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案例解析
時間:2022-06-10 09:10:03
導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案例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教師的分析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關鍵詞:閱讀教學;個性化;品味;感悟;賞析
教育部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那么一節好的語文閱讀到底是怎樣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在不斷地的尋找答案。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梅花魂》,寫的是一位老華僑十分珍愛墨梅圖,在回國之際把墨梅圖和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鄭重地交給外孫女,讓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教學片段:品味“三哭”,感悟“愛國心”師:年幼的鶯兒離開外祖父時才多大?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生:當時她才四五歲,我是從圖中看出來的。生:最多五六歲。因為弄臟外祖父的畫時只有五歲,這之后才有媽媽給她說回國的事。師:看來,作者對于外公的記憶,都是幼年時期的記憶了。
一個孩子,雖然記住了看到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里,外祖父的言行使她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疑問。你能找到她的疑問嗎?生:她不懂,外祖父為什么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還經常落淚?生:她不懂,她可以擺弄外祖父的古玩,而不小心弄臟了墨梅圖,他竟然大發脾氣?生:她不懂,外祖父把他最珍愛的墨梅圖送給“我”。臨別時還送給“我”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生:她不懂,這方手絹為什么是血色的?師:小小的孩子,怎樣能讀懂飽滄桑的老人的心呢!歲月帶走了這個漂泊異國的老人,也使當年的小女孩長大了,成熟了。回憶起記憶中的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讀懂了老人的心了嗎?從作者的回憶中看看。生:作者明白了老人的心了,這是從文章的最后一段中看出來的。師:讀讀這一段!生:(讀最后一段)師:作者終于讀懂了,可老人已不在人世了……請同學們一起讀讀這段。師:終于讀懂了,可是讀懂的是怎樣讓人心痛的感情啊。請同學們再讀一讀。師:多年以后作者讀懂了什么呢?當年的小女孩不能理解外祖父強烈的思鄉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個身在異鄉、遠離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戀祖國的心情。現在懂了嗎?生:懂了,我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詩句中可以明白,外祖父是借詩來抒發思念祖國的心情。他是多么思念祖國。生:從“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可以知道外祖父思念自己的家鄉,遏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生:教“我”讀唐詩宋詞的目的是讓“我”從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為,朗讀宋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滲透著民族精神。借這些詩句寄托著自己對祖國的思念之情。生:我明白了,為什么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竟不顧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孫女面前“嗚嗚嗚”地哭著,他哭得是那樣傷心。師:看到自己的兒孫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鄉,可是因為自己年紀太大,無法和他們一起回到家鄉,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由來已久的心愿。那是怎樣一種痛呀!讀出那份痛楚吧!生:因為不能回國,老人送親人到船上,老人又落淚了。
師:一位滿頭銀發的老華僑望著遠去的親人,想到自己再也無法回到祖國,抑制不住心中的悲傷,愁苦使他愈加的衰老。生:(自由地有感情的讀)生:我從“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可以看出外祖父愛梅花。生:我明白了愛梅花勝過一切!愛梅花就是愛祖國!愛梅花如命,卻要把最珍愛的墨梅圖送給“我”。師:外祖父送我墨梅圖,還說了什么嗎?請同學們讀讀這一段。生:外祖父在歌頌祖國,歌頌偉大的中國孕育出的許多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中國人。……片斷賞析:課文主要講述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文中的外祖父把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與摯愛寄托在愛梅花上。在他眼里梅花有著堅強不屈的靈魂,他把這種靈魂視為中國的民族魂,并以此鞭策自己,不忘自己是個中國人,表現出他的一顆中國心。課文敘述的順序是: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過吟詩落淚、珍愛梅圖、贈送梅圖、贈送梅絹這四件事,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這部分是全文的重點,難點體現在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第十三自然段)上。最后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首尾呼應,結構十分嚴謹。本教學片段教師引導學生從年幼的“我”和成年后的“我”兩條線來理解“懂”與“不懂”,師生同賞血色梅花,共唱愛國情。真正做到了語文佳曲,師生同唱。
作者:劉莉 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東關小學
- 上一篇:數學建模課程內容改革初探
- 下一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指導