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問題初探3篇
時間:2022-05-06 09:38:01
導語:高中語文教學問題初探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1.教學理念陳舊、落后
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使得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這些教學理念明顯地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和教育的變化。有些老師目前還沒有意識到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理念更新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仍舊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注重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致力于讓學生在考試中得高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2.課堂不生動,缺乏活力
語文涉及聽、說、讀、寫各個方面,語文課堂應當是充滿活力和興趣的課堂。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受教學理念和升學目標的影響,語文課堂完全變成了死氣沉沉的課堂。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學習非常被動,在課堂上學生忙著記知識點,整個課堂基本上演變成了老師講、學生記的模式。
3.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將成為課堂的主體。這與以前的教學模式相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原來的課堂上,以老師講為主,學生缺乏參與的機會,而在新課堂中,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賦予學生更多的發言和表現機會。
二、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方法初探
1.更新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理應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主的觀念,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為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就應當放下架子,真正與學生平等交流,老師和學生不僅是師生關系,更是朋友關系。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應當適度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增加對學生的理解。
2.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及。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就應當充分利用這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比如:在講授詩歌的時候,借助多媒體教學對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感情非常有必要。有些詩歌靠單純的講解、體會,有的時候學生很難體會出其中蘊含的感情和意境。在講解唐代詩歌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借助網絡,在網上下載《唐之韻》,這部視頻里面的音樂、美景、講解對學生的學習來說,作用非同一般。在朗誦詩歌的時候,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通過傾聽標準化的朗誦,也可以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幫助學生學好普通話。
3.開展互動式教學
學生的學習是老師和學生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單純地靠老師講或者是學生自己學習,這樣都達不到教學的目標。因此,在課堂的授課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應當多互動,老師可以多提問,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還可以和學生就某一問題開展課堂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雙方盡情交流,加強相互理解。
4.老師應當加強對學生指導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處于主體地位,但并不意味著老師可有可無,學生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具體地說,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首先,老師應當引導學生課前做好預習工作,便于開展教學活動;其次,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利用課本中的各類注釋,研究好課前提示和習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次,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帶著問題聽講和學習;最后,引導學生學會總結。通過老師的有效引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發生了許多變化,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制約著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對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做出調整,改變原來不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改革理念和課改目標的指導下,積極探究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方法,培養更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作者:張敏工作單位: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云陽中學
第二篇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三年時間短暫但是課業繁重,又有著升學的壓力,課堂中基礎知識的講解、大量的應試訓練就占據了很多的時間,能給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少之又少。課后,有著做不完的課后作業,無邊的題海等著學生,還有大量的數理化輔導內容,學生也難以抽出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書目文章。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于閱讀沒有足夠的認識,認為閱讀就是在浪費時間,對于成績沒有多大的影響,懈怠了閱讀的恒心,即使是閱讀也是看一些奇幻、武俠等刺激的讀物,對于高品位的作品閱讀量有限,達不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二、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高中語文閱讀
1.以學生的閱讀興趣為著手點
大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不是強制”,高中語文閱讀的主體在學生,只有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才能進行深層次的探究性閱讀、創新性閱讀。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利用文中的素材,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活他們的形象思維,滿足學生好奇與求知的心理需求。例如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時,可以先向同學們展示幾張荷塘月色的照片,讓同學們對于文中描述的美景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從視覺上體會月色下的荷塘那種寧靜、優美。然后可以給同學們播放一些月色相關的輕音樂,如《月光奏鳴曲》、《卡布里的月光》等,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月光的柔和、美麗。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下,帶著學生一起朗讀課文,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感染下,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閱讀興趣的激發也是新課改提倡的追求目標之一,因此,我們要在教學中利用素材充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學好高中語文的一個有效支點。
2.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真正的閱讀就是讓學生得以自我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在閱讀的教學中要不斷加強同學們的主體意識,讓他們養成自我教育自我學習的習慣。在閱讀學習中,要給予學生真正的閱讀權利,老師要盡快從一個灌輸者、教學者的身份轉變,只是擔任一個引導的作用,給學生更多的閱讀時間與閱讀空間。尤其是一個富有情節性的文章,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把握,自己去理解甚至去表演。如曹禺先生的《雷雨》,這是一個情節豐富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的文章,老師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去閱讀理解,去發現文中那十一個“哦”所體現的周樸園的不同情感,如果有時間還可以讓他們自己將文章表演出來,在角色的扮演中體會不同人物的性格,體會情節發展的跌宕起伏。
3.深化課內閱讀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之所以困難重重,就是因為高中的閱讀教學不是單純的閱讀教學,是伴隨著枯燥的文學分析和閱讀訓練的教學,讓學生的在閱讀的同時多了很多任務,自然影響學習的效果。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必須要轉變教學的方式,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學習《故都的秋》時,可以先讓同學們說說自己印象中的秋天,自己見過的比較迷人的秋色,然后老師再帶著他們去閱讀文章,感受作者筆下故都的秋天。這樣將閱讀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讓學生有一個更直接的感悟和更深刻的理解。
4.拓展課外閱讀
課本上的文章畢竟是有限的,要想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必須要加強課后閱讀。課后閱讀是在開放的空間一種自覺的行為,是為興趣而讀為生命而讀。筆者認為,高中生的課業壓力比較中,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有一定的難度,老師可以從語文選修讀本上選取一些文章讓學生閱讀,選修讀本是與必修讀本相配套的,是對必修讀本的補充,里面的文章都是一個精挑細選的文章。例如學生在學習魯迅先生的《祝福》時,老師可以選擇《中國小說欣賞》以及《外國小說》欣賞中的一些文章當同學們在課后進行閱讀,感受不同的小說情節安排的不同,人物塑造的差別。總之,新課程的實施給當今的高中語文閱讀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老師必須認識到閱讀教學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升、人文性的塑造的重要作用,轉換自身的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強化課內外閱讀。
作者:馮水成工作單位:肇慶市廣寧縣廣寧中學
第三篇
一、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問題分析
實踐中可以看到,雖然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實踐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基于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知識傳授,輕情感教育
在傳統中國文化理念以及教育教學體制下,語文這門學科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歷史、哲學以及人文和政治等領域,所以其蘊含的情感非常豐富,而且內容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從內容上來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用到的教材,通常會收錄很多典型的、代表性的資料和文章,不僅可以令學生全面品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可以感受其中豐富的人文情感。然而從實踐來看,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卻嚴重忽略了這一點,輕文章情感體驗、重文章結構梳理,剔除文章飽滿的情韻,桎梏詞義、段落的釋義。在這種情況下,難以有效地實現感情上的交流與溝通,也無法實現學習中的共鳴,最終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2.高中語文教學缺乏生活情趣
從本質上來講,語文這門學科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它將生活中的點滴進行了深化和升華,因此語文與生活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聯性。但從實踐來看并非如此,當前國內語文教學過程中,高中生的日常生活通常都集中在學校,很少與社會相接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仍然是這個時代判斷學生的重要標準。由于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導致其語言缺乏生活氣息,沒有靈氣,似乎總是飄忽在現實生活之外,給人一種非常不真實的感覺。
3.嚴重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對于廣大高中生而言,不同的學生其理解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比如,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通常在課堂上的反應比較快,而且思維也比較活躍,因此很多老師習慣性地將這些學生的反應作為全班學生的情況來對待,這種以偏概全的做法是缺乏科學合理性的,很容易導致部分學生因跟不上節奏而對學習產生厭倦感。比如,在《鴻門宴》一文教學過程中,對“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進行翻譯時,有些學生能夠很快并正確回答出問題,此時老師會一筆帶過,但很多學生卻沒有明白其中的意思,進而影響了教學質量。
二、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基于以上對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認為應當立足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思想重視,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學習積極性
在當前新課改背景條件下,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方式方法的教學,而不是簡單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寓情于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探尋語文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從根本上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理念,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比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該文的思想感情時,不能著急告訴學生蘇軾想要抒發的情感,而應當先讓學生去認識為什么沒涉及三國中的其他英雄,單寫周瑜;從其家庭背景、年齡和生平事跡等方面加以比照,得出周瑜懷才不遇的情感,可在故事中充分體會學習的滿足感。
2.選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采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和設備,以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使課堂教學圖文并茂,將原本抽象、空寂的知識內容形象地表達出來,可以正確地使用文字、圖像等媒介將文字所包含的信息完好地展現出去,這樣對激發學生學習、激發創新意識大有好處。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采用創作型培養法,布置學生寫周記、寫學習反思等寫作訓練,也可以開展例如小說創作、詩歌比賽等活動,都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基于高中生具有強烈的表現欲望,教師應當為他們創造出足夠展示他們個性的舞臺,并通過語文載體,提高創新能力。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校時事、社會新聞等,使他們參與到創設活動,這樣不僅使活動本身實現了創新,也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3.灌情鑄魂,注味深質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情感是認知啟發、發展以及維持的源動力所在,如果沒有情感,那么就無所謂智慧,語文也就變得苦澀和乏味。正所謂情感如同沃土,知識就是種子,只有在沃土上的種子才能發芽、生長;高中語文也不是“無情之物”,只要高中語文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感情,引導學生體驗語文教學內容、文章中的情感,才能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這正是灌情鑄魂的主要表現形式。陶行知曾言,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就是學校,任何脫離生活的教育之路都是走不通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教師應當將生活與課題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以引起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熱情。比如,在《荷塘月色》教學過程中,可通過網絡技術手段,收集相關圖片和信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從這些資料中感受荷塘月色之美,將無形的美化為為真情實感,讓學生感同身受,這便是注味深質的要求和體現。總而言之,雖然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水平有效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實踐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因此應當加強思想重視和教學模式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作者:曹春義工作單位:甘肅省靈臺二中
- 上一篇:科技局教育實踐工作總結3篇
- 下一篇:人防辦全民閱讀實施方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