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問題思考

時間:2022-05-06 11:44:41

導語: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問題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問題思考

一、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材內容單薄的問題。高中語文課本有6本。6本書的數量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內容上還是太過單一了[2]。語文是一門知識性很強的學科,僅僅依靠6本語文課本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的。從老師講課的角度而言,反反復復就圍繞這幾本課內教材展開,就避免不了上課的內容受到束縛。基于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重視有選擇地補充和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以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2.教材內容陳舊的問題。高中語文課本中內容的相對陳舊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在高中的語文的課本當中,文言文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而白話文的選材也基本都是20世紀的文章,現當代的文章內容所占的比重少之又少。由于時間跨越的原因,這些相對陳舊的內容使學生們在理解和感悟上有一定的難度。基于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適當引入現當代作家的優秀作品,減輕學生在理解方面的障礙。“教學是一門戴著鐐銬跳舞的藝術”,所謂鐐銬即現行教材,教師應在充分認識現行教材缺陷的現狀下,積極致力于探索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彰顯教師對教材的解讀處理能力及對教學的組織駕馭能力。

二、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對策

1.借助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視野。“現在有許多學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觸什么書,這是不對的。為拓寬學生的視野,非多讀不可。”[3]課外閱讀本是閱讀教學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固然要認真學習、掌握課本上的課文和有關知識,但僅有課內閱讀遠不能滿足培養讀書習慣的需要,因為它的內容、范圍都極為有限;而課外閱讀卻可以把學生帶入無比廣闊的天地中,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文章。課外閱讀的渠道很多,比如網絡、書刊雜志等,可以是紙質的閱讀,也可以是非紙質的閱讀。教師還可以組織讀書會、朗誦和演講等活動,讓學生有一個互相交流閱讀經驗、表達閱讀感受的機會,通過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精神世界,提高學生文化品位,讓學生們愛上書籍,把學生培養成讀書人,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上一層文化的色彩和詩性的光輝。

2.立足文本內涵,設計教學方案。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老師首先就要起到榜樣的作用。一般對于語文老師的要求應該是很嚴格的,語文雖然使我們的母語,但是要讓學生們信服,老師最起碼得是一個合格的閱讀者,要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的個性化思維,老師在講解一篇文章的時候,就要以一個獨立思考的人走進這篇文章,以不同于教參當中的思維進行講解。教師唯有靜心潛入教材,挖掘文本本身的存在及其體現的意義價值,以文本作為基礎,尊重文本作者的意圖之所在,依托文本的時代背景、作者的情感題悟、生平閱歷等,精心設計閱讀教學方案,方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并從個性化思考的角度對上課的內容展開講解,讓學生感受個性化閱讀帶來的奇妙之處。

3.落實學生主體,呵護個性解讀。個性化閱讀是一種自主性閱讀。閱讀的過程是閱讀者自身走進文本,依靠自己的修養和心智,通過對文章語言的感知和理解,從而把握文本的精神內核,實現閱讀的目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貼近文本,讓學生們通過與文本的深度對話,從文本當中真正有所領會、有所思考。另外,個性化閱讀是一種差異性閱讀。在文本解讀時我們必須做到“目中有學生,心中有學生”。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知識的不盡相同,對文本解讀和建構也會不同“,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教師在進行文本解讀引導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也許學生們最終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或是稚嫩的,不成熟的,甚至是不完全正確的,對于這些,教師應有包容接納的胸懷,通過贊賞鼓勵、深度剖析及智慧引導,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得以不斷修正和完善,使學生的心靈和得以熏陶和凈化。如在教學《菏塘月色》的感情基調時,有學生看到課后練習題一中的“淡淡的憂愁”,就提問:他為什么憂愁呢?老師適時抓住此契機引導學生自己找答案。在討論中,出現了很多答案:經濟上有困難、身體不舒服、工作不順心、家庭不如意等。學生的解讀異彩紛呈,面對這些答案,老師或加以贊賞,或加以點撥,或互動辯論,引導學生挖掘課文尋找答案。當然,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時,既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的個性化的體驗,也要注意以文本內涵為核心,而非任由學生天馬行空,任意發揮解讀。

總之,對個性化閱讀教學,我們更多地應該把它作為一種教學理念,而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這樣,我們才能在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從容應對,臨機處置,適時引導,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活動向縱深展開。

作者:張碧蘭工作單位:福建省惠安縣嘉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