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課程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07-15 03:49:15
導語:應用型課程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概念越來越清晰,基于人才培養模式的教育教學改革為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做出很大貢獻。本文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定義和實施要素,以及大學語文的教學特點和現存問題,對基于人才培養模式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進行分析,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大學語文大學語文是高校的基礎課程,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塑造學生思想品格的重要教育學科。作為應用型課程的大學語文應基于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材施教,做好教學與人才輸出的一致性和統一性工作。本文就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要素對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現狀、方向和計劃進行深入分析,對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1.人才培養模式簡介
1.1人才培養模式的定義。人才培養模式是在當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教學思想的引導下,根據一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制定相應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管理規則和評價機制,從而實現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從人才培養模式的定義可以看出,人才培養模式既包括國家層面的教育主體思想理論,又包括高校層面的教育教學實踐。因此,人才培養模式是理論和實踐的綜合體。1.2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要素。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出人才培養模式是“目標+實施”的過程。根據人才培養模式的定義,其過程的實施要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2.1設定人才培養模式目標設定目標是任何過程的首要步驟,要做好人才培養模式計劃,應首先設定好人才培養模式目標。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合適、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比如校企合作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科研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文藝美學人才培養模式等。1.2.2制定教育教學內容制定教育教學內容要緊扣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遵循“以終為始”的原則。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校企合作人才、創新實踐人才等),要在教學內容中增加動手實踐課時,注重培養學生及時將所學內容付諸實踐。對于理論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自然科學探索人才、文藝美學情操人才等),要在教學內容中增加課堂情景演練和理論探討部分,注重培養學生對科學理論的批判性思考能力。1.2.3監控教育教學過程監控是跟進教育教學目標和計劃實施情況的重要方法。根據教育教學計劃監控頻次,確保教學計劃按時進行,最終實現教學目標,輸出人才培養結果。1.2.4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指標教學評價是對教學質量的把控,高校必須建立系統的、標準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讓教育教學質量有標準可依,有助于人才培養模式的輸出和更新。
2.應用型課程大學語文的課程特點
2.1大學語文的課程特點。大學語文是保證和提高高校大學生人文素養和品德修養的基礎課程。隨著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攀升,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被廣泛傳播。大學語文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逐年提升。大學語文是我國教育領域的根本,大學生在接受過小學、初中、高中語文知識體系的洗禮后,對大學語文課程的認識更加深刻。因此,大學語文相較于其他階段的語文課程及其他大學課程有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2.1.1大學語文課程內容具有吐故納新的特點,引導學生接受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關系。大學語文課本重在引導學生對不同時期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和研究。大學生需要透過大學語文課本中的知識看到知識背后的社會環境,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2.1.2大學語文教學方法更注重引導學生自我歸納,自我學習,自主研究。大學生已經成年,并且已經具備厚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自學能力,因此大學語文老師應更加注重指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我歸納和自主研究。大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過程,可以大大提高創新性思維能力和開拓性思維能力。這兩項能力對大學生將來步入社會益處良多。2.1.3大學語文的考核方式更關注大學生對漢語言的應用能力。高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最后一環,為了更好地輸出應用型人才,高校在課程設計中應更關注對大學生應用實踐技能的培養。大學語文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需要在考核方式上更加關注學生對漢語言應用能力的掌握。2.2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隨著大學語文課程在高校越來越普及,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一直被教育教學工作者研究和實踐。我國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2.1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大多停留在外在形式上。在嘗試和應用任何新的教學方法時,都要結合當前的教學環境、學生特點,避免盲目應用教學方法。如果不結合自身情況,盲目應用創新方法,那么不僅不利于實現教學目標,反而有可能導致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2.2.2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大多是教師單方面的改變,學生參與較少。以往的語文課堂大都采用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在大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常常存在教師單方面改變,并沒有給或很少給學生參與教學改革的機會,使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效果大打折扣。2.2.3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往往忽略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當今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劇增,大學語文教學的首要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更合適的工作者。然而,在大學語文教學改革中難免因為改革工程較大,忽略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這就失去基于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意義。
3.基于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分析
要做好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就要避免“外在形式改革”“學生參與少”“忽略社會需求”等問題。因此,基于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究成為當今教育教學工作者研究的熱門話題。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定義和實施要素及大學語文的教學特點,做好基于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3.1針對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大學語文教材。大學語文作為我國高校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教材內容普遍較為陳舊。隨著當今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大學語文教材應該與時俱進,針對不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設計和內容更新。在更新大學語文教材的過程中,應首先分析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這樣才能保證大學語文教材內容具有學習價值和實用意義。此外,還應注意大學語文教材的基本立場,教材內容和格式的更新,不應該背離大學語文的基礎理論知識體系。脫離大學語文的理論基礎,就失去學習的根本,失去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意義。因此,針對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大學語文教材,既要保留大學語文的理論之根,又要推陳出新,符合社會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3.2改進大學語文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設計,共同實現課程目標。學生是人才培養模式的主體,也是課程學習的主人翁,教師應通過創新和改革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設計。這樣不僅有助于實現課程目標,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的創新意識、主人翁意識、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大學語文課堂可以設計一些情景語言溝通活動,大學生可以通過語言溝通活動鍛煉和提高工作場景中有效溝通的能力。還可以設置公文寫作課堂,讓大學生通過公文寫作訓練提高職業寫作素養。總之,大學語文應該注重大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為將來進入工作崗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3.3設置更多、更新的大學語文成績考核方式,提升大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豐富和新穎的考核機制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找到擅長領域,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加快學生在工作崗位的適應速度,另一方面為學校的評價體系輸入更多的新鮮元素,有助于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大學語文的考核機制可以在以往知識點筆試的基礎上,添加諸如辯論賽、寫作比賽、演講比賽等類型的考試模式。考評機制豐富化,可以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是基于人才培養模式下應用型課程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3.4持續提高大學語文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確保大學語文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持續性輸出。盡管近年來大學語文已經成為諸多高校課程體系中的必修課程,但是仍存在一些不需要輔修大學語文的專業。由此可以看出,大學語文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有待提升。
4.結語
當今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激增,大學語文作為大學生基本文化素養和品德品質的基礎課程應順應社會的需求,積極做好教學改革工作。隨著人才培養模式概念的提出和推廣,基于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熱點。很多高校通過基于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主要體現在:創新大學語文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提升大學語文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等方面。同時,應該避免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比如改革流于形式、忽略社會對人才的真正需求、缺乏學生參與等。總之,基于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應做到:以終為始地設計改革計劃、建立有效的監控方式及設置合理的考評機制。
參考文獻:
[1]孫麗麗,劉穎.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課程教學研究,2017(38):49-50.
[2]王曉樂.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下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6):88-90.
作者:王春鳳 單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 上一篇:大學語文教學培養職業精神的作用
- 下一篇:新時期高中語文教師素質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