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論文:新課標視野下民族音樂教育

時間:2022-02-03 10:57:01

導語:民族教育論文:新課標視野下民族音樂教育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教育論文:新課標視野下民族音樂教育

本文作者:趙艷玲單位:淮安市淮陰區(qū)開明中學

加強中學音樂教育中的民族音樂教育,有利于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加強中學生的民族音樂教育,既有助于弘揚、發(fā)展我國的民族傳統(tǒng)音樂,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審美觀、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加強中學民族音樂教育,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了解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各種傳統(tǒng)文化都可以在民族音樂中找到它們的縮影。中學的民族音樂教育是讓學生進一步學習、了解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它在整個基礎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一曲《陽關三疊》,再現(xiàn)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贈別詩,把詩人送友人西出陽關時的愁情傷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一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用富有濃郁民族氣息的越劇音樂旋律與外來的交響樂形式的結合,生動而感人地講述了我國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因此,在進行民族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從藝術的角度深入透徹地學習,了解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2.加強民族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審美觀。研究表明,在素質教育中,審美觀的培養(yǎng)占主導地位。因此,我們一定要通過民族音樂教育,培養(yǎng)中學生正確的民族審美觀。民族音樂教育主要有“民間歌曲、民間歌舞、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民間器樂”五大類,它們都充分地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觀。我國有56個民族,各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各異。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活潑歡快、富有舞蹈性;內蒙古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則柔美舒展。我國的戲曲音樂種類繁多,不同的劇種在唱腔、念白、曲牌、鑼鼓等方面各具特色。如:安徽的黃梅戲《天仙配》和河南的豫劇《花木蘭》等。然而,筆者從教學中感受到,很多中學生不了解這些民族音樂中的珍貴財富,不會欣賞這些民族音樂,有的學生甚至不愿意去欣賞這些民族音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刻挖掘教材中民族音樂的元素,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民族審美觀。

3.加強民族音樂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民族音樂往往與本民族的文化思想、民俗習慣等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因此,民族音樂教育是加強學生的民族意識、振奮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筆者在前不久上《我是中國人》這節(jié)觀摩課時,抓住歌曲由京劇西皮唱腔改編這一元素,引入京劇的經(jīng)典動作為歌曲添彩,使用民族打擊樂把握歌曲的節(jié)奏,并且讓學生觀賞外國人表演京劇的錄像,加以總結“說明我們的京劇藝術以她獨特的藝術魅力征服了世人”。這節(jié)課讓學生演唱歌曲深入了解京劇唱腔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課堂得以拓展、升華,獲得同行的一致好評!因此,中學音樂教育者應該立足教材、深入研究,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合理有效地運用民族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加強中學音樂教育中的民族音樂教育的主要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取向,體驗民族音樂內涵2011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新課標》帶來的是“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音樂教學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方式和重要手段,體現(xiàn)在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音樂能更直接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獲得美的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做到:拉近學生與民族音樂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喜歡民族音樂,從而讓學生真正感知民族音樂藝術的內涵,感受民族音樂的美。

2.加強師資培養(yǎng),提高音樂教師的民族音樂教學能力郭聲健教授在《藝術教育論》中指出“:藝術教師既是教育家,同樣也是藝術家。他們具備一般教師往往難以具有的藝術家的各種素質。”音樂教師作為音樂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具有人格、威信、專業(yè)修養(yǎng)和教學技巧。曹理老師說:教師個人的優(yōu)秀品質、貢獻,對學生會產生無限的魅力,如人格魅力、學識魅力、教學魅力等。2011版《新課標》指出:“各種形式的音樂和音樂教學交流活動(包括教師培訓)能有效地促進課程資源和信息的溝通。學校要支持教師參與這些活動。”當務之急,應該加強在職音樂教師的培訓學習,利用崗前培訓、繼續(xù)教育培訓等機會,開設相關的課程或講座,加強教師民族音樂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中學音樂教育中的民族音樂教育。

3.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為載體,豐富民族音樂感悟渠道如果把音樂這種靈活的藝術形式局限在課堂教學的范圍內,就會使之喪失其本身的意義。在中學民族音樂教育中,就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如開展民樂專題欣賞會,創(chuàng)建民族音樂興趣小組,舉辦民歌、民樂的表演、演奏比賽及知識競賽,組織民族音樂知識講座,開展民族民間音樂采風活動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民族音樂的演唱、演奏能力,提高民族音樂的欣賞水平。

4.調動各種手段,營造良好的民族音樂教育氛圍“環(huán)境造就人才。”社會大環(huán)境可運用傳媒對我國民族音樂積極宣傳,如廣播、電視、電影等,引導人們學習、熱愛民族音樂。家庭環(huán)境中父母鼓勵孩子學唱民歌,學習民族樂器,培養(yǎng)孩子的民族音樂學習興趣等。藝術化的音樂課堂氛圍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熏陶感染學生,音樂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011版《義務教育音樂新課標》明確提出:“通過學習,學生熟悉并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操。”為了中華民族民族音樂的未來,我們一定要加強中學生的民族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