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龍江劇傳承研究

時間:2022-03-27 09:18:43

導語:民間藝術龍江劇傳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間藝術龍江劇傳承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傳統的民間藝術正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巨大挑戰,龍江劇也不例外。本文從龍江劇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出發,深入分析龍江劇的概念及特點,并以此為基礎探尋其傳承價值及路徑,希望能夠進一步促進龍江劇的現代傳承,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龍江??;情感;拓展;傳承

龍江劇誕生于20個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至今,雖然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卻因為一些客觀與非客觀的因素拉開了自身與特定社會背景的距離。從實際生活中,我們發現龍江劇雖然并沒有停止過向前邁進的腳步,卻也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亟待解決,如龍江劇存在與時展脫離,與市場、觀眾需求脫節,創作隊伍缺失等。所以,我們有必要再次將目光聚焦在龍江劇,探究其藝術特色及發展策略,以使這一優秀的民間藝術在未來更加奪目,重新散發迷人的光芒。

一、民間藝術“龍江劇”概述

1959年,經過多年的舞臺劇目實驗,藝術家們在不斷的改革創造中,融合了東北二人轉和拉場戲的藝術特點,發展起來一種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且適應當代觀眾審美要求的全新的地方劇種,即龍江劇。龍江劇的突出特點主要包含兩方面:唱腔和表演。從唱腔來看,龍江劇扎根于黑龍江民間藝術土壤,在東北二人轉、拉場戲音樂的基礎上,又適當融入了一些東北民歌、皮影戲、大鼓等民藝術形式,再經過反復實驗,形成了通俗易懂、新鮮好聽,同時貼近百姓生活的詞曲樣式。其唱腔主要選用[四平調],再結合[喇叭牌子]、[鋦大缸]、[哭糜子]、[梨花五更]、[紅柳子]等一系列輔助曲調,創造出一種新聲腔。這種唱腔既有“板腔體”的音樂特征,又含“曲牌聯套體”的精華,在當地廣為傳唱。從表演上看,龍江劇融合了東北二人轉、拉場戲、東北民間舞蹈、大秧歌、京劇、評劇等藝術形式的表演程式,但又十分強調從生活出發,從人物出發,更加重視生活化。龍江劇的“唱”講究韻味,“念”講究鄉土味,“做”多是手絹功、扇子功、水袖功,“打”則借鑒京劇和評劇。以水袖功為例,龍江劇中講究長和多。“長”一般在三尺以上,講求抖、提、撣、甩、耍,有一定難度;“多”指花樣多,有各種纏袖和各種旋花袖。

二、龍江劇的現代傳承策略

(一)與時俱進,互相融合發展。龍江劇面臨著這樣一個現實:新劇目與大眾的欣賞口味不符,導致觀眾越來越少。想要突破這一瓶頸,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龍江劇必須與時俱進,從時代需求、觀眾審美和劇種建設需要出發,善于借鑒二人轉、拉場戲等姊妹藝術形式,將這些優秀的藝術元素融入進來,經過互相交流、互相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創新與發展,形成能夠反映現代社會生活中各種意識形態,反映人的內心世界,體現獨特審美價值和思想內涵的藝術形式,為自身的復興與發展開拓新道路。(二)立足市場,凸顯地域特色。由于地域差異、歷史的積淀和文化的禁錮,龍江劇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與市場脫節,與觀眾需求相脫節的現實境遇。尤其面對各種新文化藝術潮流的不斷滲透,龍江劇的發展堪憂。事實上,龍江劇想要獲得長久發展,必須立足當地,從地域性角度出發,尊重其客觀發展的階段性和延續性,同時尊重歷史賦予其的特定色彩,以自然環境為依托,展現龍江劇的氣魄,綿延龍江劇的魂,以黑土地特有的地域文化“二人轉”式幽默詼諧的喜劇傳統為本源,開拓更加寬廣的市場。(三)培養人才,注入新鮮血液。龍江劇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面對近年來劇作家群體老齡化,表演人才缺失的現實境遇,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和表演者認識到了培養人才的重要性,希望能夠借此擺脫長期困擾龍江劇的付出與所得不均衡的狀態。首先,培養青年劇作家。當前,各行業優秀的人才層出不窮,龍江劇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形似,自然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具體來講,在培養青年劇作家方面,需要在本地開設各種補習班,積極送他們學習深造,對于那些優秀的編劇人才,應給予適當的政策照顧,以此吸引年輕編劇投身戲劇創作事業。其次,與學校教育結合。把龍江劇搬進課堂,借助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培養一批對傳承龍江劇這一事業充滿著熱情和渴望的專業人才,促使學校教育與人才培養同時進行,以更好地促進二者的共同發展。

三、結語

在龍江劇急需創新與發展的當下,其創作者必須意識到:只有發展龍江劇的個性,形成特有的表演程式和獨特的舞臺風格,才能實現長遠發展,否則,一切都將是空中樓閣。這就要求創作者必須從實際出發,結合龍江劇特有的藝術特點及價值,不斷探索新路線、新方法,與時俱進,形成地域化的現實優勢,積極培養專業的接班人,以使龍江劇在肥沃的黑土地上生長得更加旺盛,開出更加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張永全.龍江劇在音樂院校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6(2).

[2]李思囡,李娜.論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龍江劇”的現代傳承策略[J].藝術教育2015(5).

[3]王喜祥.淺談龍江劇的唱腔音樂和表演[J].藝術活力,2011(17).

作者:李夢同 單位: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