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胎陶瓷語言藝術與情感表達分析

時間:2022-07-21 09:57:46

導語:絞胎陶瓷語言藝術與情感表達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絞胎陶瓷語言藝術與情感表達分析

摘要:中國的陶瓷藝術歷史悠長、文化底蘊濃厚,素來有陶瓷之鄉美譽。絞胎陶瓷藝術作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絞胎陶瓷的不可復制性,其二維紋飾語言和三維立體造型,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裝飾藝術美學。文章試圖以絞胎陶瓷誕生與發展的歷史為基點,結合古今絞胎陶瓷紋飾、造型與工藝等特征,以此探析絞胎陶瓷藝術的語言與情感表達

關鍵詞:陶瓷藝術;絞胎工藝;絞胎紋飾;藝術表達

中國人發明使用陶器,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中國瓷器就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絞胎陶瓷也是在陶瓷發展史上,一種失而復得的藝術工藝。中國陶瓷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物質文明,逐漸地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當中,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不僅注重“物質”需求,“精神”的需求也愈發顯著。在工業化制作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對自然質樸、獨一無二的絞胎瓷依舊青睞。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全新的工藝技術與綜合材料,為絞胎陶瓷的創造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時也豐富了絞胎陶瓷的制作工藝,絞胎陶瓷工藝如何滿足當下社會日趨增進的審美需求,仍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一、絞胎陶瓷的前世今生

絞胎陶瓷也被稱作“攪胎”“絞泥”“透花瓷”[1]。絞胎陶瓷表面紋理由胎而生,表里如一,與中國古代對君子氣質的描述不謀而合,中國的著名古陶瓷專家——葉喆民教授,就曾將絞胎瓷美譽為“瓷中君子”[2]。通過資料查證,目前最早出現絞胎陶瓷的時間是在唐代,常見的造型有盂、碗、杯、枕、盤、俑等。如:在1952年,出土于陜西省咸陽市楊諫臣墓的——絞胎盂,其年份為唐開元二年(714年);出土于陜西乾縣懿德太子墓的——絞胎騎馬俑,其年份為唐神龍二年(706年)[3]。絞胎陶瓷是唐代陶瓷制造產業中的一種新型工藝。主要是用三種或三種以上的不同顏色泥土制成的泥料,經過相互疊壓、揉合在一起,形成顏色相間、變化豐富、獨一無二的陶瓷胚胎裝飾紋飾。唐代的絞胎陶瓷紋飾中常見的顏色為黑、白、褐三色。區別于一般采用釉彩顏料在陶瓷胚體表面進行繪畫的制作工藝,絞胎陶瓷其紋飾特點是紋飾便是陶瓷胚體的一部分,且內外一致、相互聯系。開元盛世,唐朝國力強盛、社會繁榮,商業十分發達,與周邊國家商業往來密切,市場巨大的需求,使得唐代瓷器的生產與制作技術達到高度成熟的境界。宋代飲茶斗酒社會風的氣興起,陶瓷的需求量劇增,陶瓷制作產業更是得到了蓬勃發展,國內名窯不斷涌現,為瓷器的大規模生產,創造了條件。也使得這種具有內外一致的裝飾紋樣,彰顯表里如一君子情懷的雅致器物——絞胎陶瓷,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其中宋代時期,生產膠胎陶瓷的規模最大的窯廠當屬當陽峪窯。隨著宋代滅亡后,國內頻年的戰禍使得民不聊生,絞胎陶瓷也逐漸衰落。而后的元明清期間,釉上彩、青花瓷逐漸替代了絞胎陶瓷的地位,絞胎陶瓷由此在歷史人們的社會生活舞臺中的隱退。新中國的成立,也驅動了陶瓷產業的蓬勃發展,絞胎陶瓷也因此注入新的生命力、煥發新生機。但由于絞胎陶瓷制作流程繁雜、成功率低的工藝特性,若想推動當代絞胎陶瓷藝術發展與進步,關鍵還是在于技法傳承的基礎上,深入研究與探索創新。在新時代舞臺下,如何將絞胎陶瓷工藝融入當下社會的審美理念,創造出符合當下社會品味的表達方式,對于絞胎藝術的理論或實踐,都是有重要的意義。

二、膠胎陶瓷的藝術語言

1.絞胎陶瓷藝術的紋飾語言初期的絞胎陶瓷成品的特點是工藝簡單、技術尚不成熟,其紋飾也是以傳統的簡單木紋、亂紋、回形紋為主。其中,以目前出土可追溯的最早年代——唐代的絞胎圖案為例,其胎體紋飾主要包括:木癭紋、亂紋、菱花紋、流水紋、回形帶紋、團花紋等,紋飾元素多數是從自然元素抽取、衍變而來,也反映現了唐代先民奉承自然、返璞歸真的精神與情懷[4]。宋朝絞胎紋飾在唐代絞胎圖案基礎上進行了優化與發展,出現了多種全新的紋飾,宋朝的絞胎陶瓷紋飾的圖案品種也越發豐富,其中包括:翎毛紋、回旋紋、木旋紋、麥穗紋、云紋、席編紋、流沙紋等。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升級、新型材料的融入,現代絞胎陶瓷紋飾圖案豐富多樣。從藝術形式上分為兩類絞胎紋飾。一類是以自然界中的花卉樹木、山水風景、社會人文等元素為主的意象型絞胎陶瓷紋飾。這類型作品的紋飾精致優美,形態活躍,充滿自然人文氣息。另一類則是將藝術中點、線、面、幾何圖案等抽象元素與瓷器型態相融合的抽象型絞胎陶瓷紋飾。這類型作品的紋飾與型態簡潔有力、極具韻律、充滿活力和現代感。2.膠胎陶瓷藝術的造型語言傳統絞胎陶瓷的造型,以枕、碗、杯、傭、缽等為主。唐代作為當下出土的絞胎器物中,數量至多的一個時期。在此時期的出土文物中,絞胎陶瓷主要是以枕、傭、碗、盂、杯、盒等造型較為常見。其中又以枕型器物是為多見:目前被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木癭紋箱型枕,上海博物館收藏的絞胎釉填彩“杜家花”枕,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收藏的黃釉絞胎扁方形枕等,皆為絞胎枕型器物。造型端莊大氣、圖案亂中有序,色彩協調、別具一格。宋、元時期絞胎陶瓷器型則以碗、杯壺、缽、盆、杯、盞、罐等生活用器為主[5]。其中又以碗、缽兩種型器物是為常見,大口低圈足絞胎陶瓷碗,有唇口小足絞胎陶瓷碗、沿花翻口絞胎陶瓷碗、斂口絞胎陶瓷缽、直口絞胎陶瓷缽等等,款式十分豐富。現代絞胎陶瓷的制作工藝在傳統的技法底子上,做出了更多的延伸與拓展,促使絞胎陶瓷的紋飾越發豐富,絞胎陶瓷成型方法也不再囿于制造日常用器,器皿造型也有了更多樣的變化。絞胎陶瓷的形狀也由以往尋求對稱、整齊的形態,逐漸趨向尋求外形簡練、流線順暢的現代風格形態。漸漸的,更適合當代人審美需要的絞胎創作,愈發頻繁的呈現于人們日常生活中。3.膠胎陶瓷藝術的工藝語言傳統的絞胎陶瓷工藝,以絞胎器物制造區域大小,其成型方法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全絞胎陶瓷成型方式。此方法是將三種或三種以上的顏料的胎泥,經過相互疊壓,揉合、制作紋飾,接著進行塑造器型,以此工藝成型的全絞胎陶瓷,其特點是絞胎陶瓷通體的絞胎相互交錯,渾然天成,器物內外紋飾相通,常用來制造體積較小、尺寸較低的絞胎陶瓷,如∶碗、杯、盆等。第二種是半絞胎陶瓷成型方式[6]。此方式又可分兩類,一類是將制作好的絞胎紋飾的泥料薄片,貼在純色成型陶瓷泥胎體表面,紋飾只有單面的裝飾工藝。另外一種是將制作好的絞胎紋飾的泥料薄片,嵌入設計好的胎體上,紋飾也是內外相通的包鑲工藝。絞胎陶瓷胎制造完成后,器物表面涂飾低溫單色釉,顏色以黃色、綠色是為常見,用800℃-900℃的溫度燒制成絞胎陶瓷。現代絞胎陶瓷制造工藝,從成型方式上可分為四種。1.拉胚成型法。將揉合做好的絞胎陶瓷泥料,制成泥柱在陶瓷拉胚機上拉制成型。2.盤泥條筑法。將互絞、混色后的絞胎陶瓷泥條,進行盤筑制作成型。3.泥板成型法。將揉合、互絞做好的絞胎陶瓷色泥,制成厚薄均勻的泥板,待陰干且泥板較為有支撐力后,再進行組裝、銜接成型。4.模壓法。把制作好紋飾的絞胎陶瓷泥料,用木棍等工具搟成厚度均勻的泥料片,再用提前做好的石膏模具印制出想要的絞胎陶瓷造型。時代的發展進步,絞胎制作的材料與技法也隨之豐富起來。人們開始嘗試結合琉璃、蠟油、金屬氧化物等其他材質,并從琉璃制作工藝、首飾失蠟制作工藝等工藝中吸取靈感,以求在絞胎陶瓷制作工藝上有新的突破,從而創作出更具有開創性和藝術性的作品。

三、膠胎陶瓷藝術的情感表達

絞胎陶瓷藝術是“泥”與“火”相互交融而誕生的三維藝術,是以陶瓷材料作為創作的載體,而展開進行的精神與情感的藝術表達方式。絞胎陶瓷藝術創造可以將人的意識形態、思想情緒等融入當中,給觀眾或使用者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與藝術品位[7]。1.絞胎陶瓷藝術中的紋飾美絞胎陶瓷藝術的裝飾紋案,可以通過對陶瓷胎體的高度控制,從而形成更具持續張力、獨特質感的立體紋飾語言。一類是注重意象藝術的表達,以客觀存在事物為基礎,根據藝術家自我意識有目的進行抽象變形而來的立體紋飾語言。這種仿生的絞胎陶瓷藝術形式,要求藝術家自身對絞胎陶瓷制作的技術與方法的掌握,有著更高的要求。另一類則是注重抽象藝術的表達,尋求器物中圖案與紋飾二者的協調統一,有意識地在絞胎陶瓷制造過程中,對絞胎陶瓷泥料之間顏色的細微變化,以及絞胎陶瓷紋飾與圖案之間的嚴苛把控,最終燒完成更具生命力的絞胎陶瓷藝術器物。一件好的絞胎陶瓷藝術作品,無論是意象藝術的表達還是抽象藝術的表達,從中都能感受藝術家對其所傾注的情感。2.絞胎陶瓷藝術的造型美絞胎陶瓷藝術中的二維紋飾圖案,因絞胎陶瓷造型使得內外一致、表里如一的紋飾圖案得以立體展開,從而呈現出更具魅力的三維造型藝術。在現代絞胎陶瓷藝術中,傳統對稱的日常使用的器皿造型,已經滿足不了現代絞胎陶瓷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表達,使得藝術家更加追求自由發揮、更能充分展現藝術家自我內心情感、意識的絞胎陶瓷造型藝術形式,以獨特的三維造型藝術語言,讓觀眾或使用者情感上發生共鳴。

四、結語

純粹的藝術精神是現實物質文明升華的參照,人們對古今時代和社會認知的思考,給絞胎陶瓷藝術的創作表現方法與形式注入新的能量。一件優秀的絞胎陶瓷藝術器物,往往體現在其內容與形式、思想與審美的高度統一和完美融合。絞胎陶瓷的二維紋飾與三維造型相伴而生,紋飾因造型而變化豐富多樣,造型因紋飾而得到視覺強化。“型”與“飾”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也成就了絞胎陶瓷藝術的精神價值。

參考文獻:

[1]金晶晶.淺析絞胎陶瓷的制作工藝與審美特性[J].大眾文藝,2015(20):109.

[2]陳健.絞胎藝術“器物觀念”的源起、傳播與再生[J].美術大觀,2017(07):84-85.

[3]楊俊艷.泥火幻化的唐代絞胎藝術[J].收藏,2018(08):80-85.

[4]任鵬.現代絞胎陶瓷藝術中的揉練之美[J].藝術市場,2013(21):41-45.

[5]張麗芳,張新順,皇甫小夠.焦作市區古瓷窯址調查報告[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30(01):9-15.

[6]陳芮.淺析唐代陶瓷裝飾藝術——絞胎[J].西部皮革,2021,43(03):106-107.

[7]徐建建.淺談情感在現代陶藝創作中的重要性[J].佛山陶瓷,2006(08):31-32.

作者:吳成賀 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