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美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2-28 10:05:01

導語:高中語文美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美育教學論文

一、研習語言,發掘意蘊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員蔣中仁先生就語文到底要教什么提出了自己明確的見解,他指出:“語文教學是教學生學語言,培養學生應用語言于各種需要的能力?!闭Z言是語文學科的基石,縱觀我們所使用的語文教材可以清楚地發現,無論是小說、散文,還是戲劇都有其自身獨特的章法,其中形象的人物、生動的事件、真摯的情感等都有賴于文字的巧妙運用。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除了向學生灌輸字詞大意、文本解讀方法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回歸文本語言,賞析文本中優美的語言文字,在咬文嚼字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文字中感知作者蘊含其中的思想情感,以此產生感同身受之感,豐富學生的情感。以《老王》教學為例,這是楊絳先生的一篇記人散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中運用了極具個性的語言描寫,文章有一段這樣的描寫:“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逼渲袟罱{先生用了“鑲嵌”一詞描繪了病后的老王瘦弱無力,行動不便的狀態。但是當學生看到這一詞的時候,在長期的文字解析技巧的影響下,標準的解題答案會浮現在學生的大腦中,無須教師過多講解,他們自然會理解這個詞的含義,這就扼殺了學生的審美積極性。針對這一情況,我會選取另一個含有該詞的截然不同的文段來引導學生對比,在對比中學生會細細地對其進行賞析,這細細的品讀正是對作者思想感情傾向的深化理解。在這種方式下,學生自然會深刻地感知作者蘊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在感同身受中豐富自己的情感。

二、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學生是帶著原先的認知行為和情感特點來接受教學的?!闭Z文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學科,文本中蘊含著抽象的思想情感,學生要想對其有深刻的理解需要將自己已有的認知與之聯系起來,在認知遷移下加深對事物的情感體驗。情境創設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點。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今天,利用信息技術來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顯得再合適不過了。教師可以借助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選取符合學生語文學習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以此將生活與文本結合起來,借助生活化的情境來激發學生對文本的解讀熱情。以《漁父》教學為例,我在教學導入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蔡琴那首耳熟能詳的《屈原》,用優美的樂曲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樂曲背景下,學生會被其中“汨羅的歲月是否像我所想象的那般寂寥”所觸動。在學生心弦被撥動,情感低沉的時候我自然而然地引入《屈原》這一課,學生在音樂所奠定的情感基調中自然會對文本中屈原的悲劇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并對屈原抱以深深的同情。

三、勤寫多思,主動創造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技能。新課改倡導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要將讀與寫結合起來,利用讀來促進學生的寫。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利用文本內容來引導學生賞析文字、體驗情感之后,學生的想象力、思辨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此時就需要引導學生朝著高層次發展,即將所閱讀到的內容、情感等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在文字表達的過程中也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以想象,用文字表露自己的所思所想。學生在用文字表達的時候自然會用審美的眼光來觀察,用審美的思維來思考,明辨是非,用優美的筆觸將社會中、自然中的美呈現出來,這就為發展學生的審美情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讀寫結合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宰的按照寫作要求按部就班地寫一篇文章的方式不同,這里倡導學生進行個性創造,不拘泥于寫作要求,自由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寫作能力,在寫作中重新建構起自己對生命意義的理解。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實現語文的人文性,利用教材中文質兼美的文章來引導學生賞析文字,在文字賞析中感知作者的情感。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對情境感同身受,豐富自身的情感,并將自己的情感寓于文字之中,在文字表達中發展審美情趣,以此實現語文教育的審美性。

作者:謝艷萍 單位:安徽省阜陽市太和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