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民族化分析

時間:2022-10-23 09:55:15

導語: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民族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民族化分析

[摘要]姜嘉鏘先生的演唱風格在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領域可謂獨樹一幟,不僅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演唱生涯中征服了萬千聽眾,還得到了學界的高度認可。本文從姜嘉鏘先生生平履歷、演唱藝術追求出發,重點闡釋其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的民族化風格。

[關鍵詞]姜嘉鏘;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民族化

查爾斯西格在《規定性和描述性音樂書寫》中指出:“我們至今仍未能明確地去界定音樂書寫的規定性(prescriptive)和描述性(descriptive)兩種應用類型,亦即為一首將要演唱的歌曲繪制的一幅藍圖和關于一首實際上已經完成了的歌唱表演的書面報告。”由此可知,演唱家是將符號化的“藍圖”轉化為“完成了的歌唱表演”的重要環節。為深入解析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中演唱家的風格化這一問題,筆者于2018年2月2日采訪了著名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家姜嘉鏘先生。姜嘉鏘先生的演唱風格在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領域可謂獨樹一幟,不僅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演唱生涯中征服了萬千聽眾,還得到了學界的高度認可。

一、姜嘉鏘的藝術簡歷

姜嘉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政府津貼。姜嘉鏘自幼向“蓮花落”民間藝人學習演唱,中學時代便熟練掌握溫州鼓詞、道情等多種民間音樂演唱,在專業學習聲樂之前已具備深厚的中國傳統音樂底蘊。他1956年從一名理科專業的大學生,經過層層嚴格選拔成為中央歌舞團歌唱演員,正式開啟了其歌唱生涯。1957年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因領唱合唱《茶山調》收獲一枚國際金質獎章。1958年起,赴全國各地學習,汲取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傳統民間音樂養分,演唱技藝得到極大的提高。1987年,姜嘉鏘因演唱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為其量身創作的《楓橋夜泊》榮獲“中國藝術歌曲創作比賽”金獎。正是這首作品使得古詩詞藝術歌曲沉寂了幾十年后,重回大眾視野并走向了其在20世紀發展的巔峰。此后,姜嘉鏘先生致力于推廣古詩詞藝術歌曲,發行多張古詩詞藝術歌曲相關專輯,并參與錄制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多套節目,使古詩詞藝術歌曲這一聲樂體裁在全國聽眾心中生根、發芽。

二、姜嘉鏘的演唱藝術追求

(一)扎根民間不拘泥民間。1956年姜嘉鏘先生進入中央歌舞團后,前往各地學習中國傳統音樂。在學習民間歌曲期間,他深刻地認識到民間歌曲的唱詞便是中國語言的美化的關鍵,各地方言直接影響著民間歌曲風格的變化,并最終造就民間歌曲各異的音樂變化。姜嘉鏘先生多次強調民間歌曲的演唱對于古詩詞藝術歌曲而言十分重要,需要扎根于民間,在其首唱的200多首歌曲,無不體現出中國文化之美。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又不可拘泥于民間,他提出歌曲的風格需要靠聲音體現,而古詩詞藝術歌曲最重要的是漢語言的詩詞藝術,不僅僅是發聲藝術,腔調固然很重要,但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首先要具有對語言的敏感性,更多要從語言出發,表現中國古典詩詞的語言美。他強調:“學習過程中就能感覺到古典詩歌的語言美,學了之后發現里面驚奇的東西越來越多,就要求不斷深入,不斷提問題,精益求精,從感性到理性的學習,給每個字生命,每個字都要推敲?!雹?二)學習西洋不照搬西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風格才真正形成,以姜嘉鏘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家,懷抱不忘初心的使命感,致力于推動中國聲樂民族化的發展,以建立中國聲樂學派為畢生志向。他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伊始,正處于聲樂學界洋土之爭時期,他從中國經濟、文化實際出發,做出“學習西洋也要把民族的請進來,不能全搬,否則會成為文化殖民地”的歷史選擇。姜嘉鏘先生自1957年正式開始學習古詩詞歌曲,一直強調中國古典詩詞自古有之,有很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亦很厚重。他說:“《云格調》我大量學習古典詩詞歌曲也是從情歌開始學起的,我唱歌好聽或許因為語言親切,我很注重語言,很感性地學習到有意識學習,開始處理語言,陰平陽平都要注意,唱出律動。唱一首歌要不斷積累,有民族的東西,無形的東西,感受都要表現出來。比如《楓橋夜泊》要編故事,善于運用想象,歌唱中要有場景,這首歌是搖出來的,弱起寓意微風鐘聲,聲音中要唱出畫面感,像畫畫一樣,有環境、有人物,表現手段還要高級。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要善于變通琢磨,詩詞中為什么用鐘聲烘托環境?從歷史上來看唐代只有家里死人要敲鐘,當這種情緒要用到歌里便增加了聲音的張力。接觸到一首作品,了解背景,基本功還要扎實,有工匠精神,弘揚民族文化,洋為中用,學習各個領域的問題,考慮問題要全面,開闊思維?!雹?三)注重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文化表達。古詩詞藝術歌曲中蘊含著中國地域文化、審美情趣,對其演唱也不可局限于樂譜,而應該將聲音與聲調、聲音與語言、聲音與情感等關系協調統一。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決不能油腔滑調,要唱出雅樂的高貴的氣質,文人音樂不能唱俗,要把人唱得掉眼淚,把古典詩詞唱到心里,要唱文化、鉆語言。歌唱藝術就是語言的藝術,古典詩詞更強調語言,不能只唱譜子。學習古詩詞藝術歌曲要有鉆研的精神,先朗誦,再唱歌,要唱出內涵,唱出功夫,盡量唱出創作者的感覺,盡量表現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姜嘉鏘先生將其總結為:“弘揚民族文化這是古詩詞藝術歌曲表達中最主要的,音樂是傳播文化的、傳播倫理道德的。我們是中國人,要唱中國的東西,唱中國的文化,突出中國民族文化,讓世界人知道中國這個國家。”②

三、姜嘉鏘對古詩詞藝術歌曲民族化的貢獻

姜嘉鏘先生以精湛的聲樂演唱技藝、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以及對古詩詞藝術歌曲不懈的追求,成就了其“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第一人”的美譽。作為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領域杰出的代表,姜嘉鏘先生所演唱的作品堪稱時代經典,并在咬字行腔、情感表達、意境營造等方面,為古詩詞藝術歌曲民族化演唱體系的最終確立做出了開拓性的歷史貢獻。不僅如此,他還多次代表國家赴海外演出,同時應邀出國講學,為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贏得了國際聲譽。眾所周知,姜嘉鏘先生是復合型演唱家,集傳統、現代于一身的演唱風格,不僅征服了萬千聽眾,還贏得了音樂界的高度評價。正因如此,姜嘉鏘先生的演唱實踐對古詩詞藝術歌曲民族化演唱體系的完善影響深遠。姜嘉鏘先生成長于中國聲樂歷史上“土洋之爭”的背景下,通過自身實踐總結出:“中國唱法應具備自身民族化的演唱體系,不可全盤照搬西洋唱法?!睘閷W習中國傳統聲樂精髓,他先后向古琴大師查阜西學習琴歌演唱,向昆曲大師傅雪漪學習昆曲演唱,向古漢語大師鄭張尚芳學習古漢語知識,并深入全國各地積極向民間音樂學習,將琴歌、昆曲、吟誦、民間音樂等多種傳統藝術精粹與自身演唱實踐相結合。除此之外,他還向西洋美聲唱法借鑒,經過不懈的努力解決了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音域窄、音量小等問題。姜嘉鏘一面向中國傳統音樂學習,一面向西洋美聲唱法學習,博學專用創造出博采眾長的“姜式”風格。著名音樂家李西安這樣評價他的演唱:“妙在淡其形似爾得神似?!惫诺湓娫~語言精練,因此每一個字的意象的凝練,抑揚頓挫的節奏變化中蘊藏跌宕起伏的豐富情感內涵,是中華文化之瑰寶。姜嘉鏘先生將中國文化之起承轉合概念融于每一個音符的演唱過程,使得每一個字的演唱都成為獨特的藝術表達。演唱過程中先生始終強調“欲善中國歌,先利中國話”,將中國語言的獨有聲韻系統視為民族化演唱的根基,并在準確的語言演唱基礎上深刻理解古典詩歌作品的含蓄內斂的情感表達,以營造和諧的意境之美,將詩境、樂境、意境合而為一。字正腔圓的咬字發音,淋漓盡致的情感表達,為古典詩詞增添屬于藝術歌曲的獨特魅力,成就了中國傳統審美的現代表達。著名音樂家田青曾這樣評論:“現代民族聲樂是‘千人一腔’,而姜先生是‘一人千腔’?!?996年中國聲樂學會正式成立,學會成立之初便確立了以建設中國聲樂學派為第一要義。姜嘉鏘先生擔任學會的副會長,他以強烈的民族責任感與自豪感決心將把中國音樂推向世界舞臺視為畢生的抱負,并提出將演唱上升到傳承與發展、語言與文化的宏觀高度是建立中國聲樂學派的必由之路。姜嘉鏘先生曾前往蘇聯、美國、德國、法國等多個國家進行交流演出,并應邀前往新加坡、日本等地講學,成功讓古詩詞藝術歌曲走出過門、傳向世界。被譽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西班牙著名歌唱家多明戈稱贊他為“中華民族聲樂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姜嘉鏘先生的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之所以能獨樹一幟,其根本在于他鮮活地將“中國味”上升到藝術層面,“中國味”的內涵包括中國傳統的聲韻、情韻、音韻等藝術境界。由此可見,正是對傳統語言與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才是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民族化的關鍵,才是建立中國聲樂學派的必由之路。

姜嘉鏘先生用“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總結自己的演唱生涯,一生堅持將中國文化融入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從傳統出發,立足時代進行創作。他的演唱已不僅是聲樂技術技巧的展現,更重要的是其賦予藝術歌曲以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歌唱方法服務于歌唱藝術,歌唱藝術最終實現民族化的中國表達。正因如此,姜嘉鏘先生所演唱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獨具內涵魅力,這種魅力來源于技術上的爐火純青與文化修養的殫見洽聞。換言之,正因為藝術家們的不懈追求,古詩詞藝術歌曲民族化演唱體系逐漸走向完善,也為中國聲樂學派的最終建立,中國唱法走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民康.以表演為經緯———中國傳統音樂分析方法縱橫談[J].音樂藝術,2015(03):111.

[2]姜嘉鏘.學習民族聲樂的體會[J].中國音樂,1985(04).

[3]徐敦廣.民族聲樂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5.

作者:李昱明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