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途徑研究
時間:2022-11-24 02:52:51
導語: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途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階段,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對考試高分的追求,同時認為學習就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于語文教材中的經典古詩文等優秀作品未進行詳細講解,學生在學習時缺乏獨立思考,幾乎完全依賴于教輔資料,學生對這樣的語文課程學習缺乏興趣。我國的傳統文化內容多,涵蓋范圍廣泛。將我國的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從各個方面了解我國文化的發展歷程,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增強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提高了他們的思想品德素質。另外,它還能鍛煉并提高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涵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認真篩選的,它們充分體現了作品的質與美,同時,它們也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作品。所以,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時,教師一定要仔細研究教材,進一步挖掘其中蘊藏的傳統文化內涵,比如文化傳統、哲學思想等,并向學生作詳細介紹和講解,使他們能發現、發掘更深層次的文化視點。例如韓愈所作的《師說》這篇文章,它倡導的是從師求學的原則,要想使學生能知道并深入了解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高中語文教師需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向學生講解教師傳授道理、解除疑惑的作用和社會恥于從師的現象,讓學生知道從師求學的重要性和意義,并能理解作者的一片苦心,進而使他們能傳承尊師重教的傳統。再如,司馬遷所著的《鴻門宴》,語文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向學生詳細講解全文,使學生能對文章有一個更深刻地了解,把握其內涵,進而感受到我國的偉大民族文化精神。
(二)注重采用漢語思維方式教學
各個民族都有自身獨特的語言和思維方式,它們二者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漢語是我們漢民族的共同語言,它注重簡明、得體、形象、生動,同時,在文章中采用適當的修辭手法可以大大提升文章的整體效果,使其顯得更有美感。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在教授文學作品特別是古典文學作品時,需按照漢語思維方式教學,弄清文章思路,通過文字來理解文學作品的傳統文化內涵。蘇洵所著的名篇《六國論》,是一篇政論文,全文緊緊圍繞論點,結構嚴謹,首尾照應。《六國論》全文始于“六國”,并終于“六國”,這體現了我國古代文人作文首尾照應的思維方式,同時,“一篇之中三致志”,詳細說清了賄賂秦國的嚴重危害及后果,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結構嚴謹,首尾圓合。因此,語文教師在實際教授此文章時,要引導學生對文章這一特點的理解,使學生在以后作文時能做到認真構思,結構嚴謹。再如蘇軾所著的《前赤壁賦》,其中采用非常多的對偶句,充分說明它采用了我國漢民族所倡導的對稱思維方式。在實際學習中,高中語文教師需加強學生對此思維方式的認識和理解,感受文章中的語言美,只有這樣,才更能獲得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傳統文化。
(三)注重引導學生鑒賞傳統文化作品,增強對話語文化意義的理解
話語文化意義主要是語文的外部因素的積淀和反映,比如社會背景、文化潮流等,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重視使學生理解文章傳統積淀的文化意義。例如在《寶玉挨打》此文中,依據封建社會的傳統做法,當王夫人得知賈政要打寶玉時,應當立即將此事告知賈母。王夫人到賈政書房,要先讓男仆和外人回避,先進行通報方可。但是該文中對于王夫人做法的描寫卻與此截然不同,她根本沒有告知賈母情況,而是匆忙穿上衣服出來,這體現了王夫人疼愛兒子的緊張心情。王夫人在勸說賈政時,從“老爺要保重”開始,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三從”觀念中的“既嫁從夫”;之后談到老太太若是“一時不在了,豈不事大”,這又體現了古代媳婦遵從婆婆的傳統文化觀念。因此,在學習《寶玉挨打》時,高中語文教師要注重讓學生仔細分析王夫人的話語和行為,揣摩她的內心心理,準確把握文章中的傳統文化內涵。
三、小結
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對于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應采取有效的途徑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
作者:鄧安華 單位:赤峰二中
- 上一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討論環節的重要性
- 下一篇:高中語文新課改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