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如何優化初中作文教學

時間:2022-02-10 09:33:58

導語:信息技術如何優化初中作文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如何優化初中作文教學

【摘要】本文論述運用信息技術改進初中作文教學的策略: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情境,激情促寫;用信息技術訓練學生思維,豐富想象;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文評改,促進提高;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文交流,體驗成功。

【關鍵詞】信息技術;作文教學;優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初中生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能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提高獨立寫作的能力。從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來看,信息技術是非常合適建構寫作知識和提升寫作技能的認知工具。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利用多媒體的可控性,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多媒體的網絡優勢,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初中作文訓練,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使學生用新方式表達思想,直抒胸臆,從選材立意上除舊布新,豐富內容和深化文章主題。因此,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文教學是一個可行的教學方向。教師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整合,就要對教師、學生、教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進行重新定位,使計算機、網絡與各種形態的作文訓練內容融為一體,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筆者從實踐中總結出利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文教學的四條途徑。

一、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情境,激情促寫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課堂教學效果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內在情緒狀態如何。情緒低落,則效果甚微;情緒高昂,則效果倍增。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聲音、畫面和生動的案例創設形象、豐富和生動的教學情境,渲染學習氣氛,為學生創造“有話可寫,有話要寫”的積極心理狀態和文字表達環境,幫助學生捕捉寫作靈感,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如教師執教作文課《于平凡之中見偉大》,上課伊始,教師播放了舒緩懷舊的音樂,同時用多媒體展示了她和孩子們學習、生活的照片,和著深沉、舒緩的曲調,她深情地講述:“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生活像一條河流,雖然偶有激流沖蕩,但更多的是靜靜地流淌。我們要書寫生活,從平凡的生活中尋找美,就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感受美的心靈。同學們,你們在平凡的生活中有什么發現和感動?與我們分享一下吧!”在音樂和畫面的渲染下,在教師充沛情感的帶動下,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情境,陷入沉思。一名學生動情地說:“今天早上我去買早餐忘記帶錢了,賣早餐的阿姨把早餐打包好塞到我手里,對我說,沒關系,先拿去吃。那一瞬間我很感動,我覺得阿姨好美?!绷硪幻麑W生站起來接著說:“我外婆年紀很大了,眼神也不好了,可是她每年都堅持為我織一件毛衣,有一天我凌晨醒來,看見外婆在沙發上睡著了,手里還拿著毛衣和針線,原來外婆為了趕在冬天來之前把毛衣織好而在熬夜,那一刻我的眼睛濕潤了。”畫面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氣氛,語言激發情感。由于“情”“境”交融,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學生感受情感、回憶往事、體驗生命,心中有了一池豐盈的生命活水。在多媒體渲染的情境中,在教師的引導下,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形象脫穎而出,一個個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如涓涓溪流歡唱,學生下筆如有神了。

二、用信息技術訓練學生思維,豐富想象

寫作文強調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學生作文內容的獨創性是最能訓練和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平時生活經驗的積淀,依托想象尤其是創造性想象,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意愿,寫出充分展示個人創造力的習作。這也符合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可很多學生平時不善于觀察、積累,生活積淀較少,所以他們寫出來的作文往往內容空洞,想象不切實際。如教師在作文課堂上讓學生做“思維訓練操”,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了四張圖片:圖一是一輪冉冉升起的太陽,圖二是陰暗的墻角長出的一株植物,圖三是馬拉松運動員向終點沖刺,圖四是一群孩子在讀書。教師說:“同學們,請發揮你們的想象力,放飛你們的情思??吹竭@四張圖片,你想到了什么?選一張你最感興趣的圖片與我們分享你的想象和思考?!币幻麑W生馬上說:“我看到初升的太陽,想象到太陽里有新生命的誕生,日子每天都是新的,我們要學會忘記過去的榮譽和傷心,把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庇钟幸幻麑W生大聲地說:“我看到馬拉松運動員向終點沖刺這張圖,我想到了堅持的力量,如果中途放棄,就永遠也無法達到終點,人生也是如此。”第三名學生站起來說:“我最喜歡一群孩子看書的那張圖片,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手中的一本本書化成了孩子腳下的階梯。讀書會讓我們走得更遠,看得更高?!边@樣豐富想象和拓展多角度思維的訓練,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學生發揮想象的空間。學生在多媒體圖片的引導下,在教師的啟發下,爭先恐后地分享了極具個性化的想象畫面和思考成果,可謂妙語連珠、精彩紛呈。教師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文教學思維訓練,為學生搭起一座想象的橋梁。

三、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文評改,促進提高

好作文是改出來的,作文評改是初中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好的作文評改設計中,教師能指導學生明確習作的優缺點,總結寫作的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和寫作水平。但是在傳統的作文評改環節中,“學生作,教師改”,完全忽略了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學生處于被動狀態,教師大包大攬卻苦不堪言、收效甚微。教師可以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改變并優化作文評講方式。如教師在執教信息技術與作文講評整合課《放飛情思,沉淀感悟》時,通過課件清晰地展示了精心設計的五個教學環節:第一印象獎、佳作展示、亮點欣賞、改卷現場、指點迷津。教師隆重地為學生頒發第一印象獎,如最佳選材獎、最佳立意獎、最佳文采獎等,讓每一篇習作的優點都被肯定和看見;佳作展示環節,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佳作全文,讓全班學生共欣賞、齊進步;亮點欣賞環節,展示學生佳作精彩片段,如吸人眼球的開頭、感人肺腑的細節描寫、含義雋永的結尾等;在最后兩個環節,教師組織全班學生對教師精選的習作進行現場評改,學生先獨立評改作文,再小組交流共評改,小組推薦發言人與全體師生進行交流,最后由教師給出評改建議,形成完整的修改意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提升了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教學效果很好。教師在作文評改環節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尊重了學生評改作文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教師評改作文的主導性,可以加快節奏,提高評議質量,更重要的是把作文評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可直接把精心挑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學生習作投影給全班同學看,針對一篇文章讓大家一起提出修改意見,從選材準確到立意高遠,從細節描寫到詳略得當,從布局謀篇到語言流暢,在師生共同評改典型習作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不留痕跡地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師可以把學生作文中典型的病句、錯別字展示在屏幕上,供學生分析、推敲,師生通過討論進行修改,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優秀習作中找出精彩片段展示在屏幕上,供全班學生一起品味欣賞,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讓學生體驗到習作成功的喜悅,提升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從而使學生提高寫作的熱情。師生借助信息技術共同評改作文,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修改作文的內驅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

四、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文交流,體驗成功

傳統的學生作文交流模式一般是教師在課堂上朗讀學生的習作,其局限性在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交流的學生習作非常有限,很多學生的作文得不到肯定和展示。學生作文能力需要在不斷展示和肯定中才能得到提升。教師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作文交流的難題,拓展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體驗成功,提升寫作興趣和成就感。筆者指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成長的足跡》電子作文集,學生錄制作文朗讀,配上或抒情或激昂的音樂,選擇適合的圖片,用自己的聲音和情感來演繹自己的創作,或感人至深或振奮精神或發人思考;指導學生設計和制作電子班刊《新芽》,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班級宣傳小組,做好分工合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毛遂自薦擔任總編、記者、美工和編輯等職務,讓寫作功底好的學生帶領小組成員完成電子班刊策劃、寫稿、組稿、編輯和推廣等工作。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學校公眾號、班級作文交流群等多種平臺交流和展示自己的習作,讓學生體驗進步和成功,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信心,激發學生的作文創作、評改、展示的興趣,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文交流,可以使語文教育功能和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表現在搭建多種作文交流平臺上,使交流和評價更加客觀、全面和豐富,使作文教學更符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在信息化浪潮撲面而來的時代,教師要意識到,信息技術是無盡的資源,既有浩大的互聯網絡資源,有針對作文教學的各軟件公司開發的資料庫,也有學?;蚪處焸€人開發的資料庫。這些網絡資源既是作文教學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又發揮著教學環境的熏陶作用。教師面對浩瀚的信息資源和技術,要善于選擇、創造和運用,使之有機組合,讓信息技術服務于作文教學,服務于學生。信息技術只是作文教學的輔助方式,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中,絕對不能喧賓奪主,教師只有優化學生寫作、評改和交流的過程,才能更好地達成作文教學目標。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指導學生根據自己作文學習發展的需要,充分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黃金時期,面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優勢和種種困惑,教師只有不斷實踐和反思,才能準確把握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作文教學的方法,遵循學生發展和認知規律,積極有效地開展整合實踐,深化作文教學實踐改革,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真正體現學生作文訓練的主體性,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升作文能力,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唐慶華 單位:南寧市第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