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師有效理答研究

時間:2022-12-04 09:02:08

導語:小學語文課堂教師有效理答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課堂教師有效理答研究

摘要:理答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處理,它既是一種教學行為,又是一種評價行為。就新課改而言,理答不僅體現了交往與互動、開放與生成的教學觀,更彰顯了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點。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和課堂文化的生成具有著重要價值。因此,本研究致力于研究教師有效理答的策略,以期為一線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智慧理答提供參考,共同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理答策略

在新課改中,明確提出“教師和學生要以文為中介進行平等的精神交流”,更強調“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而課堂中教師的理答是實現師生間交往互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師生間平等對話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具體體現。因此,課堂理答對學生、教師乃至教學本身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價值。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師理答策略進行簡要探究與分析。

1小學語文課堂教師理答的重要意義

1.1理論意義。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強調師生的交往和對話,這種理念表現在師生之間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對話來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從而保證學生的主體性。而理答作為師生間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過程中獨具價值。因此,本文試圖提出相關的改進建議,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師理答的智慧性提供策略上的支持。同時,也希望為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提供理論依據。1.2實踐意義。多數教師在備課時會精心設置幾個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對應的預設。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學生的回答往往會超出原先的預設,這時就需要教師以智慧的理答巧妙應對。但在現實課堂中,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由于經驗的不足,在面對學生的回答時經常感到無所適從,有時甚至是不理會,這無形之中會給學生造成一種“不被重視”的挫敗感。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降低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那么必然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

2小學語文課堂教師有效理答的策略

2.1提高理答意識。新課程改革提倡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化的解讀,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這也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在于幫助學生加強文本的理解,從而產生自己的感悟。理答作為課堂中的主要評價行為,教師更應認識到理答是建立在平等對話基礎上開展的師生互動,其目的不僅僅在于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在課堂中,學生對教師提問所作的回答是復雜多樣、各具特色的,但這些回答都滲透了學生自身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師更應通過多樣化的理答來實現對學生個性化的教學,將“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等教學理念落實到課堂理答的環節中。2.2重視理答預設。做好理答預設,一方面需要教師“備教材”,在仔細研讀教材的基礎上設置合理的問題;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備學生”,真正地去了解學生,包括學生的個性特征、思維方式及認知發展規律等。但在研究中發現,多數教師都存在這種錯誤的理解:認為在精心設計了課堂提問,并通過學情分析盡可能多地預測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后就完成了理答預設。但其實,更關鍵的是,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回答預設相應的教師理答方式及內容,這樣才能使教師在真實的理答情境中做到心中有數。正如馬克斯•范梅南所說:“教育工作者越仔細考慮和孩子們相處時可能發生的相互作用,就越能按照準備好的講稿即席發揮以便對某一偶然情況作出更敏捷的反應。”可以說,理答預設決定了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下一環節的學習,如果教師只憑當時的隨機應變是遠遠不夠的。2.3拓展理答類型。多樣化的理答類型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理答時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發展規律因材施教。本文借鑒懷德太陽社教師及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將理答分為激勵性理答、發展性理答、診斷性理答和再組織。激勵性理答是指用表揚的方式肯定學生的回答;發展性理答是指學生回答不完整時,教師為引導學生思考而再次發問;診斷性理答是指教師判斷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再組織指教師歸納或重組學生回答中合理的觀點。教師要注重理答方式的多樣化運用,因人、因時、因課而異,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積累、加強反思,從而實現各種理答類型的價值。2.4豐富理答語言。課標在前言中指出,“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更應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堂理答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的理答語言和自身素質、教學經驗、社會閱歷等密不可分,因此豐富教師的理答語需從多方面考慮:首先,教師要不斷閱讀書籍。通過多閱讀、多積累,逐漸形成自己的“理答庫”,在理答時也能更加游刃有余。其次,教師要不斷觀摩借鑒同行和名師的博客、教學視頻,從觀摩學習形成自己獨特的理答風格。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勤于實踐。教師理答語言的提升必定離不開教師長期的反復的練習,不論是在課堂內還是課堂外都需要不斷地操練各種理答語言,同時輔之以一些肢體語言。2.5關注課后反思。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的理答雖然具有生成性、即時性等特點,看似雜亂無章,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因此,教師要善于在課后及時對課堂上出現的理答情況進行反思,尤其是一些突發的、意外的理答情況,要進行詳細的記錄。通過對這些情況的整理分析,總結出有效的經驗,使其融為自身理答經驗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理論、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何春光.追尋智慧的課堂理答[J].小學教學參考,2009(1):28-29.

作者:李珠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