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分析
時間:2022-06-28 11:26:28
導語: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社會下,商業空間和公共藝術體現出極高的契合度,公共藝術可以激發商業空間活力、塑造企業形象、更是對當地文化進行重新提煉和塑造,而商業空間可以從經濟價值、社會價值上對公共藝術起到反哺作用。對于當下商業空間中公共藝術的形式和發展趨勢的研究對將來公共藝術更好地介入商業空間是必要的。
關鍵詞:商業空間;公共藝術;文化消費
1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前景
隨著中國近年來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得到巨大的改善,民眾的生活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追求物質生活的富足到如今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民眾對于公共空間的認知愈發深刻,公共空間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心廣場、道路節點、公園或是會所等場所,而是能夠促進民眾平等自由交流、互動的場所,甚至這種場所的觀念不再是被圈畫下的固定形態。[1]公共空間中公共藝術以其材料、形態的多樣性為大眾所接受、所喜愛。其次,全民素質的提高要求藝術介入空間,毫不意外,公共藝術成為民眾與他人、與空間進行友好交互的中介。藝術手法處理下的空間和藝術作品相互結合共同塑成完整的公共空間,通過這樣對公共空間的設計方式調動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思考。公共藝術是公共空間下的藝術,人們對公共空間的認知和深化讓公共藝術得以發展。商業空間是具有公共活動較為頻繁的場所,不同于其它大部分的市政項目,商業空間是在經濟利益引導下進行設計的。商業空間比起其它公共空間下的公共藝術更注重消費群體的接受度、關注度,其審美取向更偏向大眾審美,藝術在這樣的情形下真正獲取了“公共性”。商業空間在經濟支持下,有資本滿足藝術對空間的介入,可以說商業空間是公共藝術的優渥土壤。
2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的有利之處
2.1以點帶面,激活商業空間。城市居民長期生活在高樓林立的建筑林中既渴望在城市中獲得歸屬感,又渴望讓自我意識得以展現。公共藝術在公共空間中充當著人與城市溝通對話的舞臺角色,公共藝術在公共空間中越來越成為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從鄉村建設到社區改造再到大型公園廣場都可以看到公共藝術介入的影子。商業空間作為城市中有先驅性的公共空間,更需要公共藝術對空間的介入。除此之外,公共藝術多種的表現手法,讓建筑空間的重要節點例如中庭、大堂、連廊、廣場增添關聯性、增強空間的整體性,通過顏色、造型等多個方面的設計引導商業動線,能使建筑內外、上下空間產生一定的聯系與互動。比如:丹佛會議中心的“BigBlueBear”(圖1、圖2)就是一只藍色的幾何熊貓在建筑外部廣場趴在建筑的幕墻上對建筑內部做窺視狀,用喜人的形象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無論是建筑外空間中的群眾或是建筑內部的群眾自然而然地被其所吸引,空間內外也成功地產生聯系;建筑內部不同樓層看到的景象隨著高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建筑上下空間產生聯動,讓空間充滿活力。2.2便于企業、產品形象輸出。全民文化、審美素質的提高,人們對物質的消費逐漸轉向對文化的消費,把商品質量注重轉向對于商品文化附加值的在意,包括商品的文化理念、產品故事、產品包裝等等。公共藝術可以將產品形象通過材質、光影、造型的變化表現于空間中,從外部空間到內部空間再具體到產品本身的形象統一可以加深人們對于企業形象的認識,比如羅馬的寶格麗旗艦店(圖3),建筑外立面使用玻璃纖維混凝土和半透明樹脂兩種主要材料,這兩種材料以寶格麗珠寶獨有構成變化為原型,材料內部加入燈光,光透過半透明樹脂在不透光的混凝土襯托下形成大理石般質感,大理石是原先店面的材料,讓建筑保留原先店面質感的情況下極具有辨識度,讓消費群體很快就可以和寶格麗品牌聯系到一起。同時,自媒體產業的興起,藝術介入商業空間可以更廣泛地在社會上增加話題和“熱度”,從而推動企業形象在網絡上的傳播。2.3便于文化符號的塑造與強化。線上商業的發展促使商業空間發生劇烈的改變,單一的商業空間不能滿足消費人群的需求,商業空間功能豐富起來,增加了類似于影劇院、DIY店、寵物店、幼教班等等形態的商業。與其說當下實體商業售賣的是產品和產品文化,不如說售賣的是人們向往的生活理念,在忙碌的城市中為人們畫出美好的生活樣子,讓消費群體不斷消費產品以靠近理想的生活。企業策劃通過提煉地域文化結合自身企業文化總結出最適合當地消費人群所接受、喜愛的理想生活,將這種理想中的生活理念作為買點,公共藝術可以根據地域文化特點營造出這種生活的環境,從而促使消費群體受這種生活理念的影響做出消費行為;公共藝術還可以進一步將這些提煉成文化符號,更好地進行文化輸出。文化符號的塑造可以在城市中推廣既定的商業空間,更可以對外宣傳城市、對內增強文化自信和當地人民的歸屬感。成都春熙路IFS建筑上的熊貓雕塑“IAMHERE”(圖4)顯然就是成功的典范,熊貓是四川的代表,它以懶散、軟萌的形象被全世界所喜愛,足可以代表成都“慢”生活理念,雕塑利用熊貓笨拙爬墻的動態引起民眾的關注,為春熙路更是拉來全社會的關注度,現在已經將IFS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3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的方式
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的方式與其自身多元化的發展是離不開的,往往從幾個方面共同發展,到如今出色的商業空間會將其優化、整合,在空間規劃時構成一個完整的方案。3.1標識系統。標識系統通過與視覺傳達專業的交流、跨界,整合商業空間的文化訴求和形象訴求,將所有元素總結、拆分重新塑造出完整的視覺標識系統。視覺傳達的跨界綜合了環境設計在材料上的優勢和視覺傳達在符號表達、傳播途徑上的優勢,讓標識系統更加豐富,從大型的精神堡壘到指示牌再到空間鋪裝的指示,甚至發展到空間中與人交互的電子地圖和商業空間的微信界面都是經過系統化、專業化的設計而成的。進入到商業空間中的群眾可以清晰、便捷地從極大的空間中定位,讓群眾在空間中獲得一定的安全感(圖5)。3.2公共家具。公共家具因為其使用的功能性與標識系統并列而談,但在設計中二者是共同創作的,都是對同一商業空間中形象的外化展現。當然,根據不同商業場所的使用需求對于公共家具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為了增添商業空間的活力,公共家具在原先滿足功能的基礎上加重家具的互動性(圖6)和藝術造型(圖7)。3.3空間裝飾性“線條”。空間中裝飾性的“線條”,不光是指道路鋪裝的裝飾線條、天花的裝飾板構造的裝飾線條和空間中刻意修飾的空間流線的線條(圖8),還包括節假日、活動期間大大小小在空間中出現的相同元素(圖9)。3.4藝術裝置。裝置可以說是互動性最強的方式,可以用極為豐富的材料、極為先進的手段對空間進行塑造。裝置在商業空間中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展示空間的觀賞類裝置,比如香港置地廣場中庭名為“Meadow“(圖10、圖11)一系列的藝術裝置,18朵以自然中花朵的造型創作出的花朵吊在中庭上,隨著時間的變化花朵隨之“盛開”與“凋謝”,可以讓人們在觀賞時對自然產生思考。而另一種裝置則是功能性的裝置藝術,空間、人得到最大限度的交互,小到節日、促銷空間中布置的展廳,到音樂、燈光和人的交互,再到如今可以實現的沉浸化的光影技術都屬于這類裝置藝術,最為奇妙的是這種人在空間中的交互行為可以轉化為線上活動,成為網紅打卡地,形成新一輪的交互行為。3.5藝術雕塑。雕塑可以說是影響最為深刻的方式,雕塑不同于裝置的一點是具象化,與空間糾結不清的裝置不同,它是可以被描述清楚的,人、雕塑與空間是三個個體,通過對雕塑尺度的把握,讓人對雕塑、對空間有著不同的理解。雕塑可以在千篇一律的商業空間中增加獨特性、唯一性。也正是雕塑的這種特性使雕塑在空間中無論好壞都會成為焦點,將雕塑點綴在商業線路的節點上可以為空間創造良好的節奏性,也對空間起著引導線路的作用。成功的雕塑不僅會讓觀者產生思考、培養觀者的審美情趣,往往還會被當成地標使用。
4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的發展趨勢
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手法的豐富,配套式的公共家具、標識系統、裝飾線條、裝置與雕塑在商業空間設計中屢見不鮮,消費群體對于商業空間的要求一再提高?,F在隨著商業、藝術、生活的共融生長,形成新興的文化藝術地標,比如日本的六本木新城、紐約的洛克菲勒中心、上海徐匯區的保利•時光里等等,這些商業空間既具有文化藝術氣息又具有生活氣息。但歸根結底,可以把商業空間的發展趨勢總結為兩部分,一個是空間體驗感提升;另一個則是空間敘事性的增加。查爾斯•摩爾在《身體,記憶和建筑》一書中表達了他對體驗的看法,他認為人的體驗需要被放在第一位,身體和感知是最為根本的。[2]尤其是當前淘寶、京東等電商的發展沖擊著實體商業,線上平臺可以被滿足的需求不被人們看重,體驗感成為商業轉型方向。更多的消費轉向文化藝術和休閑娛樂的體驗,商業空間隨著商業結構的變化而變化,公共藝術在商業空間中越發展露出高互動性??萍嫉陌l展讓群眾參與到空間的形式越來越多,節日的策展會將這種互動性考慮在內,比如:Nike在菲律賓創造了巨大鞋型的循環跑道,在鞋上佩戴相應的配件就可以在跑道中和自己前一圈的影像一同運動,從而激勵參與者;SimpleWine俄羅斯葡萄酒商25周年紀念酒會通過定制的液晶屏、動態照明、環繞聲打造270°沉浸式空間。于我而言,藝術家通過藝術的手法分享個人觀察世界的視角,觀者通過藝術家觀察世界的視角能對世界產生新的認知,也能對觀者忽略過的事物重視起來,公共藝術除了可以為商業空間增加交互以外,更能產生深刻的社會效應,從而在網絡上增加商業空間的知名度,達到二者的共贏。如今的商業空間往往會將企業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到某一個特定的裝置或是雕塑中展露一二,但是隨著大眾審美水平、文化素質的提高,點狀的公共藝術設計不足以滿足人們在公共空間中的需求。消費群體對于商業空間中地域文化、企業文化、品牌文化的塑造需求更為完整化,讓空間“講好故事”是現今的訴求,從代表性的“故事”節點設計轉化為整個完整“故事”線路的設計最后升華為整個空間“面“的塑造,讓群眾可以完全沉浸在塑造好的“故事”空間中。這個“故事”就是商業空間塑造的完整的地域背景下的生活理念。這也是幾年來具有城市故事背景的場所重新發展起來的原因之一,比如上海老船廠改造成集文化、藝術與商業的綜合體——船廠1862,讓時代的記憶獲得新生,繼續傳承。
5結語
成功的商業空間離不開公共藝術的輔助,優秀的公共藝術不僅可以讓人對商業空間印象深刻,更可以在社會上帶來廣泛的關注度和話題,成為代表某一個城市或是某一個品牌的經典之作。固然追求經濟利益對于藝術創作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一味地追求經濟價值是否會為藝術蒙塵,以致于對社會產生精神上的負面影響。藝術創作和商業發展需要將道德考慮在內,只有正確“三觀”指導下的藝術作品才能真正受到大眾的喜愛,在此基礎下既能增加群眾的體驗感又能在地域文化下讓群眾對世界產生思考的作品才能永恒存留。
參考文獻:
[1]翁劍青.當代藝術與城市公共空間的建構——《藝術介入空間》的解讀啟示[J].美術研究,2005.4:103~109;
[2]肯特•C•布魯姆,查爾斯•W•摩爾.身體,記憶和建筑[M].北京:中國美院出版社,2008-12-01.
作者:王若冰 謝佳雯 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 上一篇:網絡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
- 下一篇:書法符號在公共藝術的運用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