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術歌曲的時代意義

時間:2022-11-14 10:36:19

導語:論藝術歌曲的時代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藝術歌曲的時代意義

《森林大海啊,我是海鷗》是一首運用西方作曲技法創作的中國朝鮮族藝術歌曲,其曲式結構為帶有前奏與結束句的二段體結構,音樂內容與情緒層次分明、對比明顯,伴奏樂器采用了西方最普遍樂器——鋼琴。除此之外,歌曲遵循了現代作曲技法中的規則,即和聲連接規范,曲式結構規整,旋律采用級進與跳進對比運用等技法,渲染情緒變化。在運用現代技法進行音樂創作的基礎上,又采用了朝鮮族民族音樂元素,讓歌曲既運用西方作曲技法,又傳承了民族音樂文化。在歌曲演唱中,除了運用美聲方法外,還要注意朝鮮族民族音樂元素的表現。本作品既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又弘揚了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一、中西合璧,歷史的必然

自學堂樂歌起,西方文化像一股洪流,沖開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大門。就當時而言,一批接受過西方系統音樂教育的先驅,極力推崇西方音樂文化,起初創作方式主要運用依聲填詞的方法。由于對西方音樂文化的盲目崇拜,使得人們對中西文化有了先進與落后的比較,這種對文化的偏見,致使人們大都在追捧所謂的“先進的音樂”。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理性地對待音樂文化,開始反思西方音樂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的關系。從本世紀開始,人們漸漸認識到文化的平等與差異性,越來越多的學者在學習運用西方音樂文化與技法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開始對本民族音樂文化進行研究探索,主動擔負起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口號應運而生。

二、盡顯作曲技法,不忘傳承初心

(一)音樂結構彰顯西方作曲技法。從該作品的作曲技法來分析,符合學院派的審美。從伴奏樂器來看,本作品是一首以鋼琴為伴奏的聲樂藝術歌曲;從曲式結構來看,本曲為c小調,其結構為A+B二段體結構,結構呈現如下:前奏(1-8小節)+A(9-24小節)+B(25-32小節)+間奏(33-42小節)+結束句(43-49小節)。前奏部分:該作品右手部分是以柱式和弦為主導的旋律,使旋律部分呈現出磅礴有力的音樂主題,左手部分為以琶音與柱式和弦交替的伴奏織體,第1至4小節的琶音部分,襯托右手主題森林大海的波瀾壯闊;第4、6小節的柱式和弦,強化了音樂主題形象,讓音樂主題更加宏偉壯闊。伴奏部分左右手的相互襯托與推動,塑造了森林大海的波瀾壯闊形象。A段部分:此部分為陳述樂段,分為起(9-12小節)、承(13-16小節)、轉(17-20小節)、合(21-24小節)四個樂句。其中,承、轉、合三個樂句完全模仿起句節奏,每個樂句都是四小節,結構非常規整。在第9至16小節(起、承樂句)中,音樂以級進進行,平穩自然,描繪了“茫茫無際波濤洶涌,迷人的大海……”歌詞用比喻的手法,將森林比作大海,將“我”比作海鷗,用海鷗對大海的依戀,來形容“我”對森林深沉的愛,深情訴說廣闊的森林形象以及一望無際的綠色畫面;在第17至24小節(轉、合樂句)中,相對9至16小節音區較高,而且在第17、21、23小節分別用六度和四度大跳(譜例1-3),大跳的運用推動了音樂情緒的發展,表現了海鷗對大海的依戀。B段部分:此部分為高潮部分,曲作者運用節奏拉寬、音區移高、大跳等作曲技巧,將音樂推向高潮。第25至28小節“啊”的部分,第25、26小節將旋律不斷向上推進,推向全曲高潮。隨后27、28小節的“啊”,旋律由降A下行至D音,情緒稍有平息,然后緊接著28至32小節,重復“啊”相同的旋律,點出音樂的主題:“綠色森林,你是大海,我就是海鷗”。在“你是大海”這一句中,情緒推向最高潮,音高進行到最高音降A。高潮部分用這樣重復的方法,強化、推動了情感的發展,使音樂主題的情感更真切、濃烈、飽滿有力。間奏部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第33至36小節用主旋律與分解和弦的技法,承接了高潮部分的音樂情緒。從37小節開始到40小節,運用柱式和弦在節奏上的補充,讓音樂氣勢恢宏,與前奏部分一脈相承,既有變化又有統一。在41小節中,運用下行與上行的分解和弦加經過音的歌唱技能來講,歌唱最重要的三個要素是:氣息、共鳴腔、語言。“聲門沖擊”學說的發表者瑪努埃爾•加爾西亞曾這樣告誡:“沒有掌握控制呼吸的藝術,就不能成為高明的歌唱家。”歌唱動力來自呼吸,呼吸的平穩均勻靠橫膈膜的支撐控制,有一種內在平衡的力量,使橫膈膜保持穩定。歌唱音色需要有明有暗的變化,這是歌唱共鳴腔做出適當調節來實現的,不同的聲音效果,需要身體及口腔肌肉做適當的調節。語言在歌唱中尤為重要,歌唱中的語言不同于平時講話,它需要更夸張的肌肉運動,如果在語言發音中肌肉運動不協調,就會影響共鳴腔的運用調節。因此,標準的語言發音對歌唱來講特別重要,正所謂“字正腔圓”。(二)歌曲表現探究。《森林大海啊,我是海鷗》是一首抒情歌曲,A部分為敘述式的描述,描繪了一望無際的綠色森林,像海洋一樣波瀾壯闊的情景。此部分需要演唱者用親切的口吻,訴說森林、大海的樣貌,以及對森林大海的愛戀與無法分離的情愫。這部分需要注意咬字清晰、氣息平穩、情感真摯,以一種娓娓道來的語氣,但偶爾需要帶有一點情緒波動來描述“我”的情愫。此部分要注意每個樂句中出現的16分音符的三連音加兩個16分音符的節奏型(譜例6—9)。三連音部分是情感細膩的表現,歌唱者要注意歌唱時橫膈膜控制要穩,氣息要均勻細膩,這個節奏型推動了樂句情緒的變化,直到下一個音符的出現,再讓聲音放開拉長。B部分為抒情式的表達,本曲中,B樂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第1、2樂句,全用“啊”來做抒情遞進(譜例10),促進情感發展;第3、4樂句,旋律用模進的手法,音區向上推進(譜例11)。歌唱此部分要注意嘴唇要上下拉開,下巴拉大,吸氣時要飽滿,小腹收緊,吐字向外,向上牙齒的方向送氣。整個B段的演唱,需要有飽滿、悠長的氣息作為支撐,才能讓音樂結實有力,柔軟深情,達到情感飽滿的效果。結語綜上所述,帶有朝鮮族音樂元素的藝術歌曲《森林大海啊,我是海鷗》,從作曲技法、演唱要求上來看,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歌曲本身朗朗上口,利于其廣泛傳唱。同時,歌曲中的朝鮮族音樂元素,如朝鮮族的節奏“長短”,還有中國傳統的起、承、轉、合的創作技法,也隨著歌曲的傳播深入人心,對繼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有著深遠的意義。

作者:權輝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