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專業老師適應新形勢發展

時間:2022-08-28 04:37:31

導語:藝術專業老師適應新形勢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專業老師適應新形勢發展

一、關于四川高校教師隊伍與高校藝術類教師隊伍的總體情況分析

(一)四川高等教育基本情況

四川省有普通高校93所,其中:本科院校45所,高職高專48所,在校生近160萬人;成人高校22所,在校生30多萬人。其中藝術類在校學生13萬余人。高等教育總規模從2000年的48萬增加到近190萬。高等教育以“質量工程”為抓手,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取得了顯著成績。國家、省、校三級“質量工程”體系初步構建和形成,國家級“質量工程”各建設項目數均居全國前8位??傮w而言,高等教育結構不斷優化,辦學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學科專業建設不斷加強,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辦學資源總量增加,新區建設階段性完成。高?;A研究和前沿技術開發成績突出,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四川高等教育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四川是一個高等教育大省,還不是高等教育強省。高等教育面臨許多機遇和挑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就是關鍵之一。

(二)四川高校教師隊伍與藝術類教師隊伍的現狀和問題

近年來,四川省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措施,盡快改善和解決。

1.取得的成績

一是教師的思想素質和師德水平進一步提高。在學生大幅度增加,教師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廣大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勤奮工作,恪盡職守,保證了我省高等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基本需要。二是教師隊伍總量有大幅度增加。近年來,各高校在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全省高校專任教師7萬多人,承擔著近190多萬高等教育在校學生的培養任務。其中藝術類專任教師7000余人,承擔了13萬余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教學任務。在一些綜合大學,藝術類教師還擔任了一些非專業學生的藝術素質提升課程的授課任務。三是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獜哪挲g結構看,中青年教師已成為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省高校專任教師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超過80%,藝術類高校教師由于自身表演專業教學的特殊性,這一比例還會高一點。特別是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超過了55%?!诮處熉殑辗矫妫「咝V屑壖耙陨辖處熣紝H谓處煹?0%以上,其中具有正高級職務的教師占近9.5%,具有副高級職務的教師近26%;藝術類高校中級及以上教師也達到60%以上,其中正高級教師占7.5%,副高級教師占16%?!拇ǜ咝=處煂W歷層次有較大幅度提高。經過多年努力,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近48%,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近10%。藝術類高校由于專業特色,學歷層次一直比較低,但近年來各藝術高校加大提高教師學歷層次的工作力度,成效顯著。以四川音樂學院為例,該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比例從2006年的23.5%增加到現在的44%。四是高層次人才隊伍的數量正在不斷壯大。四川高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共17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占全省近75%,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員占全省近52%;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占全省近49%;“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占全省近86%;獲得省科技杰出貢獻獎和創新人才獎占全省近40%。藝術類高校近年來依靠自身實力,被評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員及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數量也是逐年增加。

2.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教師隊伍總體數量短缺矛盾突出。經過連續多年的擴招,全省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是1998年擴招前的5.9倍,但全省高校專任教師僅增加了2.1倍。師生比由1998年的1∶12.3上升到目前的1∶21,是全國比較高的省份之一。全省藝術類高校的生師比約為1∶16,與教育部對藝術類高校的生師比1∶11的要求對照,還存在較大差距。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短期內要徹底解決的難度較大。二是高學歷教師所占比重仍待提高。按教育部“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的比例,本科學校應達到60%以上;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高等??茖W校應達到30%以上”的要求,我省大多數高校存在差距,高職高專院校差距更大。省內高校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平均所占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仍然低一個百分點。特別是省內高校藝術類教師這一差距更大,除了位于省會城市的高校藝術類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比例比較高以外,其他學校景況堪憂,與全國藝術院校的平均水平比較也有一定差距。三是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偏少,高級職稱骨干教師隊伍需進一步壯大。從2004-2010年六年來,平均每年全省高校新增高級職稱1099人,其中新增正高職稱近300人,新增副高職稱800多人,基本適應了高等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和發展的需要。盡管如此,目前我省高校具有正高職務的教師占9.5%,仍然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不到一個百分點);副高職務的教師占近26%,比全國平均水平低近兩個百分點。與全省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比例相比,藝術類教師明顯偏低,而且也低于全國藝術院校的平均水平。四是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知識結構有待更新;少數青年教師教學中精力投入不足,在學術上有急功近利的傾向,敬業精神有待加強。特別是全省藝術類師資青年教師的比例更大,要特別注重加強對他們的培養??傮w而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困難仍然突出。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背景下,提高藝術院校辦學水平,培養大批綜合型藝術人才以適應社會需要已成為迫切任務,加強藝術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任務仍然繁重。

二、四川高校教師隊伍及藝術類教師隊伍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關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全局的重要問題。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優化、數量足夠、素質較高、富有活力,適應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教師資源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提高質量,需要在教師、教材、教法三大重點上下功夫。三大重點中教師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有深入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培育出一支優良的師資隊伍,教育事業才能實現真正的跨越式發展。目前擺在我們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面前的有三個現實問題:一是四川高校的大師級人才,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領軍人才,在全國有分量的優勢學科帶頭人,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二是目前四川全省整個正高職稱人數不到4000人,低于3000多萬人口的陜西、重慶,甚至低于云南;另一方面,省屬高校正高崗位空缺量達48%。是因為職稱評審標準、或者教師自己的動力問題?是不是涉及到各個高校隊伍的建設規劃、支撐平臺搭建、經費保障、激勵導向等工作力度方面的問題?三是近年來我們高校引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公開招考了一大批高學歷人才,他們的作用發揮如何,學術成長環境怎樣,人事、人才工作中有沒有需要進一步改進優化的空間。面對以上問題,不同的高校會有自己不同的反思和回答。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文化藝術的發展與繁榮,不僅能推動人民文化生活的進步,更能提高民族素質,打造和體現國家軟實力。四川省《關于加快建設西部文化強省的若干意見》中要求深化體制改革,完善運行機制,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夯實教育基礎,推動科技進步,繁榮文藝創作,壯大文化產業,活躍文化市場,擴大文化交流,豐富文化生活,培育“一個文化中心”,突出“四大特色文化”,達到“三個四分之一”,實現“兩個提高”,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四川高等藝術教育為我省文化事業發展、產業升級提供更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要培養在新時期、新形勢下能夠為社會主義文化戰略服務的高素質人才,藝術教育師資的水平必須不斷提高。

三、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四川高校藝術類教師隊伍的質量和水平

(一)繼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用活人才資源。人才是學校最響亮的名片,引進和培養并重。就一般規律而言,高端領域人才重“引”,基礎環節人才重“培”;緊缺急需人才重“引”,創新適應人才重“培”;少量尖子人才重“引”,普遍提升人才重“培”。當然,引和培的關系是辯證的、動態的、發展的,也可以是互補的。目前有兩個引進類型要給予高度關注:一是搞好高端對接。學校要注意與國家、省上的重大人才規劃、項目進行對接,要有自己的“人才特區”。要建立和完善“剛性”、“柔性”相結合的人才引進機制,儲備豐富的人才資源。根據藝術院校的特點和實際,制定優惠政策,在重點學科、重點專業、重點實驗室等設立若干特聘教授崗位,鼓勵、吸引省外知名藝術院校和海外高層次人才融入學校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推動學科建設發展。要廣泛吸納文化領域的頂尖人才和有影響的大師級人物到學校作兼職教授或講學。二是大力引進“復合型”教師。隨著時代的發展,四川高等藝術教育普遍對傳統的音樂、美術學科加以了全方位的拓展。新的學科專業均帶有明顯的跨學科性質,實現了與計算機、醫學、聲學、工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應用性很強,發展前景十分可觀。所以在人才引進上要特別重視以復合型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充實教師隊伍,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二)搭建五大平臺,實施人才提升計劃。一是“學歷全面提高平臺”。盡管近年來省內高校藝術類師資的學歷結構不斷優化,但與全省高校高學歷教師的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教師學歷提升的空間仍然很大。當今高等教育愈發達,高學歷教師所占比例就越大,這已成為世界各國高校的共同特點。高校新進藝術類教師不僅要提高學歷層次,同時,還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笆濉逼陂g,學歷結構力爭得到明顯改善、顯著提高。二是“青年教師成長平臺”。對近年來新進的教師,要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科研平臺,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參加學術團體、學術交流活動,開闊視野、加強交流、加速成長,使其盡快成為學校教學科研的骨干;三是“骨干教師成長平臺”。要有計劃地遴選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送到國內外知名藝術大學作訪問學者或進修學習,支持他們開展創新性的研究工作,改善學緣結構,樹立國際視野。使骨干教師迅速提高水平,成為能夠支撐學校發展的教學科研核心人才。四是“學術專家成長平臺”。主要對已經具備相當學術水平,副高職稱的教師,搭建專門平臺,引導他們進一步提高業務水平,這是學校提高辦學水平和實力的中堅力量。五是“學科領軍、高端人才成長平臺”。通過海外人才引進,自身優勢學科發展,培養造就一批能夠引領學科發展,提高學校影響力,在全國知名的高端人才。而且還要充分發揮學校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有突出貢獻專家、教學名師、博士生碩士生導師等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鼓勵他們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努力在學校建成一批高水平學術團隊。

(三)重視師德建設,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水準。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是關系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也是影響教師專業成長和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決定發展方向的問題。高校師德提升是一項長期工作,是常抓不懈的基礎工程。我們提倡一要“抓榜樣”。在當前利益多元化的背景下,要大力倡導教師遵守職業道德操守,發揚導師精神、園丁精神、紅燭精神。結合評優表先、宣傳教育等活動,樹立一批愛崗敬業、師德高尚的先進典型,大力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二要“抓載體”。利用教師節、黨的生日、國慶、春節等重大節日慶典,組織師德宣講、教師慰問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將師德教育與人文關懷春風化雨般滲透到細微之處。三要“抓學習”??茖W發展是硬道理,維護穩定是硬任務。現在,我們既處于黃金發展期,也處于矛盾凸現期,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新老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到教育領域,教育改革本身也面臨很多兩難問題。要認真組織廣大教師學習貫徹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了解黨情、世情、國情、教情,進一步增強教師的政治意識、法制意識、大局意識、紀律意識,做到“學術無禁區,講壇有紀律”。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的學習培訓。四要“抓懲處”。加強對違規違德教師的懲戒,加強師德考核,堅持在職務晉升、評優、績效考核、聘任等工作中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