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心理教育探討
時間:2022-05-24 09:34:02
導語:高中語文心理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受新課改的影響,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繼續加強對學生基礎語文知識技能的教學培訓,同時還應當注重塑造學生品德,健全學生人格,滿足學生的情感發展需要。因此,在這一背景下,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心理教育進行簡要分析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青少年;心理教育
在當前高中語文的教學目標當中,除了以往的知識和能力目標之外,還加入了情感價值觀目標的內容,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夠適當地向學生滲透心理教育,使得學生可以在學習語文知識技能的同時樹立起正確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真正實現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將在簡單論述高中語文教學與心理教育內在關聯的基礎之上,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青年心理教育進行初步探究。
一、高中語文教學與心理教育的關系
新課改要求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力求通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使之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而對于當前正處于青少年發展關鍵階段的高中生來說,如果此時無法對其進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幫助其塑造健全人格與良好品德,將會直接影響學生日后的學習和成長發展。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和開展心理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需要借力高中語文教學,利用豐富的語文資源和具體教學內容,開展青年心理教育,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有效提升自身語文知識技能水平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實現心理健康發展。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對策建議
1.積極借助人物分析。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課文中所展現的各種人物形象,特別是正面的人物形象對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積極的幫助作用。如筆者曾經在開展《沁園春•長沙》一課的教學時,通過帶領學生對課文中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等語句進行分析,在引導學生結合偉大領袖的生平和課文創作背景,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在感受強大的偉人魄力、遠大抱負理想的同時,用信心滿滿,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的積極心態感染學生,鼓勵學生重新樹立理想、堅定自己的信念,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對未來。而在開展《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時,筆者則通過帶領學生用恩格斯的視角,與馬克思開展一場靈魂上的交流與對話。引導學生通過深入品讀課文,了解馬克思在科學、社會歷史等各個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同時筆者通過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向學生播放了一小段有關馬克思的人物傳記片,利用生動立體的視頻使得學生可以對馬克思為全人類發展、為人類服務、為無產階級斗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以及馬克思本人充滿使命與責任意識的人物形象給予進一步了解。進而在有效幫助學生快速把握文章核心內涵的同時,可以利用馬克思的崇高形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進而樹立起正確的思想態度價值觀。2.主動利用課堂活動。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時需要主動加強和學生的互動溝通,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在準確掌握學生心理差異的基礎之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教育。譬如說筆者在開展《我有一個夢想》的教學時,設計了一個角色模擬的課堂教學游戲活動,積極鼓勵學生模仿作者馬丁•路德•金,在班級當中開展一次別開生面的演說比賽。而在此過程中,筆者通過對學生的情緒、語言能力等進行仔細觀察,逐漸掌握了學生們真實的內心世界。隨后筆者通過引導學生將文本內容與自身現實生活進行緊密結合,暢談自己的理想和夢想,并根據學生的實際興趣愛好,列舉出了多個學生喜愛明星的成長奮斗故事,鼓勵學生勇于逐夢、敢于拼搏,進而逐漸引導其能夠樹立起積極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和價值觀。為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同時達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則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討論等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班級中暢所欲言,在有效發散學生思維的同時使其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因此,筆者在開展《我與地壇》一課教學中,正是通過引導學生在班級中談談自己與家人之間曾經出現的矛盾和紛爭以及最后的解決方法,鼓勵其談談自己未來想要成為何種父母,利用這種談話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在幫助學生感悟深沉偉大的父愛與母愛的同時,可以學會關心和體諒父母,并利用平和的方式處理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矛盾。一方面,有效加強和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之余,使其能夠釋放自己內心的壓抑和負面情緒,學會正確看待問題,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靈活運用課外實踐。高中語文教學內容多、任務重,單憑有限的課堂教學顯然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為了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還需要教師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通過借助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高中語文學習。而課外實踐活動也是教師滲透和開展心理教育的一大重要途徑,譬如筆者在講解《咬文嚼字》時,則通過將學生按照具體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分為若干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互聯網、圖書館等查找與課文相關的信息資料,包括創作背景、作者生平,等等。隨后,筆者通過將課文分為若干部分并將其分派給各個小組,引導小組成員回憶以往自己學習語文課文的過程和方法,充當“一日教師”在課堂中完成該部分知識內容的詳細講解。通過將課堂的教學主導權交還給學生,一方面,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極大激發,大大增加了學生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筆者通過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能夠在小組中充分展現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為學生之間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融合創造有利條件,不僅順利完成了心理教育,同時還有效幫助學生深化語文學習,樹立起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識。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教師通過成分結合具體的語文教學內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帶領學生拜訪名人故居、參觀博物館、展覽館等方式,也可以使得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完成相關語文知識內容的同時,徹底打開學生的內心世界,深入了解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而在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之下,將心理教育與高中語文教學進行有機整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語文素養以及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高中語文教學與心理教育之間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心理教育是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踐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形成良好核心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當通過主動結合具體語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情況,通過積極借助人物分析、課堂教學活動以及課外時間活動等逐漸滲透青年心理教育,進而有效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實現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簡娟.關于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幾點思考[J].語數外學習,2014,(11):48-50.
[2]何素梅.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心理教育[J].語文天地,2014,(22):77-78.
[3]李艷秋.高中語文課堂如何滲透學生的健美心理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2016,(01):57-59.44
作者:杜海燕 單位:安徽千人橋中學
- 上一篇:職業高中語文課文探析
- 下一篇:中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