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詩化課堂的建設

時間:2022-11-04 09:53:15

導語:高中語文詩化課堂的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詩化課堂的建設

摘要:學習語文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和增強他們運用字,詞,句來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要達到語文學習最終目的的主要辦法之一就是通過朗讀課本來進行語文學習,要讓學生通讀全文來理解和思考整篇文章的意義,也要鍛煉學生寫作的能力。因此,本文對怎樣在學習過程中將閱讀教學發揮出最大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閱讀教學;高中語文;有效性

詩化課堂”,只是我個人偶然間的“腦際靈光”。我認為讓課堂充滿詩歌韻味是一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追求之一,教師站在這樣的課堂上更能展示出自己的風采,用充滿激情的詩化教學熏陶和感染學生。高中語文詩化課堂的主旨是教師用詩樣唯美的語言在課堂上喚醒學生的詩意,挖掘文本的內涵,不斷深化對詩歌的感悟,用詩歌精致而靈動的結構來設計課堂互動。

一、教師是詩化課堂的種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師的豐富情感,昂揚激情是實現詩化語文課堂的基本要求。在課堂的導入和課堂小結兩個環節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能夠用自己豐沛的情感能量引發學生的潮水般的激情。教師在授課環節中必備可少的是誦讀和寫作環節。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的時候,要學會調動學生對文本語言的體悟,用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受詩人情感的流動,進而實現對語文課堂靈魂的把握。如果說情詩化是語文課堂活動的靈魂,那么教師的詩情就是種下課堂靈魂的種子。教師要使學生有感悟、有體驗,教師首先要有感悟和體驗;教師要使學生在文本的解讀中受感動,教師首先要挖掘文本的情感促發的。只有當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熱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時候,學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的交流的手段是語言交流。教師的每一句話都在感染著學生,讓學生不自覺的投入到教師激情洋溢的課堂對話中。例如教師在解讀《最后的常春藤葉》中瓊珊患肺炎病危的時刻,醫生為什么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愈,而說一切看她自己呢?教師可以這樣進行明確:因為在活著與死去,抗爭和屈服之間,需要信念,用自信來克服困難,做出自己的選擇,才能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其實人們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關鍵是看自己有沒有信心,是否勇敢的去面對,有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厄,我們從瓊珊的苦苦掙扎中感悟,信念對一個人是何其的重要!堅強的信念是生命主體賴以存在的支柱。這樣的語言交流就像一股清泉,滋養著學生饑渴的心田。可以說教師在課堂上都是顆粒飽滿的種子,在學生的辛勤培育下,長出茁壯的禾苗。

二、學生是詩意的土壤

教學激情調動課堂氣氛,教師要把握住學生學習情緒,做學生情緒的引導者,“以情傳意”是高中語文詩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學生入情入境了,學習效果就會得到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思緒也會被教師的激情所引領,因而學生這塊土壤就會更加肥沃,詩化課堂建設的根才會扎在每位學生的心頭。語文是通過言語教育來實現學生言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成長的。每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都是有鮮活的生命。打開文本,就為學生打開一條煥發激情的通道。文本里的一扇窗都剪切著春的暖意、秋的清爽。學生聽、說、讀、寫、思、悟在言語流動中,學生就會把文本言語作品內化自己的情感世界里去。俗話說“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因而更要讓語文課堂主體通過個性化的言語實踐,使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文本積累、獨特的語言感受,從而形成自己別具一格的言語世界和精神世界。換句話說,也就是使學生擁有自己的優雅言談、生動文筆和審美個性。教學的本源是在為學生的不斷成長、優美而健康的生命墊底。為學生終生發展和幸福秀出一篇錦繡華章。我們深信,語文教師應該為學生的熱情的土壤上拿出自己的激情的種子,用詩情畫意的言語,喚醒自身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體驗文本的思想情感,讓學生用自己詩意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體會。此時此刻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處在一種高度亢奮的激情狀態當中。他們的主體意識被激發出來,他們學習的內動機得到有效的強化。

三、挖掘文本詩情

李白的《蜀道難》教材中一篇篇文質兼美的優秀詩歌。詩人李白用蠶叢魚鳧、五丁開山、六龍回日的神話傳說寫出歷史上蜀道曾經不可逾越之險阻。還用了側面映襯、反復詠嘆、借景抒情、運用夸張等手法來摹寫神情、動作來表達蜀道的步履艱難、神情惶恐。最后詩人從現實的角度來寫戰禍的慘烈,讓學生深刻的感知到匯聚在詩人內心深處的家國愁思,而對那一段歷史的了解,更激發起與詩人與文本之間的共鳴。這樣抓住文本的抒情方式來對文本的精神內涵進行挖掘,走出了語言、知識點的瑣碎歸納和總結的教學模式,注重對詩歌情感本身的梳理。因此就更容易搭建文本和學生,文本和現實之間的橋梁。教師自己首先挖掘文本的詩意,品味詩歌中的內蘊,引領學生深思經典中的傳統文化,夯實學生文化素養和豐富學生的情感。運用詩歌情感和抒情方式的角度來對文本進行解讀,讓學生進入一個充滿詩意的、散發浪漫主義馨香的課堂。

四、課堂活動詩情洋溢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語文的詩意表達還在于課堂活動的本身,尤其是師生的課堂互動。這是一個情感的共同,思路拓展和知識能力互補的過程。教師對互動活動的巧妙設計,讓詩歌的跳躍性以及情感特征的連貫性融入到互動環節的設計中,既讓學生有了思考的空間,又給了學生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當然,高中語文詩化課堂建設還有很長的時間、很多的路,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在不斷前行的過程,教師始終應當注意對詩意的課堂的營造,即便是高中語文課堂的詩意,需要長時間的滋養,才能結出累累碩果。詩意的語文課堂,既是課改這個時代主題給我們的重任,更是我對課堂教學境界的崇高追求。

作者:劉杰 單位:江蘇省沭陽縣華沖中學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韋志成.《語文教學情境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臧樂源編.《教師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4]劉國正.《實和活———劉國正語文教育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