電子化起步較晚,整體水平不高,技術設施不完善,尚未形成規模經濟;服務手段較落后、服務成本較高,軟件工程行業沒有規模化的金融軟件服務系統;辦公自動化水平較低,網絡風險防范與控制能力較差,不符合日益增長的金融市場需求。
2.金融機構軟件人才素質不高,需求分析差錯和雙方交流障礙。金融應用部門的需求描述不明確、缺乏遠見,造成軟件的通用性、重用性、可用性較差;開發部門由于缺乏金融知識以及對業務需求的嚴肅性認識,造成開發工作返工,最終后果是開發的人力和時間成本過高。
3.金融機構與軟件開發機構的關系難以處理:早期軟件開發作為硬件產品的附贈品為金融機構使用,軟件開發費用常常入不敷出,導致軟件技術含量較低;金融機構過多個性化需求加上軟件開發平臺不能統一。金融軟件前瞻性較低,沒有面向對象的軟件產品參數或借口模塊技術,各銀行獨立軟件沒有重用性,交付后維護困難。
三、金融創新中的軟件開發策略
中國金融行業面臨著國際競爭者和國內滲透著的雙重壓力,面臨著傳統與新興業務之間的競爭。金融行業需要以信息技術為助推器,利用金融與信息技術的良好結合,降低營運成本,提高效率,增強競爭力。
1.金融軟件需求管理
軟件工程理論提到,在軟件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是最重要的階段,提高需求、分析和設計階段的準確性有利于后期開發的高效性和交付后維護的低成本。需求工程主要分為需求獲取、需求分析、需求規約、需求驗證和需求管理等階段。
在金融軟件開發過程中從應用部門提交《業務需求書》到開發部門建模(數據流圖)形成《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都屬于需求管理部分,這些環節中只有應用部門與開發部門密切配合和良好交流,才能產生高質量業務需求、獲得優秀的軟件產品。
《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至關重要,必須遵守完整性、準確性、通用性、前瞻性、穩定性、可行性、權威性、安全性的約束,對需求進行負責制、規范化的管理,建立完善的需求管理機制,加強部門之間的交流,培養全方面高素質人才。
2.流程優化:軟件開發過程的面向對象分析
傳統軟件開發的結構化方法重用性和可維護性差、不能滿足用戶需求,面向對象引入類、封裝、繼承、多態、抽象等概念,通過實現“對象”的方法對客觀世界的系統建模。如圖是銀行賬戶建立的傳統范型(左)與面向對象范型(右)的比較,對象周圍實線說明對象外部不知道“賬戶余額”的實現細節。
以“銀行賬戶”為例,在傳統范型角度它是一個涉及儲蓄的產品,包括一個屬性accountbalance(賬戶余額)和三個操作(取錢、存前和計算余額),賬戶余額的所有細節對各個模塊都是可見的;而面向對象范型中建立“銀行賬戶”對象實現信息隱藏,對象周圍的實線將內部運作封裝,實際操作中只需確定不同的消息即可,這樣就提高了軟件的可重用性,不僅減少了交付后維護的成本,同時可以滿足不同銀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3.金融網絡系統
首先,金融企業內部通信網絡平臺整合。軟件開發部門應根據業務部門需求,采用先進通信技術,將以前不同用途、不同技術的網絡構建成技術統一、應用統一、管理統一的綜合網絡平臺;例如,通過MPLS(多協議標記交換)基于IP技術的組網技術,建立虛擬專用網絡實現金融企業各分支機構及重要合作伙伴之間的網絡互連。
另外,還應從業務平臺入手,進行數據整合、服務與流程整合。數據集中后,銀行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安全與管理流程,最大限度降低營運風險,保障銀行業務處理系統的平穩運行。
4.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我國商業銀行的人才比較短缺,特別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綜合性人才,因此需要培養具有全方位、多角度、多學科的知識的從業人員,吸納一批既懂計算機技術又懂銀行經營管理、既懂貨幣市場業務又能融會貫通資本市場業務、既能開發設計新金融產品又懂市場營銷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金融人才,形成金融創新的人才優勢。
金融業務的IT創新勢在必行,全新的在線經紀業、專業化和創新意識都對傳統金融方式形成了巨大沖擊和機遇。APC公司從桌面系統、大型數據中心的全方位產品服務到電源解決保護方案,惠普開放式系統和金牌服務,IBM公司“創新E客戶”策略,這些都推動了金融行業創新。我國商業銀行既需要引進國際上的慣例和經驗,又要結合國內本地的需求和經驗,把IT與業務緊密結合,實現金融創新的最大價值,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摘要】信息化發展推動金融創新,本文分析商業銀行在金融軟件方面的問題,探討了金融軟件開發的策略,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快我國金融軟件創新的措施。
【關鍵詞】IT需求專業人才需求分析面向對象軟件工程
[1]RonalWeber.“InformationSystemControlandAudit”,PrenticeHall.
[2]丁茂春.金融軟件開發難題剖析.
[3]StephenR.Schach.“Object-Oriented&ClassicalSoftwareEngineering
- 上一篇:商業銀行績效管理論文
- 下一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營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