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史景觀表達方式研究
時間:2022-03-27 09:58:33
導語:中國藝術史景觀表達方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藝術史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藝術的思想影響著園林景觀的發展,對其表達方式也有一定的影響。本文介紹了藝術史上不同時期的景觀表達方式的特點,有原始藝術時期以宗教為主導地位的圖像化景觀,奴隸制前期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簡單園林景觀,奴隸制后期賦有詩畫意境的意境景觀。藝術的發展促進景觀設計的發展,為未來景觀設計合理運用藝術的手段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中國藝術史;景觀表達方式;圖像化;立體化;意境化
藝術與景觀的關系可以用相互交融、相互依存來表達,從藝術中分離出了景觀設計,與此同時藝術與景觀設計也是相對而生,相向而行的,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當代藝術像一股洪流不斷涌入國內,與國內原有的藝術體系不斷碰撞、融合,在這種新形式下,景觀的表達方式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為了更好地把握當今景觀的表達方式,我們應當注重分析中國藝術史上景觀表達方式的特點。
1中國藝術史與古典園林思想
藝術史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是與中國文化共同發展而演化的專門史。文化產生的地方,便是藝術發生的地方[1]。中國“天人合一”的傳統思想統領著中國藝術的文化基礎,它是構成中國藝術的根本精神核心和文化理念[2]。而中國古典園林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意識形態背景亦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從藝術史可以看出,中國景觀表達形式的發展演化離不開藝術的發展進步,每一個時期的景觀表達形式都離不開當時最巔峰的藝術思想的指導,大到大明宮、華清宮、頤和園、西湖,小到蘇州古典園林、章華臺等等都與藝術相關。文學是時間的藝術,繪畫是空間的藝術。當人們欣賞園林中的景物時,“靜觀”和“動觀”都會存在,人們會在行進、流動中欣賞景物的姿態和美感,進而感悟人生哲理。所以,園林景觀是一種時空綜合的藝術。
2景觀表達方式特點
2.1景觀圖像化。在遠古時代,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人們對大自然出現的現象無法用語言表達,巫術擁有著絕對的領導地位,所以幾乎所有的原始藝術形式都與宗教有關系。大汶口文化中出現的太陽、云層和山戀組成的圖形,它們在藝術上傳達了一種視覺效果,但在文化上它代表著一種宗教符號,所要表達的是對祖先、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這種表達也因此構成了一種人文景觀。在中國藝術史中,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是景觀圖像化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如戰國時期的山水畫之一《山海圖》是一個全景式的景觀圖卷。如今雖看不到《山海經》,但其記載畫面內容的《山海圖》篇仍然保留至今。“《山海經》分山經和海經兩部分,涉及中國的古代地理、歷史、神話、民族、植物、礦物、醫藥、宗教等多方面的內容。”[3]由此可見,《山海圖》是一幅包羅萬象的地理景觀圖卷。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表達的是中國古代繁華市井景觀的一幅偉大巨作,因此成為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件瑰寶。從東京汴梁的市中心一直畫到郊區,其中大街小巷、百肆雜陳、橋梁舟楫、宮府宅第、茅棚村舍一應俱全,各色人物穿插其間,整個汴梁的景觀一覽無余,成為研究當時社會、經濟、政治及景觀珍貴的史學材料。原始藝術中不僅描繪地面景觀,也表現天體景觀。如良渚文化中期反山的嵌玉漆杯,就是用大小不一的玉石鑲嵌在杯體上,杯體正面是以北極星為中心的天體運動,背面是以南極星為中心的天體運動[4]。在總體上呈現出了一幅壯觀的星宿景觀圖景。2.2景觀立體化。早先的游牧生活轉化為定居生活,開始有了集體定居的氏族部落,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生產關系從氏族的公有制轉化為奴隸主的私有制。在奴隸制社會,簡單的狩獵生活已經滿足不了王公貴族的生活需求,出現了大量的囿、臺等園林景觀,這是將宗教中所表達的山巒、溪流及植物等描述自然景觀的符號建成園林,不同于大自然景象,使得景觀有規律地進行立體化表達。在古代,利用大自然山水環境的優勢進行園林景觀的選址和建筑的經營,在其中活動并發揮其成景的作用,園林中相應的布置一些建筑物,滿足游賞、娛樂、居住等多方面的需要。園林中除了栽培樹木之外,還有專門栽植花卉的地段,圈養動物的場所,園林中相應的開鑿水體,滿足供水或交通的需要。這個時期的園林景觀簡單地將圖形立體化,滿足了人們的生活需求,并完全沒有將詩意的文化融入園林景觀中。2.3景觀意境化。隨著中國藝術史的不斷發展進步,由書法藝術逐漸發展到繪畫藝術,繪畫藝術多是寫意的藝術。“書畫同源”在中國古籍文獻中一直是被認可的。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5]在中國,意境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美學范疇,尤其是在藝術的創作和鑒賞方面。意主要指的是主觀的情感和理念,境的意思則是指客觀的生活和事物。在藝術創作中將主觀與客觀進行結合便就產生了意境,藝術創作者在客觀的生活和景物之中熔鑄自身的情感和理念,進而能夠引發鑒賞者類似的情感激動和理念聯想。中國古典園林最典型的特點便是意境的含蓄,意境的含蓄深邃隱晦,有著豐富多樣的表達方式。2.3.1“一拳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頃”。在庭院或山野的咫尺之間,大自然之中廣闊的山水風景被人們用疊山理水的手法縮移摹擬于此,這種藝術性的創作不僅重視了物境,而且更加注重了由物境而幻化和衍生出來的意境,這就是“得意而忘象”。蘇州園林是園林意境表達的代表作,在庭園中以自然要素如水、雨、影等模擬自然,隱喻意志,表達情思。著名詩人文征明在描寫一些景點時,多是以水為脈絡進行展開如“循水而西”,“水盡,別疏小沼”、“又前循水而東”等等,總之,“凡諸亭楹臺榭,皆因水而面勢”。[6]水可以使園林活起來,更加增添了景觀的意境美。2.3.2預設主題。基于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藝術家的文學作品、名人大家的逸聞軼事、經典的歷史典故,亦或者是某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等等設定一個帶有某種意境的主題,然后借助自然界的山水植物以及建筑等元素所構成的物境對該主題進行創意性的表達。如揚州個園中用黃石假山進行掩映烘托的構圖經營據說是完全按照石濤畫黃山的技法,北京清漪園水景觀亦是摹擬杭州西湖的美景。2.3.3景題、匾、楹聯、刻石等。在景觀的表達上,除了預先設定意境主題,繼而用山水元素表達意境的手法之外,還有一種是預先并不設定意境,而是對建成后的園林物境所呈現出來的特征用文字進行“點題”。比如在中國文學藝術上,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第十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寫的就是此種表達方式。在蘇州拙政園,有兩處匾題,一處匾題為“遠香堂”,另一處的匾題為“留聽閣”,兩處都是賞荷花的地方,物境相同,但是“遠香堂”出自周敦頤詠蓮的“香遠益清”,“留聽閣”則出自李商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詩意,兩處匾題給人以不同的感受,且意境完全不同。
3展望
中國藝術史上,景觀的表達方式不斷發生著變化,中國古典園林自然美、建筑美、詩畫美和意境美是景觀表達方式的最高境界。在當代藝術引領下的各種設計思潮,已經在中國萌芽發展,但還不是很成熟。國外藝術潮流大量涌入國內,一味照搬國外景觀表達方式而導致中國景觀表達缺乏意境美、形式單一、千篇一律等等一系列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在引進國外藝術潮流時,認真學習中國原有藝術特色,將先進的藝術結合中國原有藝術特色,從而表達出賦有生命力的真正的中國景觀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德]格羅塞著,蔡慕暉譯.藝術的起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2]李倍雷.中國藝術史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J].藝術百家,2014,01:113-118+122.
[3]王璜生,胡光華.中國畫藝術專史山水卷[M].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12(1):55
[4]朱日新.景觀的藝術表達[D].中央美術學院,2012.
[5][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
[6]文征明,周振明.王氏拙政園記[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作者:羅婉璐 朱月晴 吳凡吉 單位: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筑學院
- 上一篇:中國藝術哲學在家具設計的作用
- 下一篇:婦產科側切手術愈合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