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教育影視鑒賞分析

時間:2022-01-10 03:27:25

導語:公共藝術教育影視鑒賞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藝術教育影視鑒賞分析

摘要:傳統公共藝術教育影視鑒賞課程普遍采用理論知識講授加影視作品欣賞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難以解決,課堂教學效果欠佳。本文將基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以微課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應用于影視鑒賞課程教學中。首先,明確影視鑒賞課程的教學理念與目的;其次,挑選影視鑒賞中景別這一專題進行教學內容的確定與重難點羅列;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在具體的課程設計中分成欣賞、問答、舉例、實踐、總結、思考六個環節來操作。

關鍵詞:影視鑒賞;微課;景別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以短小精悍、簡明清晰、技術得當、理念創新逐步應用于公共藝術教育中。微課早在2011年便有了一定的概念,2013年被稱為“微課元年”。近年來,各大高職高專院校都在倡導微課的發展與應用。學校公共藝術教育微課制作的現狀同推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對公共藝術教育缺乏高質量的微課內容,微課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較為欠缺,除了個別學校制作了一些精品的微課視頻之外,大多數微課的質量都較一般,無法起到很好的拓展作用。所以,積極建設適應公共藝術教育微課發展已成為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要求和精神。江蘇省組織了2018年度教育信息化研究課題的申報工作。進一步提高全省教育信息化應用研究水平,積極探索教育信息化2.0時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筆者申請了此次課題,課題名稱為民辦高職公共藝術《影視鑒賞》微課的設計與制作研究,根據微課的特點對公共藝術《影視鑒賞》課的景別專題進行了設計,下面筆者將簡單介紹整個微課的設計過程。

1教學理念與目的

《影視鑒賞》作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中八門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之一,任務是讓學生在掌握影視鑒賞基本理論和知識的同時,學會應用這些知識進行影視作品鑒賞。景別的劃分是影視鑒賞過程中首要學習的概念,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習者了解或掌握影視景別劃分的基本知識、景別在影視作品中及實踐拍攝中的運用等,豐富學習者的美育知識,提高學生對影視作品的審美感受力及鑒賞能力,從而提高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使學生擁有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教學內容與重難點

(1)教學內容:選取《影視鑒賞》中《景別》這一專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我們將學習景別的定義,了解景別的劃分,掌握景別的運用等。(2)重難點:充分理解景別的基本內涵;了解景別是如何劃分的,可以將影視作品鏡頭中的不同景別進行區分;在實際拍攝中將各種景別運用到位。

3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環節設計獨特:“欣賞、問答、舉例、實踐、總結、思考”六個環節,從理論(欣賞、問答、舉例)到實踐,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再回歸理論思考。(2)學生全員參與度高:本次教學內容可以涉及電影、動畫等影視作品的例子,關注度高,能夠增加學生藝術知識、提高藝術技能。(3)教學手段資源豐富:教學充分運用了現代技術手段,有視頻、動畫、PPT、圖片、習題等。學生可以從教師那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審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4)理論實踐互融互通:既有理論講解,又注重挖掘影視作品中景別的運用,聯系實際,重視應用,引導學生總結規律、開拓思路。

4微課的具體設計

影視是一門年輕而又極富魅力的藝術,它的歷史雖只有百年,但已是藝術大家族中得天獨厚的寵兒。與此相適應,影視理論研究也得到了繁榮與發展。影視語言是用以認識和反映客觀世界、傳遞思想感情的特殊藝術語言。與一般語言不同,影視語言是一種直接訴諸觀眾的視聽感官,以直觀的、具體的、鮮明的形象傳達含義的藝術語言,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由不同景別鏡頭的組接(剪輯)和攝影機的運動或是焦距變化所產生的蒙太奇不僅形成了銀幕形象的構成法則,也完善了影視語言的獨特語法修辭規律。影視語言的章法,是影片內容的組織和構造的特殊法則,一般由若干場面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規則相互交織構成。筆者的微課就是根據這一特點,設計了《太陽的后裔》第三集開始時飛機飛過頭頂銜接實際俯拍學校全景,女主角跑銜接學生走的鏡頭,學生走進教室上課銜接教室投影儀正在播放《太陽的后裔》的視頻等?!短柕暮笠帷返挠耙晻r空和微課的現實時空交錯出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聯想。用《太陽的后裔》的背景音樂銜接上課的打鈴聲,視覺節奏與聽覺節奏有機結合,體現內容的變化,使微課節奏豐富多變,生動自然,產生較強的感染力。通過時空交錯蒙太奇的手法引入微課,同時將整個微課設計如下。(1)環節一:欣賞。通過韓國電視劇《太陽的后裔》中的一段視頻導入課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他們的注意。案例新穎,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做到觸類旁通,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環節二:問答。怎么描述影視畫面?怎樣劃分景別?怎樣將景別運用到拍攝中?景別是指由攝像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畫面上形象大小的變化。景別通常分為六種: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局部特寫。(3)環節三:舉例。舉例好萊塢經典影片《泰坦尼克號》和Mr.Boomba系列Flash作品之一。通過舉例分析景別在影視作品中的運用,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印象。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4)環節四:實踐。請同學們用手機拍老師上課的畫面。邊拍邊回顧景別劃分的理論知識。舉一反三,學完理論,通過練習實現知識的轉化和鞏固。(5)環節五:總結。教師總結本次微課的主要內容及重難點。與課程導入相呼應,再次用韓國電視劇《太陽的后裔》中的那段視頻結束課程。(6)環節六:思考。提出問題:景別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導出下一課,承上啟下!啟發誘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結語

回顧整個設計與制作過程,筆者深深慶幸自己受益于時代的進步和學校的發展。正因為當今的技術,學??焖侔l展教師們積極使用微課,才有了越來越多的優秀微課。要注重核心可用資源的收集與開發,要進行整門課程的開發和體系化,重視每一個微課的質量,邊實踐、邊提高,探索適合公共藝術教育影視鑒賞課程特色的微課開發模式;整合系列微課,以達到系列化、專題化的效果。我們要冷靜客觀地對待微課,不僅要根據教學目標來選擇是否采用微課,更要辯證地利用微課,豐富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實踐性。

參考文獻:

[1]丹尼艾爾•阿里洪.電影語言的語法.[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

[2]楊曉林.影視鑒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3]龔金平.光影之魅:電影鑒賞的方法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

[4]王曉寧.從美育高度開展學校公共藝術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6-10-13.

[5]胡鐵生.微課設計的六種實用技巧[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12).

作者:周春爾 單位:硅湖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