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審美教育滲透
時間:2022-05-06 10:05:50
導語:高中語文審美教育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美
到了高中階段,很多語文教師將學習重點轉移到對文章的理性分析上,弱化了朗讀教學。外加上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再喜歡在同學面前高聲朗讀,而喜歡默讀,于是部分教師干脆省略了朗讀環節的學習和訓練。這對學生的語言感悟和審美教育都會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學生缺乏對語言文字的感性感受和體會,缺乏真正的美學熏陶。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無論是文言文、詩詞還是現代文,都有許多美的篇章、美的意境、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教師要注意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環節來直接感受、領悟文章中的美學元素。學生在朗讀環節體會到的美的感受,是學生直觀感受,這種感受很多時候無法用具體的語言來描述和表達,正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妙。但是,這種美的感受能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朗讀、學習的情境中,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美和篇章中的意境美。否則,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理解文章中的美學元素,那是一種嫁接般的效果,總留有傳承的痕跡,不是發自內心的、自內到外表露。比如,在學習柳永的《雨霖鈴》時,只有讓學生反復吟誦“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學生在情真意切的朗誦中,才能想象得出:“在深秋時節的一個黃昏,陣雨剛停,一對戀人到長亭告別。京都的城門外設帳置酒送別,依戀不舍卻又不得不分離,因而也沒有了心緒。可這時候,蘭舟無’情,正在催人出發。臨別之際,一對戀人該有千言萬語要傾訴、叮囑,可是手拉著手,淚眼朦朧,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卻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此景、此人、此情,唯有在反復的誦讀中,才能凸顯出來,有更深的感觸,也才能真正領悟本詞的情意纏綿、悱惻動人之美。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利用經典美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語文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在高中語文課本中,無論是文言文還是現代文都有許多經典美文,比如,文言文中的《逍遙游》《蘭亭序》《滕王閣序》《赤壁賦》《阿房宮賦》《過秦論》等;現代文中的《荷塘月色》《溫州的蹤跡》《紀念劉和珍君》《故都的秋》《清塘荷韻》《我與地壇》《道士塔》等。這些經典美文都蘊含著豐富的情趣、深刻的意蘊和深邃的思想,對學生的審美情趣產生不同的熏陶和影響。教師要善于結合文章的內容,找一個最適合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某一方面的審美教育。莊子豐富綺麗的想象、恣肆瑰麗的文采、自由揮灑的灑脫;賈誼排比的鋪陳、對偶的句式、雄辯的才華;蘇軾駢散結合的句式,多種表達方式有機融合,以及對貶謫后苦悶的表達,自我解脫的豁達;朱自清散文的溫婉清麗的風格、細膩柔和的情感、秀美如江南女子般的文字;魯迅精警的語言、激憤的情感、深沉含蓄的情感;史鐵生散文沉郁的格調、平淡的文字,深沉的情感;余秋雨散文中濃濃的文化氣息、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對歷史文化的無奈感慨……都會對學生的情感和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研讀文本提升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寓審美教育于閱讀教學之中,是語文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教師要善于找到課文最利于進行審美教育的切入點,將審美教育融于閱讀教學之中,做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這樣的審美教育才能避免說教的嫌疑,也才能讓學生欣然接受,并快速接受、融化,成為自己本身能力和素質的一部分。
3.1鑒賞美的語言
美的文章重要標志之一——美的語言。美的語言的鑒賞是文學鑒賞最常見的方式,也是學生感受文章描寫環境、理解作者情感的工具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領悟文章的語言美,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在學習《紀念劉和珍君》一課時,讓學生鑒賞“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凜冽的鮮血。……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感受作者激憤的語言風格,感悟激憤語言背后包含的復雜的情感——對劉和珍的抗擊殘暴專制的贊揚,對北洋軍閥政府的無情抨擊和譴責。在學習《我與地壇》時,讓學生對地壇靜寂環境的描寫進行反復閱讀,引導學生體會美的語言和作者當時的境況,從而能夠更真切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從中悟出正確的人生哲理。
3.2鑒賞文章的意境美
散文詩歌這類文學作品,往往都會營造美好的意境,凸顯這種特殊意境中美的人物和美的情感。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鑒賞文章中美的意境。文學作品中“境”由“情”生,“情”濃“境”幽,教師應把自己的感情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從內心深處感知作品撼人心肺的藝術感染力,在感受作品、產生共鳴的基礎上,帶著強烈的感情,把意境傳導到學生的情感之中,使師生雙方與作者作品雙方的思緒自然而然地協調起來。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教師就可順著文中一幅幅如夢如幻的美麗飄渺的畫面,深情地引導學生走進這種朦朧的意境之中,帶著學生在欣賞婀娜多姿的荷花、微微吹拂的晚風、縷縷淡淡的荷香、曲曲折折的小路、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輕霧中,細細品味著作品迷離恍惚的情調,從而進入這種夾雜著淡淡的哀痛、淡淡的恬靜的獨特的意境,慢慢地領悟作者在那血雨腥風的黑暗社會中苦悶彷徨的心情,作品的主題也就把握住了。
總之,審美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結合學習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科學預設教學程序,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美學滲透,讓學生多角度感悟美、認識美、鑒賞美、創造美,從而是學生產生美的享受,激發學生創造美、展示美的熱情。
作者:趙愛華工作單位:河北省樂亭縣綜合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高中語文教學評析
- 下一篇:糧食局應急管理工作方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