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特征探究
時間:2022-06-17 03:28:30
導語: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特征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城市雕塑以其所具有的文化性、藝術審美性,成為當代城市公共環境建設不可或缺的存在,在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環境改善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當代城市雕塑藝術為研究對象,就其創作特征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助力雕塑藝術的優化發展。
關鍵詞:當代城市;城市雕塑;創作特征
城市雕塑作為環境與藝術有機結合的公共環境藝術形式是雕塑藝術家基于時展下對社會認知的外在表達,是思想、理念、情感等精神需求在公共環境中的具體體現。隨著城市雕塑藝術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城市雕塑藝術已經成為衡量國家或地區人文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有必要認知當代城市雕塑藝術的創作特征,實現其在人們美好生活建設中促進作用的有效發揮。
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過程中,其題材的選擇與確定離不開城市歷史、城市生態環境、城市文化。[1]這就要求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家以傳承與弘揚城市文化精神為原則,進行當代城市雕塑設計主題的把控,使當代城市雕塑藝術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凸顯城市個性美、文化美。與此同時,當代城市雕塑藝術作為當代人對生活、文化、藝術等感知的理性表達,其設計內涵與時代變化、社會發展存在密切關聯。需要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具備前瞻性,能夠對時代變化下人民群眾對城市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具備充分的了解,從當代人的心理期許入手,進行當代城市雕塑的創作,促進當代城市雕塑教育、裝飾、娛樂、溝通等作用的有效發揮。以美國自由女神像為例,設計師立足城市歷史,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勝利100周年”為創作主旨,將“向往和平與自由”這一永恒理想滲透到雕塑創作中,讓那位身著古希臘服飾,頭戴七道尖芒冠冕,手舉自由火炬與法律典籍,腳踩破碎鎖鏈的美麗女神深入人心。
2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特征之“布局”
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過程中,其布局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對其價值與作用的發揮存在直接影響。通常情況下,當代城市雕塑類型不同,其所處位置也應不同。例如,商業雕塑作為傳遞商業信息,促進消費者與商業區有效溝通的橋梁,應配置在商業圈范圍內;校園雕塑作為傳遞教育、文化等信息,促進校園與師生有效溝通的紐帶,應根據其主要功能科學布置在校園內。因此,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在進行選址與布局時,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則,能夠根據具體空間環境進行位置、空間占比、體積形態的綜合分析,使其在不影響區域空間整體結構的同時進行空間環境的改善,提升空間和諧美。
3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特征之“材質”
材料作為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內容,在展現城市雕塑藝術內涵,提升城市雕塑藝術審美性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在進行當代城市雕塑材料選擇時,應明確以下特征:一是可持續發展特征。即城市雕塑多處于外界環境中,需經歷風霜雨雪仍能夠保持原有光彩,屹立在空間環境中。對此城市雕塑材料應具備可持續發展性。二是多樣性特征。即隨著工業、制造業的不斷發展,城市雕塑材料呈現多樣的發展態勢,除大理石、花崗巖、木材等自然材料得到廣泛應用外,銅、鋼等金屬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逐漸應用到城市雕塑藝術創作中,為城市雕塑藝術優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三是工藝創新性特征。不同材料由于性質不同,其應用手法也不同。為促進材料表意功能的有效發揮,設計師善于根據作品需求,通過材料本質肌理保持或人工肌理創造,提升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的廣度與深度。因此,在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過程中,設計師要認識材質肌理與雕塑創作思想的內在關聯性,能夠立足城市雕塑主題、形態、功能等,進行材料選擇,并從材料本質美、材料工藝美等層面出發,通過直接利用、材料分解、材料置換等方法的科學運用,提升材質表意功能。例如,由大衛•希金斯創作的《螺旋形》根據雕塑主題“熱愛自然與環境保護”選擇更具自然性的大理石進行作品創作,使人在觀賞過程中能夠清晰感受到作品蘊含的自然韻味,體會來自海洋的希望與美好。
4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特征之“造型”
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過程中,造型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審美意蘊的表達。即美學價值是當代城市雕塑藝術的核心價值,需在“凹凸”間賦予形體以獨特的變化,進行雕塑藝術創作者思想、情感的傳遞與表達。對城市雕塑形體進行歸類,大致可分為“圓形”“方形”“方圓結合形”三種,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雕”“塑”賦予形體多種多樣的變化,使其成為符合城市空間環境、城市歷史與文化需求的形態,進行不同寓意的表達。其二,法則的靈活運用。在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中,形式美法則的應用需注重靈活性、變化性。不能一味地追求規范,需注重形式美法則應用與空間環境的有機結合,根據空間環境、城市文化等內容的變化進行造型法則的改變,使雕塑形態富有更強的生命力。
5結語
城市雕塑藝術受城市歷史、城市經濟、城市空間、城市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隨著城市的發展與變化,雕塑藝術創作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對此,只有立足時展,掌握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特征,才能為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實踐提供指導,促進其在人類生活環境改善中作用的發揮。
參考文獻:
[1]湯箬梅.新時代背景下提升江蘇雕塑藝術品質與城市影響力研究[J].藝術評鑒,2018(09):184-185.
[2]陸增康.對城市雕塑公共性問題的再反思[J].雕塑,2018(04):70-71.
作者:莫冰梅 潘蕾雅 盧佳佳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
- 上一篇:語言藝術在班級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美術教育傳承民間藝術現狀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